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行》之精选(一百零四)
王力平先生讲,在不远的将来,东方文化包括道家文化会引起世界更大的重视,中国文化有机会再度兴起。这是时代给予中国的为数不多的一次机会,我们应予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 学习道家文化存在一个什么是体、什么是用的问题。在采访王力平先生的过程中,我们也一直试图搞清楚道家智慧最富有生命力的是什么?是人们一般认为的《道德经》中所包含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吗?是集修炼之大成的道家养生术吗?这些无疑是有经久的魅力。但我们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它致力于最大限度地开拓、利用人脑的潜在思维能力。像宇宙一样博大深邃、苍苍茫茫的脑海,谁能在它的天地里自由遨游,谁就能领导人类智慧的潮流! 三位老道从教授王力平的第一天起,就把彻底解脱思维枷锁,恢复人的原态思维作为入手之功。为把一个十三岁孩童的思维方式从有轨道、有流向的状态拉回到无轨道、无方向的先天状态中去,三位老人殚精竭虑,煞费苦心,而王力平也是逆水行舟,直上源头。 三老育人,拙朴之中,蕴含深意。 少年王力平苦修“收心养性”两个春秋,当时师爷只说是收他野性,其功理是“还原”和“筑基”。可经过长时期的修持,王力平方悟炼功倒是其次,训练思维才是根本。要与道相合,在“湛然常寂”之中“感而遂通”。 《老子》中对此有精辟之论。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复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这两章极其精辟地论述了当人的思维处于原本状态从而能洞察宇宙微妙玄理的道理。“虚极”是混元无极大道之体,是天地万物之根。抱一守笃,湛然常寂,可观天地万物复归。宇宙万物虽然变化万端,但又在寂静虚无之中复归于本初。思维掌握了这个根本,就可以理解由此而产生的万事万物。 这就是古人所讲的“穷理彻源,识心达本。”水有源,木有本。人们思考着天下的一切事,一切理,那么人的思维本源是什么?这个思维本源是一潭死水,还是蕴藏着造化之机枢?仅仅是被动的反映还是具有洞观普照之功能?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和回答,正是东方文明的大智慧之所在。 道家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又讲“涤除玄鉴”。佛家讲突破“业障”。就是要把蒙垢在人的心灵和思维上的一切情欲和千百年来蒙在思维上的灰尘清除干净,把挡在人的真本之心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种种无形障碍统统移去,使人之心灵如明镜高悬,如秋月当空,朗朗地直观宇宙的本来面目,自然地得到万物之真谛。解粘去缚,直接了当,不拐弯抹角,拖泥带水。 与王力平先生相处的时候。我们常常为他犀利敏捷的思维反应而惊叹。有人问事或问病,他几乎是不加思索,不带沉吟地给以明确答复。王力平先生说:道家训练思维,关键是要把灵感训练出来。灵感是思维的一种高级运动形式,但是从经验和知识中学不来,只有在修炼中日渐强化,然后主动地去利用它。道家的学问大都来自人的修炼实践,要入其门就得修炼。有些东西是语言和文字无法传达的,只能去体验和领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