《大道行》之精选(七十六)
这天,王力平早早干完活,从工厂出来就去商店买了两双布鞋,鞋很结实,是为两位师父准备的。又去成衣店取回一套老式衣裤,上衣对襟,下衣散腰肥裆,是为师爷准备的。把衣服鞋子包裹好了,就朝西山头走来。 夕阳染红了西天,山上空气异常清新。 三老站在户外等王力平下班归来。 王力平走近了。他看到了三老的身影。他也看到门前那几株同他一起长大长高的柳树周围已培上了一围新土,土中间洇过了水。 四人都望着这些树出神,没有一句话。大家都似乎在回忆十几年前种植这几棵树时的情景。 时间过得多快!树已长得高大茂盛,王力平已由小孩子长成大人,师爷师父都成了仙翁了。 王力平手里举着包裹,走到三老面前,不叫“师爷师父”,腿一弯就跪下去。 清静师父急忙上前拉起,说道:“这又是怎么来着?为何不听师言,又这般破费?” “弟子一点心意,万望三位师尊笑纳。”王力平说话有些哽咽。 “进屋说话吧。”清静师父拉一把王力平,四人遂走进屋内。 四人坐于炕上,仍相视无言,彼此心中都明明白白,该发生的事情就要发生了。 师爷一手紧紧攥住王力平的手,一手抖抖地摸了一下他的头发,低缓地说道:“徒儿,劳累一天,早早回家歇息。” 三老均站起来了。王力平也身不由己地站起来,双手一拱,看着师爷师父,语调十分低沉地说道:“师尊保重,弟子告辞。” 王力平懵懵懂懂从屋内退出,退出数步之远,见三老仍伫立不动,方转身朝山下轻一脚重一脚地走去。 天色黝黑,王力平不知走向哪里。忽然耳边传来悠悠柳笛之声,婉转缠绵,一曲三叹。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海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王力平仍然心里明白,此词曲皆李叔同(后为弘一法师)所作,只清静师父会唱,世人久已不传。此时咏唱《送别》,真是令人太伤感了! 王力平噙着泪水,脚下已不听使唤,任它走到“天之涯、海之角”去吧。两条腿太沉重了,这里就是“天之涯”,这里就是“海之角”,前面已是茫茫一片黑暗。 王力平已恸倒于地,昏睡过去。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也不知道了什么地方,王力平只觉得身上异常轻爽,周围环境一片宁静,空气十分清新。 面前有一座幽幽青山,王力平顺着古道上去,丝毫感觉不到吃力。前面不远处有一苍翠松树,树下有三人相向而坐,十分飘洒。王力平心想,这里竟有这等仙客,不妨前去拜访。 王力平上前施礼:“真人在上,后人打搅了。” 三人只不答话,若无来人。王力平将眼仔细一看,方认出此三人不是别人,正是师爷和两位师父,不觉喜出望外,忙问:“师爷师父何以在此闲坐?” 师爷命他坐下,慢慢说道:“灵灵子,我等受命下山,授你为全真龙门派第十八代传人,至今已一十五载,依祖传教规,龙门戒律、功理、功法、秘术,已悉授于你。你学道有成,我等使命圆满。趁此天下方定,我等仍还洞府,你且暂居家中,待功德圆满,再上山聚首。此乃师命,不得相违,你我虽有万般情愫,也只得暂时忍痛割爱。” 一席话正触到王力平伤心之处,不由泪水滚滚,悲声哽咽。 “师尊待徒儿恩重如山,怎忍相别!且三老如此年迈,正需为徒侍奉。三老再生培育之恩,徒儿永生永世,犹不能报答于万一。今此一别,为徒于心难忍,愿随师而行,不离左右。” 说得三老也潸然泪下。 清静师父以手抹泪,强颜道:“我等饱经患难,亦如此儿女情长!徒儿,你与我等不同,上有父母高堂,又有兄弟姊妹,你虽舍身入道,人道也不可废,放在你身上的担子比我等沉重,似此悲悲切切,何以肩负重任?我等日常之事,徒儿不必放在心上,只此别离,也应做出个英雄模样来。” 四人泪止。清虚师父说道:“徒儿,放你一人在外,我等实于心不忍。但此一举,干系重大,我等不能替代,全靠你一人应付。教内教外,出世入世,百般考验,孤身一人,如此重任,皆等待你去完成。正应有摧不跨的精神和毅力才是。” 师爷起身,手牵力平,四人在那山上漫游。忽于古松之上飞出一丹顶白鹤,长鸣一声,冲天而去。又见流光溢彩,耳闻仙乐妙音,四人心境已全变换。无极道人吟起丘祖的一首《沁园春》来: 大智闲闲, 放荡无拘, 任其自然, 寄雅怀幽兴。 松间石上, 高歌沉醉。 月下风前, 玉女吹笙。 金童舞袖, 送我醺醺入太玄。 玄中理, 尽浮尘浩浩, 来自绵绵。 奇哉妙景难言, 算别是人间一洞天, 傲立身敦厚, 山磨岁月, 从他轻薄, 海边桑田, 神气冲和, 阴阳升降, 已占逍遥陆地仙。 无烦恼, 任开怀纵笔, 狂泻诗篇。 一片祥云飘来,接三老而去。王力平拱手相送。 王力平一觉醒来,仍在家中,梦中之事记得清清楚楚。他明白,一切已如此安排,顺其自然就是,心绪已好得多了。但仍念三老年岁已高,归途遥远,为免跋涉之苦,遂径去火车站买了车票,又买了一些水果,即往西山头这边奔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