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山东陈健 于 2014-12-23 18:25 编辑
【注解】 [1]本篇名为“伤寒知变”,是针对《内经》“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的正常情况,而论述其变化情况。知常达变,方可以言大医也。 [2]其脉起于目内眦:足太阳膀胱经称为巨阳,其脉起于目内眦,并与督脉交会于此。此窍即庄子“缘督以为经”之经,是传统养生修真的入手窍位,其中大有玄机! [3]上额交巅,入络脑:巅,即督脉与厥阴交会之百会。“入于脑”,即《奇恒篇》中“脑为泥丸,即上丹田也。” [4]挟脊抵腰中:挟脊,即夹脊关,又名“肾脊关”。 [5]腰脊强也:腰脊强直,活动不自如,与现代的强直性脊髓炎、腰椎间盘突出等证类似。 [6]二日阳明受之,宜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矣,而头项痛、腰脊强:伤寒二日,阳明受之,应当出现“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的阳明病证,反而出现“头项痛、腰脊强”的太阳病证。 [7]三日少阳受之,宜胸胁痛、耳聋矣,邪宜出阳明矣。既不入少阳,而头项腰脊之痛与强,仍未除者:伤寒三日,少阳受之,应当出现“胸胁痛、耳聋”的少阳病证,这就表明邪气已离开阳明,进入少阳;如果不进入少阳经,反而出现“头项腰脊之痛”的太阳病证,表明太阳的邪气没有解除。 [8]各经之邪循经而入,太阳之邪出入自如,有入有不尽入也:其它各经的邪气都是循经而入,只有太阳经的邪气出入自如,有时传入其它经,有时不完全传入。 [9]四日太阴受之,腹满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口干舌燥;六日厥阴受之,烦满囊缩:这是伤寒传入三阴经的主要症状。 [10]阴经不变,不变而变者,邪过盛也:三阴的症状一般不会变化,如果出现了变化,就是邪气过于旺盛的原因了。 [11]日数者,言其常也;公问者,言其变也:“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四日太阴,五日少阴,六日厥阴”是伤寒传变的正常情况;而您所问的,旨在阐述伤寒传经的变化情况。显然,“言其变”,旨在补《内经》之不足。 [12]两感者,越经之传也,非变也:两条经同时感受寒气,这是越经的传变,不是普通的传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