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行》之精选(二十九)
这里说的超越时空,是指狭义的即思维超越时空,超越的方法就是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卜、相、命。 卜、相、命实际上就是预测预知的学问。现在叫预测学,古代中国就叫卜、相、命。卜、相、命也是预测预知的几种方法。 说“预测学”,大家能够接受,测得准测不准,大家不去追究。说“卜、相、命”,大家不好接受,因为人们的心理已被“迷信”的舆论征服了。如果用这种方法得到了较好的或较准的预测后果,人们也说:“碰巧了”,而不再问为什么会碰巧。 这是一种障碍,它妨碍学术的发展,不是挖掘传统文化宝藏的正确态度。 只要扫除这道障碍,把思维方式改变一下,眼睛就会亮起来,看到那深埋在土中的珠宝。 说是珠宝,实则“工具”,预测的工具,“雕虫小技”罢了。但既然有用,何乐而不用?用也不妨大道,为何要弃之如敝屣呢? 预测于人生、社会是不可缺少的。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想预知未来。预测预知,有所有少,有深有浅,有粗有精,在时间、空间和具体内容上有所区分罢了。预测预知了,才好将下一步行动预作安排,这是人类智慧的一个方面。 预测需懂得事物运行规律。从小事来说,人人知道太阳落下去了,过几个小时它还会从东方升起,这样就好安排要做的事情,是白天做,还是夜里做为好。那么日食月食什么时候发生,一般人就算不过来了,这要由科学工作者计算。由他们预测,作预报。 预测要把与某事相关的因素或信息收集起来,进行分析,然后才能作出判断,进行预测。信息不准,就无法作出正确的预测。 这些知识是普通常识,大家不以为然。一超出这个范围,大家就不接受了。 不如什么是相关信息?扔几个硬币,看看图象能知道什么事情发生?这些事情与硬币有什么直接联系?从一个人的面部、手纹、背部怎么能看出他一生的命运?从一个人生下来的时刻怎么能预知他的一生?常人会说,这两种信息相距太远了,或者说根本不相干。 但是传统文化有它的哲学,这个哲学的基础没有被攻破过,这就是天人合一理论。 三老在“开智”这个阶段教王力平许多东西,所用时间最长,花的功夫也最多。 但读者应该记住的是,王力平自死过之后,现在虽仍是下三界人物,但已同下三界人物不同。师爷师父教他修道、开智,都与他死过之前不同,传授的内容和方法都高了一个层次。我们现在的思维也应随之提高一个层次,这样对许多东西才能够理解。 一次,师爷对王力平讲:“太上老君道德经八十一章,前已授汝。其二十一章尚能诵否?” 王力平即背诵道: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师爷问:“知其意蕴否?” 王力平答:“不甚了了。请师尊指点。” 师爷即讲道:“道者,无质无形,然又贯于有质有形之间,天地人万事万物,无不统之于道。万物含道,即变化之迹可循。何以察之?物皆有象,物阳也,象阴也,一正一反也。物中有精,精内含信。坐而观察宇宙变化之法,一曰取信,二曰取象。直视物中之精,精中之信,乃上乘之法也。取象观物,以阴合阳,此中乘之法也。常人以经验观物之变化,下乘之法也。” 师爷遂以中上乘之法详而论之,并陆续以诸法授力平。 五术诸法都离不开“天地人阴阳水木火土金”这几大要素,十个数字。以下又生出记数之天干地支,八卦九宫。其中阴阳是最基本的要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二,就是阴阳,这三就是天地人,天地人又含五行,五行皆有阴阳。混沌初开,一气混凝,气含阴阳,有浊有清。清气左旋,升而生木,极则化火。浊气右旋,降而生金,极则成水。阴阳之间,升降枢轴,中气为土。阴阳者,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天干之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地支之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是也。天干地支两数相配,为六十花甲之数。 天干地支俱分阴阳。在时空上有一一对应关系,是术数上离不开的。 八卦由阴爻【--】阳爻【—】在空间和时间的位置变化组成,三爻成一经卦,六爻成一别卦。经卦三爻分天地人三位,阴阳爻位有别;别卦六爻也分天地人三位,阴阳爻位也有别。八经卦变化而成六十四别卦,以象万物、 九宫者,八卦四方四隅,独缺其中,九宫补之,空间俱全也。 以上这些是术数的基本要素,就靠这些要素相生、推演,而穷万物变化的规律,以今察古,以现在推知未来,就是古人搞预测的基本工具。 这里面重要的图式有两个,一是五行图,二是八卦六十四卦图。 五行图至为简单,但极为重要,天地人万物皆蕴含其中,都可用这一图式加以解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极重要部分。五行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相生相克,用以解释天地人万物的变化,至为简单明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在以象类物,以简明图式概括天地人万事万物变化规律上,“损”到阴阳五行这一步,已相当简易而又高深了。 八卦六十四卦也是一种简明图式,但其变化较为复杂。 八卦六十四卦有多种排列方式,《周易》为其中一种,其经文完整地流传下来,两千多年内有多家注释解说。学术的发展是由简至繁,再由繁至简,抓住精髓则简,由简可以驭繁,其中变化,气象万千,不可穷尽。 五行和八卦图式都是取象明意悟道的工具,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五术之一的中医,离开阴阳五行则无从解释。而中医自成一体,用以治病,数千年来皆行之有效,足证阴阳五行理论于道相合。 由中医论及卜、相、命之术,也同一理,同出一源,皆于世人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