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河北—无为

转载:大道行—王力平先生的修炼经历(连载中)

[复制链接]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1 10:5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声明
《大道行》之精选(二十八)
举个简单的例子。王力平先生前几年面对若干中医学院的教授讲道家医学,讲号脉分天地人三层,讲浮脉如何号法。教授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他们说,过去听他们的老师讲过,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就是没有练过,不会操作,找不到这“天上”浮脉。王力平先生告诉他:你按常人的办法,当然找不到啦。这脉象有几十种,其间的差别是极细微的,没有内功,体察不出来,区分不了它。离开了内功,就连医书上讲的东西看也看不懂,更不用说去运用它了。这还是就一般看病方法而言。中医不给病人增加新的痛苦,从人的表象即可判断病症,辨证施治,药到病除。西医看病离开器械就寸步难行,对于内脏之病,皮内之病,不把人体切开,看个一清二楚,它就不能作出判断,这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就太大了。西医还缺乏整体意识,不搞辨证施治,而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所用药物有什么副作用它也不管。往往一病既除,他病又生。这些办法看似先进,实则落后。道家治病,归于简化,把许多中间过程省略,直视病源,直除病因,效果就异常好。常人看来甚觉奇异,其实不奇。王力平先生说,常医要切脉问诊,我只用眼睛,一看就明白,人在与不在都可“看”病,就靠这双眼睛。
道家为什么紧紧抓住自身修炼这基础一环不放呢?这有它的原因。第一,非经修炼思维到不了高层次,古代文化精髓悟解不了。第二,没有很高的内功,许多方法不能运用,那“非人力量”无法调动。第三,按照天人合一理论,宇宙天体在变化之中,相应的人体也在变化之中,有许多新问题提出,需要后来人去探索,去解决。就医学来说,有些药物药性变了,配方也要改变,不然就治不了病。这正是后代医家要做的工作。要而言之,中医学的发展,一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特别是传统哲学思维;二离不开医家内功修炼;三需要从日常经验和西医吸取养分。三者都要,但应区分主次,不可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 08: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行》之精选(二十九)
这里说的超越时空,是指狭义的即思维超越时空,超越的方法就是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卜、相、命。
卜、相、命实际上就是预测预知的学问。现在叫预测学,古代中国就叫卜、相、命。卜、相、命也是预测预知的几种方法。
说“预测学”,大家能够接受,测得准测不准,大家不去追究。说“卜、相、命”,大家不好接受,因为人们的心理已被“迷信”的舆论征服了。如果用这种方法得到了较好的或较准的预测后果,人们也说:“碰巧了”,而不再问为什么会碰巧。
这是一种障碍,它妨碍学术的发展,不是挖掘传统文化宝藏的正确态度。
只要扫除这道障碍,把思维方式改变一下,眼睛就会亮起来,看到那深埋在土中的珠宝。
说是珠宝,实则“工具”,预测的工具,“雕虫小技”罢了。但既然有用,何乐而不用?用也不妨大道,为何要弃之如敝屣呢?
预测于人生、社会是不可缺少的。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想预知未来。预测预知,有所有少,有深有浅,有粗有精,在时间、空间和具体内容上有所区分罢了。预测预知了,才好将下一步行动预作安排,这是人类智慧的一个方面。
预测需懂得事物运行规律。从小事来说,人人知道太阳落下去了,过几个小时它还会从东方升起,这样就好安排要做的事情,是白天做,还是夜里做为好。那么日食月食什么时候发生,一般人就算不过来了,这要由科学工作者计算。由他们预测,作预报。
预测要把与某事相关的因素或信息收集起来,进行分析,然后才能作出判断,进行预测。信息不准,就无法作出正确的预测。
这些知识是普通常识,大家不以为然。一超出这个范围,大家就不接受了。
不如什么是相关信息?扔几个硬币,看看图象能知道什么事情发生?这些事情与硬币有什么直接联系?从一个人的面部、手纹、背部怎么能看出他一生的命运?从一个人生下来的时刻怎么能预知他的一生?常人会说,这两种信息相距太远了,或者说根本不相干。
但是传统文化有它的哲学,这个哲学的基础没有被攻破过,这就是天人合一理论。
三老在“开智”这个阶段教王力平许多东西,所用时间最长,花的功夫也最多。
但读者应该记住的是,王力平自死过之后,现在虽仍是下三界人物,但已同下三界人物不同。师爷师父教他修道、开智,都与他死过之前不同,传授的内容和方法都高了一个层次。我们现在的思维也应随之提高一个层次,这样对许多东西才能够理解。
一次,师爷对王力平讲:“太上老君道德经八十一章,前已授汝。其二十一章尚能诵否?”
王力平即背诵道: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师爷问:“知其意蕴否?”
王力平答:“不甚了了。请师尊指点。”
师爷即讲道:“道者,无质无形,然又贯于有质有形之间,天地人万事万物,无不统之于道。万物含道,即变化之迹可循。何以察之?物皆有象,物阳也,象阴也,一正一反也。物中有精,精内含信。坐而观察宇宙变化之法,一曰取信,二曰取象。直视物中之精,精中之信,乃上乘之法也。取象观物,以阴合阳,此中乘之法也。常人以经验观物之变化,下乘之法也。”
师爷遂以中上乘之法详而论之,并陆续以诸法授力平。
五术诸法都离不开“天地人阴阳水木火土金”这几大要素,十个数字。以下又生出记数之天干地支,八卦九宫。其中阴阳是最基本的要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二,就是阴阳,这三就是天地人,天地人又含五行,五行皆有阴阳。混沌初开,一气混凝,气含阴阳,有浊有清。清气左旋,升而生木,极则化火。浊气右旋,降而生金,极则成水。阴阳之间,升降枢轴,中气为土。阴阳者,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天干之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是也。地支之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是也。天干地支两数相配,为六十花甲之数。
天干地支俱分阴阳。在时空上有一一对应关系,是术数上离不开的。
八卦由阴爻【--】阳爻【—】在空间和时间的位置变化组成,三爻成一经卦,六爻成一别卦。经卦三爻分天地人三位,阴阳爻位有别;别卦六爻也分天地人三位,阴阳爻位也有别。八经卦变化而成六十四别卦,以象万物、
九宫者,八卦四方四隅,独缺其中,九宫补之,空间俱全也。
以上这些是术数的基本要素,就靠这些要素相生、推演,而穷万物变化的规律,以今察古,以现在推知未来,就是古人搞预测的基本工具。
这里面重要的图式有两个,一是五行图,二是八卦六十四卦图。
五行图至为简单,但极为重要,天地人万物皆蕴含其中,都可用这一图式加以解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极重要部分。五行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相生相克,用以解释天地人万物的变化,至为简单明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在以象类物,以简明图式概括天地人万事万物变化规律上,“损”到阴阳五行这一步,已相当简易而又高深了。
八卦六十四卦也是一种简明图式,但其变化较为复杂。
八卦六十四卦有多种排列方式,《周易》为其中一种,其经文完整地流传下来,两千多年内有多家注释解说。学术的发展是由简至繁,再由繁至简,抓住精髓则简,由简可以驭繁,其中变化,气象万千,不可穷尽。
五行和八卦图式都是取象明意悟道的工具,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五术之一的中医,离开阴阳五行则无从解释。而中医自成一体,用以治病,数千年来皆行之有效,足证阴阳五行理论于道相合。
由中医论及卜、相、命之术,也同一理,同出一源,皆于世人有用。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 12: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声明
《大道行》之精选(三十)
相法是以人们能够看到的各种事物的表象为依据,加以分类整理,以推测事物深层的东西或跨时空的变化。天地人万事万物有形有质,则皆有象有相。平常人只停留于表面现象的观察,至于这象是什么“相”,它提供人们什么样的信息,怎样变过来,将怎样变下去,这些问题就不去思考了。科学家则做这些工作,从中寻求更多的知识,希望找到问题的答案。
看相,一要有好眼睛,二要动脑筋。这个动脑筋,要有哲学思想指导。哲学思想对,就引导你往正确方向去思考;哲学思想不对,就把你的思考方向引偏了,或者把你的思路打断了。
中国古代有许多精通相术的大师,九方皋相马算是其中一位。
他那双眼睛就能看到马的骨子里去。伯乐也是一位善相马者,并著有相马经,可惜没有流传下来。农贸市场上搞牲口交易的,也有些会看马相、牛相的人,一条牲口牵过来,先看它几个关键部位,看它年岁大小,最后给个总评。不管这些人相术高低,他们都是相者。
以这种低标准来说,人人皆是相者,人人在日常生活中要对与他有关系的多种人事物加以评判、选择,不相又当如何?比如你现在进入婚配年龄,又打定主意要结婚,且要由自己挑选恋人,那就要“相”,看何人为佳,最合你心意。又如你到市场上购物,不管懂不懂行,也要“相”,你心里满意了,才决定买下。但你仅仅停留在低层次上,也就成不了“相者”,成不了某一门的专家。
由此说来,相术很实用,也不神秘,只是人们头脑里有个怪影,一听“相术”二字,就把它同“迷信”什么的连在一起,把好东西也扔掉了。这实在可惜。
相术分多种,相人为其一。相人之术又不仅仅相面,人体各部位皆可相之。但传统相人术中较为发展的技术,可以构成体系的学问,大致为面相、手相、脚相、背相、头相五种。
宋有麻衣道者,精于相人之术,世传麻衣相法。陈搏希夷先生师事麻衣学相。麻衣道人于华山石室不以语言而面授希夷,后作《神异赋》、《金锁赋》、《银匙歌》。陈希夷的麻衣师传,亦精相法。
相人之术,是中医一重要内容。《黄帝内经》将人分为阴阳五态: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平和之人。又“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别其五色,异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如木形之人,“其为人苍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有才,好劳心,少力,多忧劳于事。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生病,足厥阴陀佗然。”木形之人又分大角之人、左角之人、釱角之人、判角之人。
火形之人,“比于上征,似于赤帝。其为人赤色,广月引,锐面小头,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摇,肩背肉满,有气轻财,少信,多虑,见事明,好颜,急心,不寿暴死。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手少阴核核然。”
火形之人又分质征之人、少征之人、右征之人、质判之人。
土形之人,“比于上宫,似于上古黄帝。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行安地,举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权势,善附人也。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太阴敦敦然。”土形之人又分大宫之人、加宫之人、少宫之人、左宫之人。
金形之人,“比于上商,似于白帝。其为人方面,白色,小头,小肩背,小腹,小手足,如骨发踵外,骨轻,身轻廉,急心,静悍,善为吏。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手太阴敦敦然。”金形之人又分釱商之人、右商之人、大商之人、少商之人。
水形之人,“比于上羽,似于黑帝。其为人黑色,面不平,大头,广颐,小肩,大腹,动手足,发行摇身,下尻长,背延延然,不敬畏,善欺给人,戮死。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少阴汗汗然。”水形之人又分大羽之人、少羽之人、众之为人、桎之为人。
这些都是就人体各部作一综合判断,以各归其类,并于一年四季适应情况加以区分,以利于预测疾病的发生及治疗。可见医学上的相人之术是很实用的。
命理上的相人之术与此同出一源,而于人各部位区分和研究得更为详细,其功用则在于预测人事,即人之一生的大致或流年发展变化趋势。
如传统面相学将人的面部中线分为十三部位,从上至下依次为:天中、天庭、司空、中正、印堂、山根、年上、寿上、准头、人中、水星、承浆、地阁。又将整个面部划分为十二宫:一命宫、二财帛,三兄弟,四田宅,五男女,六奴仆,七妻室,八疾厄,九迁移,十官禄,十一福德,十二相貌。又将人之面部比作五星六曜五岳四渎,再将面部拟作六府三才三停,划为九州八卦布列天干地支。特别对五官作专门研究,名之为四学堂八学堂。面纹、面痣、眉、眼、耳、鼻、口、唇、舌、齿、人中、发、形、色、骨、肉、声、气、神,各门都详加论列,无不备细。
若以现代自然科学观点讨论中国传统面相学,也会感到它在这个方面的研究是十分的精细。再以哲学观点观察之,又看到中国传统面相学决非粗制滥造、杂乱无章,其中贯穿着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论和阴阳五行说。至于用它推断人事,则实有天壤之别。江湖上有不少相面者,于相面学仅粗知一二,并无深入研究,就与人相面,实不过以此作戏耳。也有人以此谋生,混口饭吃而已。但民间有精于此术之高人,相面而言人事准确有验。
麻衣先生《石室神异赋》云:相中诀法,寿夭最难,不独人中,惟神是定。本书执笔人撰写至此,忽忆曾读李宗仁原配夫人李秀文口述回忆录《我与李宗仁》中有一段看相文字,实可作为佐证,现抄录于下。
   
记忆最深刻的是去城隍庙看相一事。记得四弟媳到广州后不久,曾邀我去城隍庙
看相,说是那里有一位看相的先生十分灵验,百看百中。她想去卜算一下自己的祸福,
也验证一下这位先生是否果真百看百中。我本是不想去的,但经不起她的蛮缠,便请
房东李太带路,并约王象明王太一起去。
     我们去到城隍庙那地方,才知道那里并不是一间庙宇,而是广州一处热闹场所,其各种行业买卖都应有尽有,还有医、卜、星、相的摊子,我们要找的那位先生,他又自不同些。他有爿小小的店面,招牌是麻衣相法,里面摆设一张桌子,几条长凳。我们到时看相的人正多,只好排坐在条凳上等,约莫等了半个时辰,才轮到我们。先看李太,说的一派好话:“这位太太一世衣食不尽,无灾无难,平安过世,善始善终,是有福之人,可是你只有财无官,不过这样的命也是好的了。”其次看王象明王太,说她面慈心软,乐善好施。还说:“你本是千金小姐,却先做小星,虽是委屈,但也是命中注定。好在你广行善事,故不久扶正,日后旺夫益子,富贵双全。”随着看到我,这先生左看右看,端详了好一会,还请我垂手站立,然后他笑吟吟地向我直拱手说:“这太太的相,是万里挑一,我看了这么多的女相,少有你这份福命的,不但贵为夫人,而且福禄寿一应俱全。你丈夫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我看你眉长、耳长、人中长、手长,你若是男人,是一国之君,若在女人,则贵为一品夫人了。只不过也略有欠缺,就是夫妻不能白头偕老。”李老太忍不住笑出声,我忙止住她。说:“你这位看相的先生不灵了,这两位太太的男人都当了官,我的男人是她们男人的部下,你把相看偏了。”看相的仍然笑吟吟地说:“人人都说看相是凭一把口食饭,我是凭相书吃饭的,相书说如何,我就如何说,说准了给钱,不准不要钱。就你这位太太的命,给我十倍钱你也值得。但话又有得讲,看相也不能全准,相只决定得一半,心诀定一半。相好还要多做善事,心善自然灵,有些欠缺,也可挽回。”

书就引到这里。这位看相先生预言之事结果如何,熟悉中国现代史的读者都心里明白。李秀文生于一八九一年,现仍健在,据报载,仍能干些种菜之类劳动,可见其福大寿长。她于近百岁高龄作此回忆录,清楚记述往事,足令读者深思。
三老除以面相之术授王力平外,还授以手相术、足相术、腹背相术、头相术,总之人体各部位均有相术。三老所授之相术不同于一般相术者,其要有二,一是分论皆精,二是先分后合,在一处看到的问题须在另一处哉验证之,综合起来才下判断。
以手相言之,一般看手相者,多注意掌纹,再多者则观手形。三老教王力平看手相之法,增加了许多内容,不仅从手腕至指尖、手掌至手背处处看到,且从外到内,纹、皮、肉、骨、髓五层一一论列。即以手背表面而言,就把那毛孔、纵纹、横纹看得十分仔细,从中看出被看之人与其祖上的联系。由此看来,这不是一般的相术,也不是常人眼睛能看得出来的。只有内功高深的人,才能看得那样真、那样深入透彻。
以人体某一部位的情况推论人体整体,看病治病,这一点现在已为人们所接受了。这就是人们现在提出的“宇宙全息理论”。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4 14: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北—无为 于 2015-11-4 15:01 编辑

《大道行》之精选(三十一)
中医的耳针疗法,其原理,就是把耳朵视为一个人体,耳朵上的各个穴位对应于人体各个器官,人体器官发生病变,则在耳朵相应部位反映出来,在耳朵上取一定穴位治疗,则可使疾病痊愈。耳朵就是人体的全息元。这是中国人的一大发现。进入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耳针疗法引起世界重视,成为世界医学讨论的热门话题。
一九八○年有位叫张颖清的中国人发表了一篇《生物全自律》的奇文,引起国内外轰动。后来张先生接连发表论文和专著,将“生物全息律”详加阐述。
张颖清先生学道:
   
    生物体一个全息元上的各个部位,都分别在整体上或其他全息元上有各自的对应
部位;一个全息元上的一个部位和相对于整体上或某一其他全息之上的非对应的部位,
总是和其所对应的部位生物学物性相似程度较大;各部位在一全息元上的分布规律与各
对应部位在整体上或其他全息元上的分布规律相同。
    每一全息元包含着整体各部位的以及其他全息元各位点的生物学特性的信息,这与
一幅全息照片的每一个碎裂的小片都包含着整个景物的信息十分相似。
张颖清先生一九七三年发现,人的第二掌骨侧存在着一个新的有序穴位群,可以用它来推断和治疗人体相应部位的疾病。第二掌骨虽没有耳朵所包含的全身信息那么丰富,但在粗断病情上却更为实用、更为大众化。特别重要的是,二者的理论依据是一样的,这就是生物全息律。
由“生物全息理论”到“宇宙全息理论”,只有一步之遥,在很短时间内就由中国人提出来了,那哲学和文化背景,就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哲学和文化,阴阳五行是万事万物的“全息元”!
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者:效法也,相似也,全息也。
既然一只眼睛里面包藏着五脏六腑的信息,一只耳朵类似一缩小的人形,蕴含着全身的信息,那么是否可以说人的面部和手部,还有其他部位,同样包含着人的一生的信息?
医家从人体某部位看疾病,相家看人事变化。质言之,都是信息,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的眼睛不同,从信息中摄取的信息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
“五术”之中,最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的是“医”,其次是“相”和“山”,最不易被理解和接受的是“命”和“卜”。
“山”就是人们常说的修炼功法,狭义指“武术”。武术因为软硬功夫都有固定“路数”,人们看得见,所以就相信它。
无论“医”“相”“山”,只要在“下三界”即“人事物”这个层次上,常人都认为它们与科学相容,而可以理解和接受,但一旦超越这个层次,上升到“中三界”“天地人”这个层次上,人们就要发生怀疑了。不如行“无极针”,远地传送“隔空按摩”,用符治病,在常人看来只说“神功”,难于理解。看相看到骨子里面这个层次上,也是一般看相者做不到的,常人也会说这是“一派胡言”。演练一般武术,只在“力”和“巧”上做文章,而真正运起内功,再加上“法术”,就远非常人的“力”和“巧”所能为,也难为常人理解。
至于说到“命”和“卜”,那在一开始就会引起人们的怀疑。人们常说到“命”,但不过是“偶然性”的同义语,谁也不把它同“必然性”相联系。常人的思维就在这个地方停住了。
“命”和“卜”,都是预测之术,预测之学,这是人们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的。可以说,有思维,就有预测,不过预测的方法不同、理论不一,结果有粗有细罢了。
中国传统命学主要用于预测人的一生发展变化趋势,而卜学则主要用于预测在某一时空点上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

《大道行》之精选(三十二)

命学的理论基础就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理论和阴阳五行学说。它认为人的一生变化是宇宙变化的一个缩影,宇宙的变化决定了人的一生的变化。在这一点上,科学与命学的认识是一致的。但是若停止在这个“大致”的阶段上,命学就不可能出现,命学与科学的争论也不会发生。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指引下,中国古代的智者就在那里开动脑筋,探索人的一生是怎样同宇宙变化联系在一起的,怎样才可以预知人的一生。这是一个大课题,先不说结果如何,只说提出这一课题,就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智慧。中国古人得出的一个回答问题的方案,就是“四柱”推算法,它从一个人生下来的那个时空点开始起算,构造许多不同的变化“模式”,来预言一个人一生要走完的路程。科学与命学的争论就从这里发生,命学认为可以预言,科学则认为这种预言缺乏根据。
现在的问题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人们的常规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科学观念已深入一般人的头脑,但科学对许多问题在常规范围内无法解释,一些智者已感到科学面临危机,开始从常规科学以外的文化中寻找智慧,探索对这些问题的另一种解释。命学是他们探讨的一个方面。在中国,科学观念虽已相当有影响了,但因为教育不发达,传统文化的影响仍很大,相信命学的人在民众中为数很多。这就是现在的文化态势,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命学都是不可低估的因素。
中国命学一般上溯战国时期的鬼谷子和珞瑑子,但“四柱”之术则到唐宋才成为完整体系。其中关键人物,是唐代的李虚中和宋初的徐子平。李氏以人出生之年月日起算,而徐氏再增加一个因素,就是年月日时。按照中国传统历法,年月日时均以天干地支计数,四数横排,上有天干,下有地支,列为四柱,共为八字,所以此法又叫八字算命。天干地支既代表时间,又代表方位,其中蕴含阴阳五行,天地人复杂的变化关系都网罗无遗了。按照现代科学的语言,这八个字既定性,又定量,所以是可以用它进行“演算”,可以用它进行预测的。
命学中“子平命术”的八字算是一种图式,另有“紫微斗数”也是一种图式。“紫微斗数”比较复杂,它引进了天体星象,布列成一个方图,可以更细致地预测一个人人生的行程。如果用现代科学语言来解说,这两种图式都是一个独立的全息元,用它们来预测人生是完全可以的,这在理论上不发生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呢?就在,怎样用这些图式来准确预测将来某个时空点上一定会发生什么事情。一说到“准确”和“具体”,科学就加以反对,因为科学认为“偶然性”不可预测。
能不能做到这一步是一个问题,是不是每个使用这些工具的人都能做到这一步,这又是一个问题,这是两类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三老教王力平学习命学,是把几种预测工具同时运用的。师父教他,命学是古人理解人类的技法。人皆有命,命就是生老病死,命就是人在社会上的升降沉浮。社会变化有规律可循,人的一生变化也有规律可循。这些变化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抓住有形的,看到无形的,看到现在的,预测未来的,这就是命学要研究的问题。紫微斗数、子平推命、星平会海、七改星学,这些都需仔细阅读。用“四柱”推命,可知人生大要,几个变化阶段运势如何。用“紫微斗数”计算出生之时太阳、地球、月亮的位置,以及五大行星与地球夹角、方向,以后某年这些天体又是什么关系,预测当年要发生什么大事,这些事同人生的关系。把天体运行位置、夹角计算出来,这叫“明算”。还有更难的算法,要从出生时刻再往前推,从后天转入先天,不仅算出一个人的性格、能力、配偶、父母、兄弟、姐妹等等,还要算出灵感,这就超出一般算法了。
三老教王力平学“卜”用了很大功夫。卜学的基础也是阴阳五行,但演化下来,具体的运算之术就多了。八卦是基本科目。
儒道皆推崇《易经》。儒家重视《易经》中间蕴含的哲理。几千年来儒家注《易》写了上千种著述,大多是讲哲学道理。道家重视《易经》提供的认识工具和方法,使《易》变得更加实用。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12: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声明
《大道行》之精选(三十三)
三老教王力平学《易》即沿袭道家这一传统,把《易》分为七十二种,皆以《易》六十四卦作为基本图式。其中有植物易、动物易、人体易等等。总之,万事万物都可按大类归到六十四卦中去,以观察和预断其发展变化。这实际上又是把八卦六十四卦当作一个宇宙全息元,万事万物的变化都依循同一个规律进行。

师父教王力平使用八卦有独到的地方,一是不能如常人理解的只把八卦看作一个平面,而应看作一个立体,一个球形。八卦之中乾坤两卦是两个极端,可以抽出来。剩下六卦则对应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这样就构成为一个立体。万事万物,凡有形者,离不开这个范围。二是以卦占卜,即向卦问事,这就有个主客关系,必须摆正,否则得不到正确答案。卦为主,我为客,我向主问事,必须将六十四卦放在外面,六十四卦构成一个大圆球就包在我的外面。这样才是正确的关系。如果我为主,把六十四卦装在我的心中,那问题和答案都在我心里,如何问事?

以八卦占卜,难点在“断易”,古时叫“破易”,就是本卦及变卦都出来了,其中告诉了什么意思,必须破解。破解必须有学识,有经验,会联想,这样才能排除不可能的许多答案,而选择一个可能的答案。宋代邵雍所著《梅花易数》提出了一些基本的起卦、断卦方法,较为实用。但要往高层上走,没有内功不行。

卜学除占卦之外,还有“六壬神课”和“奇门遁甲”。

六壬者,据“河图”九数布列,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又据“洛书”排列后天八卦,坎一乾六,壬案乾宫,为数之始、卦之首,故取名“六壬”。“六壬”的基本图式是地盘、天盘,上列四课,再上列三传,所以又称“六壬课”。

“地盘”,即以十二地支顺序布列:亥子丑寅居北,寅卯辰巳居东,巳午未申居南,申酉戍亥居西,为十二占时,静而不动,隐而不显,此为地盘。

“天盘”,即用月将加于占时之上,依地盘顺序排列而成天盘。“月将”即一月之将,太阳运入何宫即为何将,过中气即交换,故“六壬”月将同“四柱”计月不同,后者以“节”为据,与农历大致相符,前者以“气”为据,比后者晚半月时间;且“四柱”沿用农历月建干支,而“六壬”月将排列顺序恰恰相反。

“四课”“三传”排列又较复杂。“课体”分为六十二类,“三传”分为九类,皆以五行生克、涉言、比用、伏吟等为用。

“六壬”占演程序大致分以下几步:查明占问之时的太岁、月将、日时干支;于地盘之上写出天盘;将日干支会同天地盘演成四课;依四课五行生克关系列出三传;按占时昼夜于地盘上顺逆布列十二天将;查出三传之遁干,列出三传生克关系;于地盘上列出年命、行命;最后进行占断。占断更为复杂,要看占时与日干支关系,月将是否入传、空不空,还要依次看日辰、三传、年命、天将、课体、神煞、支神、阴神、遁干、克应、德禄、刑冲、破害、空合、鬼墓、丁马等等,一一论到,方可得出结论。这一系列演算关系至为复杂,非十分熟练不能运用。

“奇门遁甲”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秘术之一,也为预测之学。其术深奥,自学难成,非经明师口传心授,不能得其要领,学而致用。故自古以来,知其名者众多,精是道者甚少,而能用之者,俱悉大家,如张良、诸葛亮、刘基,均因之而成大业。

奇门遁甲以八卦九宫为基,配合三奇六仪及八门九星,于时空点上选出最佳点,预知吉凶,以决定行为方向。十天干中,乙丙丁为三素,戊己庚辛壬癸为六仪,以甲统之,故称“奇门遁甲”。其基本图式分为四盘:地盘、人盘、天盘、神盘。遁甲之法,三重象三才,上层象天,列有九星,中层象人,排列八门,下层象地,布八卦九宫。天蓬、休门与坎一宫相对,此为三才定位。三奇,乙为日奇,丙为月奇,丁为星奇。天盘:水星天蓬,土星天任、天芮、天禽,木星天冲、天辅,火星天英,金星天柱、天心。人盘:休、景、生、开四吉门,伤、惊、杜、死四凶门。地盘:五宫寄居二宫之中。神盘:九天、九地、朱雀、勾陈、六合、太阴、螣蛇、直符。冬至后为阳遁,夏至后为阴遁。阳遁顺布六仪,逆布三奇。阴遁逆布六仪,顺布三奇。

奇门遁甲基本图式也是一个宇宙全息元,它把天、地、人、神纳于一图之中,视其中阴阳五行生克等各种关系,找出时空点上的吉凶,以指导人们的行动。这里面贯穿的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讲”的是必然性问题。它预测什么样的事情会发生,人们的行为应该顺从之,而不应该违背之,这是必然性问题,不是偶然巧合性问题。

中国卜学还有“铁板神数”。《铁板神数》一书在民间流传甚广,有各种抄本、版本,条目有一千二百条、五千条、一万二千条各不相同。此书传为宋代邵雍所著,因邵子著有《皇极经世》巨制,而计数方法又自成一独立体系,为《铁板神数》所袭用,故后人皆托邵子之名,将《铁板神数》冠于邵子名下。然《铁板神数》一书版本各异,内容驳杂,实非一人所著。“铁板神数”以卦值日月为基本主流,神数为次。卦用错卦,以中气为起点,起复终坤。此卦爻历表非通常历表,须以邵康节之法自编。年月日卦爻较易,时辰卦爻繁难。在用卦方面,河图卦、洛书卦、文王卦皆用,又不全用。又用京房之律吕宫商配入洹天卦与纳甲卦。在数方面,采用五行数、干支数和太乙九宫数。其使用诀法,则混合干支,将八卦隐入五行之中,兼用子平法、纳音干支、卦气值日、十声十二音等,还吸收了紫微斗数等术之星座神煞概念。故“铁板神数”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它几乎汇集了中国传统预测术多方面的知识,技巧、术语、方法。其条文或文字优美典雅,或简朴粗俗。查寻方法甚难,而阅读其中条文,若无相当古典文史修养,遇隐晦文辞,又难悟其意。故“铁板神数”流传甚广,会用者鲜见。

三老将这些开智之术一一传授给王力平,并嘱咐他,这五术皆以道行,以术救人,以术载道,以术传道,这是根本。术者,小技也。道者,本体也。道长则智开,学技不难。道高则技亦高。尤于上乘功夫,此理愈显。

王力平深悟师爷师父言内之意,虽于学技上很有兴趣,也颇下功夫,但终不离道这一本旨。而王力平后来的实践也验证三老教诲极是。当他面对亟危病人,又于治疗疑难病症绝无先例之时,就自有上师在梦中点化他,传他绝技,按此法治疗,病即痊愈。这时,王力平当然已有了通神的能力。

开智之后,三老即教王力平“炼神”。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19: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行》之精选(三十四)
“炼神”是王力平学道生涯中的第八个阶段。这个阶段,精、炁、神俱已升华到更高层次。请读者特别注意这个气字的写法。在“人事物”下三界这个层次上,气写为“气”,在“天地人”中三界这个层次上气则写为“炁”,在“时空宇宙”上三界这个层次上气写为“   
到对“气”的本质在高层上的理解。
比如在光的照射下,人事物皆有阴影。这阴影是虚的呢?还是实的呢?在“人事物”这个层次上,人们说它是虚的,你去破坏它,于它对应的实体不发生什么作用。实际上呢?有用,人事物感觉不出来,因为感觉太迟钝了。到了“天地人”这个层次上,则不同,认为阴影是实的。比如人的影子和人体各部位分别对应,用“炁”或物作用于人影,等同于作用于人身。王力平在炼“修三界”时,已炼到这个程度,即师父击碎他在水中的倒影,王力平身上就有感觉,这种感觉只有内功相当高了,才体察得到。现在则更高一层,比如用针刺人影某一部位,也等于在人身上刺针,在常人是丝毫感觉不出来的,但实际上已在起作用了,这是以针刺影治病的本质。
总之,在现在这个层次上,读者的思维必须改变,沿用某一概念原有之义已不适用了。
三老训练王力平如何运梦。
这梦在常人看来是“有形无质”的东西,睡上一觉,胡乱做些稀奇古怪的梦,大多不留记忆,少数留有较深印象,但不解其意。
三老与王力平于梦皆持与常人不同之看法,质言之,在“人事物”这个层次上梦为“有形无质”,但在“天地人”这个层次上梦则“有形有质”。在“天地人”这个层次上,人不是被动地做梦,而是主动地做梦,在“梦”中干他们要干的事情。要达到这层功夫,就要经过专门训练,要有相当高的内功功夫。这内功功夫,就是对精、炁、神的专门训练。
三老教王力平先将自身的精、炁、神都修炼到很高的境界了,然后教他如何分别运用这精、炁、神去做梦。
三老开始讲神分两类,人有“阴神”和“阳神”,阴神即魂,阳神即魄。三老天天讲这些,王力平心内不明白,感到没啥意思。但后来就入迷了,天天缠着师爷师父,要他们讲个明白。开始是三老向王力平“灌输”,后来看王力平上了“道”,就老躲着他,但王力平总能找到他们,不是这一位,就是那一位。三老讲的总纲一样,但各有特色。
在“天地人”这个层次上怎样做梦呢?梦有两种,一是在体内运动,这种形式同常人做梦,但不同于常人的地方,是可以支配梦的内容。比如确定一个题目,要想什么问题,或要寻求对某一问题的答案,就躺下睡一会儿,在梦中就有了问题的答案。
王力平先生说,他出去讲课、办训练班,他是从来不写讲稿的,也不写提纲之类的东西。每天必打坐数小时,到凌晨三、四点钟睡下,先定个题目,即白天要讲些什么,然后做梦,梦中就来了要讲的内容。一般睡上两、三个小时,起来后,心里明明白白,上课就讲,梦中内容讲它几小时,十几个小时也讲不完。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8 13: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行》之精选(三十五)
再一种梦,实际上已不是梦,而是超出了常人说的梦,就是阴神、阳神的“外走”。阴神、阳神的出窍外走,已是很高的功夫了。有许多人不相信人有阴神、阳神,更不相信神会“外走”。这是个很严肃的学术问题,于人类和宇宙都有很大的意义,很值得认真探讨。
怎样做这第二种“梦”呢?王力平先生说,三老教他,就是把精、炁、神,分别当作“君主”。可以是神在前,精作君,炁在后推动;也可以是精在前,神作君,炁在后推动;还可以是神在前,炁作君,精在后推动。
比如阴神出去,神作君,精包神,炁包精,则显形。如神作君,炁包神,精在外,则形不显。显形又叫“分身术”,不做梦也可做到。不显形也可在不做梦时做到。但在做梦时多数是让阴神出去,而阳神不走。
做这第二种“梦”,让神出去走动,作跨时空的运行,“梦”就是“有形有质”,没有一点虚幻的成分。
本书执笔人写到此处,不由想对梦多说几句话。
根据王力平先生的实践,现在我们知道的人类的梦,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发之梦,人不可控制它,再一类是可控之梦,由人操纵,成为为“我”服务的工具。第一类梦是常人所做之梦,第二类梦是上升到“天地人”这一层次的人所做之梦。
关于常人所做之梦,自古以来人类就在探讨。二十世纪以来关于梦的讨论更加热烈,西方出了几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家,如弗洛伊德、荣格。中国于最近也出来一家,就是刘文英先生,他花了几年时间潜心研究中国关于梦的文献,提出了“一个中国人的新梦说”,这个新说见之于他最近出版的专著《梦的迷信与梦的探索——中国古代宗教哲学和科学的一个侧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梦说引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刘氏专著。
关于梦的分类,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初见于《周礼》,是先秦时期人们对于梦的分类。《周礼·春官》将梦分为六类:
   
    一曰正梦,二曰噩梦,三曰思梦,四曰寤梦,五曰喜梦,六曰惧梦。
这是周代占梦官对于梦的分类方法。占梦官“以日月星辰占六梦之吉凶”。这种分类主要依据梦的内容以及做梦者的心理状态。
东汉时期,王符在《潜夫论》中将梦分为十类:
凡梦,有直,有象,有精,有想,有人,有感,有时,有反,有病,有性。
    王符说:“凡此十者,占梦之大略也”。而梦又有验与不验之区分。但“奇异之梦,多有故而少无谓者矣。”由此看来,古人很重视对梦的研究,不是把各类梦等同看待,而是特别重视其中的“奇异之梦”,希望能从中“破解”出一些于人生、于社会有用的信息。
佛经于梦的区分要进了一层。如《法苑珠林·眠梦篇·三性部》引《善见律》对梦的区分:
梦有四种:一、四大不和梦;二、先见梦;三、天人梦;四、想梦。
   
    在此于上四种梦不好作字面上的推测,很难说清楚四梦实指何意。但于“天人梦”可以知道是指天人感应之梦,带有预测性质。
    又有《大智度论·解了诸法释论》,将梦分为五种:
     
     若身中不调:若热气多,则多梦见火、见黄、见赤;若冷气多,则梦见水、见白;若风气多,则多梦见飞、见黑。
      又复所闻见事,多思维故,则梦见。
      或天与梦,欲令知未来事。
前三种,即“四大不和梦”。第四种为“想梦”。这四种是寻常梦。第五种“天与梦”,和前引“天人梦”同,是与神灵通梦,可“知未来”,故为不寻常之梦。
关于不寻常之梦,历来文献较少,更缺乏足够研究,这是人们对于梦的认识总无大的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现根据刘文英专著先摘录两条。
其一为《史记》卷一百二十八《龟策列传第六十八》所记:
   
   宋元王二年,江使神龟使于河,至于泉阳,渔者豫且举网得而囚之,置之笼中。夜半,龟来见梦于宋元王曰:“我为江使于河,而幕网当吾路。泉阳豫且得我,我不能去。身在患中莫可告语。王有德义,故来告诉。”元王惕然而悟。乃召博士卫平而问之曰:“今寡人梦见一丈夫,延颈而长头,衣玄绣之衣而乘辎车,来见梦于寡人曰‘我为江使于河,而幕网当吾路。泉阳豫且得我,我不能去,身在患中,莫可告语。王有德义,故来告诉。是何也?卫平乃援式而起,仰天而视月之光,观斗所指,定日处乡。规矩为辅,副以权衡。四维已定,八卦相望。视其吉凶,介虫先见。乃对元王曰:“今昔壬子,宿在牵牛。河水大会,鬼神相谋。汉正南北,江河固期,南风新至,江使先来。白云壅汉,万物尽留。斗柄指日,使者当囚。玄服而乘辎车,其名为龟。王急使人问而求之。”王曰“善。”
于是王乃使人驰而往问泉阳令曰:“渔者几何家?名谁为豫且?豫且得龟,见梦于王,王故使我求之。”泉阳令乃使吏案籍视图,水上渔者五十五家,上流之庐,名为豫且。泉阳令曰:“诺。”乃与使者驰而问豫且曰:“今昔汝渔何得?”豫且曰:“夜半时举网得龟。”使者曰:“今龟安在?”曰:“在笼中。”使者曰:“王知子得龟,故使我求之。”豫且曰:“诺。”即系龟而出之笼中,献使者。
这一段记述,十分生动有趣。它使我们知道,确有这种不同寻常的梦存在。它还使我们了解到,这梦的含义是如何破解的。最后它还是告诉我们,梦的预言被事实所验证。
另一例是北宋学者沈括“梦溪”之梦。现转引刘文英先生专著中的文字:
沈括曾经自述说,他大概三十岁的时候。曾梦到一个地方“登小山,花木覆锦,山之下有水,澄澈极目,而乔木翳其上”。梦中非常高兴,希望能住在这个地方。自后,此梦常常出现,甚至一年三梦、四梦到这个地方,其熟悉犹如旧地重游。十年后,谪居宣城,有位道人说京口有块地方很好,他出钱三十缗钱买了下来,然并不知园圃所在的地方。晚年被谪废后,亲身到了道人为他购买的园圃一看,恍然发现这不正是他早年多次梦游的地方吗!于是他把这块地方重加修整,特命其名曰“梦溪”。
   沈括本人不大相信梦能前知,但这重复多次的“梦溪”之梦,又确实被数年之后的事实所证实,这真是十分“滑稽”之事。沈括写有名垂青史的巨著,取名就叫《梦溪笔谈》,这件事本身也令人感到很有意味。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12: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行》之精选(三十六)
第三,关于梦的意义,这是历来探讨得最多的一个问题,道家坚持天人合一思想,以“精、气、神”平衡——失衡理论说明梦的本质,对被动之梦和主动之梦皆认为有深刻的含义。这如同卦象一样,有物即有象,有象即有数,有数即有理,这理不是“显”的,就是“隐”的。梦的表达方式在于它生动的图象描述,而不是借助抽象的语言文字,这就更直接地表现了人和宇宙之间的联系。抽象的语言文字表达往往是有局限性的,特别是语言文字被一种固定的文化观念所凝固之后,这种局限性就更是显而易见。梦境又不受时空的束缚,有很大的跳跃性,在“述说”方面就有更大的自由。
人们由于受现实特别是文化的束缚,他的精神和肉体往往处于受压抑的状态,梦是使之解放的一种手段。荣格在评价弗洛伊德时说:

由于肯定了梦是有关无意识的种种过程的最重要的信息之源的价值,他把一种看来不可挽回地已丢失了的工具重新交回到了人类的手里。(《荣格自传》第286页,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但是荣格要比弗洛伊德更往前跨进一步,他不同意弗氏的看法,认为梦仅仅是一个“表面”。相反,

对于我来说,梦是天性的一个部分,它根本不怀有欺骗人的意图,而是尽其最大能力来表达某种东西。生命的这些形式也没有欺骗我们的观察力的愿望,我们之所以可能欺骗我们自己,那是因为我们的眼睛患上了近视症的缘故。(同上书,第275页)

在关于梦的意义问题上,荣格的看法更加接近道家的看法。
最后,就是对于梦的含义的解说。道家认为,对于主动之梦,其意自明,无须解说。对于被动之梦,其意“显”者,也无须解说,其意“隐”者,则据“象”悟“意”。解说的工具,也离不开梦之源“精、气、神”、离不开阴阳五行理论。在这里重要的,仍然要让思维从“人事物”上升到“天地人”,要在高层次上去体悟。
上面说过,主动做梦,引导别人做梦,作跨时间的旅行,这实际已不是“梦”,而是“出神”了。
“出神”的基础条件,是“精、炁、神”三者俱足,经过训练,使之运用自如。
三老教王力平的,就是如何训练“精、炁、神”的方法。
阴神犹如“赤子”,先于腹内慢慢孕育而成,随后移入泥丸宫。阴神长成,须细心加以保护。特别注意气象变化,不在恶劣天气练功“出神”。这就像婴儿一样,成熟之后即可脱离母体,但初出生时仍很弱小,须哺乳之,细心照料之,使之健康成长。待“身强力壮”之后,方可教以学步,渐渐放他运行。
“出神”之初,只让他在很近的地方活动,很快收回。以后再让他到户外活动,并沿原路返回。经过长期训练,阴神已经强壮了,进出也很自如了,则可渐渐让他走得远些,而且每日可出去几次。因为是“精、炁、神”的出游,所以炼到后来,它的速度就同人的意念一样飞快。又因为“精、炁、神”的不同运用,可以显形,也可以不显形,这就是“分身术”的奥秘所在。
王力平自学会了“出神”之后,又几次经历了他以前辟谷握固死去以后经历的情景。但这时与死去时的情况有两个不同的地方。一是没有死去时那一刹那间的极度痛苦,二是见到的人物不仅可以听懂他们说话,王力平自己也可以同他们对话,而不像上次只能听不能说。
王力平先生向本书执笔人谈及他这几次见到的情景,极具神话色彩,充满浪漫气息,在常人看来,也是不可理解的。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0 20: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行》之精选(三十七)
跋山涉水,暑去寒来,师徒四人自离开抚顺西山头避难云游以来,不觉已近两年。
无极道人张合道已是八十八岁高龄老人,清静道人王教明也已七十八岁,清虚道人贾教义则已七十六岁。要论常人,到了这把年纪,大多已快灯油熬尽,行将就木了。少数人即使身体健康,也多吃不得什么苦,而是颐养天年了。哪里还经得起风餐露宿、日晒雨淋、四处浪迹之苦?可这三位老人则身心合道,虽避难四方,仍童心不泯,沐浴于大自然之中,犹如鱼游于水,看不出他们有苦,反见其乐。再加上有王力平这年青小伙子伴随他们,生活中就有了无限的情趣。
别看他们衣衫褴褛,那面色透着红光,精神更是不同寻常。若将他们同常人混在一起,即使最没有眼力的人也可以从他们的面色和精神状态看出:这四个人是得道之人。
四人天天在一起,三老的任务十分明确,就是要把这年轻弟子带好,一步步向他传授功法。王力平则因时局所迫,不能按常规学道,而只能在这云游的过程中,抓住机会进行修炼。
行宿于荒山野岭之中,寻得饭吃,便饱餐一顿,没有饭吃则谁也不说一个“饿”字。四人心中都明白,谁第一个表露这种意思,定会被别人“捉住”:“那好,你就去找点吃的来。”
王力平原先不懂得这是师爷师父之间的一种“斗智”之法,他自己年轻,也不推辞,总是抢在前面说出“饿”字,又回回自己跑很远路,想办法寻得食物,送大家分享。
吃饭的时候,往往是“僧多粥少”,根本没法平均分配。这时,大家就把食物放在中间,四个围坐,各述己见,经过一番“论证”,如果有了大家都能接受的理由,则按此办法分食。如果大家意见不一,彼此相持不下,则一直“辩论”下去。
后来王力平懂得了,走路化缘,这都不是难事,问题是谁被捉请去做这等事情,则他在“智力”上已先输了一着。王力平也开始动脑筋,要想办法把师爷师父“捉住”。
有一次,贾教义不小心被大家“捉住”,于是到很远地方弄来了一张半粮半菜的饼子,大家围坐下来开始讨论如何分食。
张合道捋着胡须,先说道:“我年纪最长,比不得你们身体硬朗,我得多吃点才顶得住。”
王力平接过来说道:“我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要多吃才行,老人们应该多多爱惜小的才是。”
贾教义说得“理直气壮”:“我跑了这许多路,这饼来之不易,按功行赏,我应先得一半,余下你们再分。”
“哪里话”,王教明可不示弱,“这行囊可是我替你看守,论功则是我们两人各有一份,不应全功归你一人。我看还是分作三份,我和教义各取一份,余下一份再由师父和永生分食。”
张合道见三人均不提这“老”字,看来争也无用,就让步道:“四人均分如何?”
“不干,不干。”三人均不同意,“均分最没意思,也没道理。”
但是谁也提不出让别人“服气”的理由来如何分法。
张合道看大家没了招,生出一条“妙计”。
“好了,大家都不要争了,我有一法,最为公道,大家同意,就按此法办。”
“有何良法,请师爷快讲。”
“把饼放在这里,四人同时来吃,机会均等,岂不最公道?”
“妙,妙!”大家都同意了。
张合道找来一块石头,就把饼子置于石上。四人同时从四个方向将头探过来,四张嘴同时向饼子伸过去。无奈那饼子不大,大家的脑袋碰着了,嘴还是啃不着。
贾教义第一个撤出来了,摆摆手道:“罢罢罢,我这老脸拉不下来,由你们去啃罢。”
张合道笑了,“正合我意,你爱脸皮,俺们爱饼。”三人都笑了起来,已将那饼各咬下一口,吃的好香。待啃到后来,三个人也挤不下了,王教明也主动撤出,只剩下两个人了,张合道把饼拿起,同王力平你一口我一口,不大功夫已将饼子吃光。
王教明见贾教义转过身去,知其中“定有原因”,于是从背后偷偷过去,见他正啃着一块红薯,不由分说,一把将红薯夺过来,一掰两半,两人也分食了。
一个饼子,一块红薯,本不够一人充饥,但分食的情景却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在这山野之内,不时传来四人嬉戏欢笑之声。
岁月在这样一种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的气氛中流过。师徒四人时刻在相互调理,激发智慧,启发灵感,在充满尊敬和热爱的感情中,相互“设计”,布下“圈套”,让对方“上当”“出丑”。谁一旦出了“洋相”,其他人则乐得手舞足蹈,这三位老人就是永远长不大的“顽童”。时局虽然仍在动乱,但在这四人的天地之内,则永远是那样没有任何束缚和限制,没有前后左右,不分南北东西,心性如明日皓月,思维如行云流水,一尘不染,清洁透明,真真切切,自自然然,活活泼泼,融融乐乐。天道、地道、人道合为一体。
云游修道的生活是王力平难以忘怀的岁月,这是他生命中的第二个高峰。
在这段岁月中,三老已将天体运动之机、社会变化之理、命医相卜山之数、出神运梦之术,一一传授给王力平了。在王力平修炼灵宝毕法三仙功的过程中,三老又将各自毕生修得的绝技传授给他。王力平现在可以说是“身手不凡”了。
王力平现在终于搞明白,他这一生的任务是什么。他要不愧于三老的教育之恩,不辱于他自己的使命。
他已深悟天地人合一之理,深得人心、天心、道心相会之法。
在三老眼内,王力平这个他们“孕育”的孩子已渐渐长大了。
师徒四人一路谈笑风生,挥洒自如,早把风尘劳累消散得干干净净,陶醉在身心与自然融和的境界之中。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1 20:0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行》之精选(三十八)
这一天,他们走上了一条宽畅的山间公路。不时有汽车从他们身边驶过。张合道抬脚看了看他已磨破的鞋子,贾教义已知他又有什么注意了,下意识地把背上的行囊摸了摸,像是检查一下会不会出问题。王教明也摸了摸腰带,好像说:“没有问题。”只有王力平看看前面的汽车过去,回头看看,又一辆汽车又要过来。
正在这后面的汽车接近他们之时,只见三老身体已飞离地面,噌噌噌就贴上了卡车车帮。王力平一惊,飞步赶去,车已驶出几丈开外,三老转眼跃入车厢之内,直朝着王力平发笑。王力平知道又遭这“三个老头”算计了,一激之下,功力早已上来了,飞步百米之外也搭上车帮,轻轻一跃,进入车厢。三老接着一阵大笑。王力平不觉脸已红了。
司机将车开得飞快,只顾眼盯住前方,根本不知道后面车厢内发生的事情。忽然耳边传来笑声,甚觉奇怪。这山间公路,来往车辆不多,行人也少,不见行人,哪来笑声?再听那笑声,就在近处,莫非有人在车上?但车上空空没有装人,怎会有人声?司机朝车内反视镜看去,车厢内确实有人,又是几个老头,这太奇怪了。司机想问这几人是谁,便来个急刹车将车停住。
司机从驾驶室内出来,站在踏板上往车厢内看去,连一个人影也看不见了。司机更觉奇怪。
正在司机狐疑之际,忽听有人说话:“感谢师傅让我们一路搭车过来。”司机回首,看到车前站立四人,三老一青,向他拱手致意。司机欲问详情,四人已走下公路朝山上走去。
原来这师徒四人车停下,早已用隐身之法,从车上下来,司机当然看不见他们。
师徒四人一路走来,这天已来到西岳华山脚下。
四人举目望去,这山势确实长得奇特,气势非凡,犹如巨人顶天而立,大气磅礴,巍峨壮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大道家园|手机版|小黑屋|大道家园系列论坛 ( 备案信息:陕ICP备2022010374号-1 )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398号

GMT+8, 2024-4-27 00:40 , Processed in 0.075500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