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核心到底是什么?是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核心,又是什么?是经典。经典的核心究竟是什么?翻开经典看一看,经典的核心只有一个字“道”。此道就是正道,亦谓圣道,亦谓仙道,实乃长生之道。学道者须知,若其道不正,则行之愈速,而去之愈远啊!读圣贤之书,学圣人之道,可知天下之事,能明天地之理,恰似与圣人相伴。故天地之间的第一等美事,是读书;而读书之中的第一等大事,是学道。因此,读书应该只为求道,不然,读它何用? 普天之下,道无不在。而贤者,学而知之;圣者,生而知之。故举世众人,当以贤人为师;贤人,当以圣人为师;圣人,当以万物为师。学不问师,与不学者,同而无异!黄帝、老子、孔子等圣人,尚且有师,何况凡人?古人所言的“学”字,非今日之读书学习、聆听教诲之意,乃是指理论联系实际,以求验证圣人之道。圣人之所以被称为圣人,就因为他们是得道之人。而他们之所得,到底是何道?就是天地虚圆,就是金丹,就是气脉。所以说,道者,乃气行之道!而此道,起于玄关一窍,也就是太极。得此道者,才谓性命双修。是故惟圣人所造的性命之学,才是天下的中正之道!这一中正之道,在儒谓之中庸,在释谓之一乘,在道谓之金丹。此道,乃贯通三教之理也!凡知之者,在儒可以成圣,在释可以成佛,在道可以成仙!如果舍此“中正”二字,而别有所谓道者,即是旁门邪道,而非正道! 《易经》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则孤阴孤阳不成道!阴阳同体,不可分离,非铅非砂,非银非汞。故曰大道至奥,非人能述。试问自非神仙,何知其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易理之关键,惟在于得道。得道之后,方见道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相荡,才生六十四卦。而其中各卦,又皆关乎气行于内,象见于外,实一阴一阳之运用耳!每观古来超俗至士、洁己高人,学太上无为之教,或为孝子忠臣,或为烈妇贞女,傲节于清虚之地,游心在玄妙之乡。皆欲隐晦去暗以韬光,尽仰超凡脱俗而跻圣。因此,口嚼混沌,手握洪蒙,饵日月之精华,参天地之造化。澡心且浴性,养素而存真。惟探虚无,以为立鼎之根基;但究妙有,以为炼丹之药物。铅升汞降,全赖水火而烹煎;虎跃龙腾,皆仗阴阳以制伏。不断修炼,功成有果,遂得金翁诧女之号、黄婆丁老之名。此属修炼之秘事,乃是成道之密旨。故太上垂教,字之曰道,亦曰金丹。此炼丹密术,必要得人而传,更须誓盟授受!其始也,炼精为气,炼气成神,炼神合道,直炼到旱阴剥尽,体变纯阳,身外有身,胎仙变化,才谓之丹圆九转,法契大成。以至于积阴功至三千,修德行达八百,则应太一符召,移居蓬岛之间;再遵上帝诏唤,飞升大罗之境。难道此非仙乎? 道之微妙,真的不可用语言来表述。凡可用语言表达的,一定不是真道,乃是道之糟粕而已。犹如要想知道龙虾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用语言是无法表达清楚的。是故圣人不敢笔之于书,惟恐说之不透;而又不敢秘而不言,只恐后人不知其道。因此,只能托数事为名,类象比喻。学道修炼,不外乎炼制金丹,除此而外,即非真修。其中金丹,又分三品,上品称大丹,服之可成天仙;中品称神丹,服之可成神仙;下品称金丹,服之可成地仙。故成仙之目的,全在接命了性而长生矣!《阴符经》曰:“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此生死之根,就是阴阳相伴,有无之妙。世人须知,生死事大,仙道至极!嘘,生死事大如何谋?仙诀出自仙人口。果让世人皆知道,天下神仙似水流。若不明之,则必不为仙;若不信之,则古无仙矣!令人遗憾的是,世人常常不明其理,而把人有呼吸之气,称作生;把人无呼吸之气,称作死。殊不知,将此作为生死有无,差之远矣!人之生死,虽不离呼吸之气,然而其主要根源,并不在呼吸之气也!人,自有生以来,内藏先天精气神,以养法身;外得后天精气神,以长幻身。等到二八之年,一十六岁,则后天用事,先天退位。因此,顺行造化,阴阳更替,阳气渐消,阴气渐长,故生死之根,也就由此而立。自此而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阴气渐旺,阳气日衰,身不由己,正不胜邪。一日之间,已然千生万死。忽有一日,阳气尽而阴气纯。其不死者,世间无有!惟大修行者,才能知得生死之关,明得有无之妙,于生身受气之初,即逆施造化,窃夺阴阳。不但扶阳气渐生,而且抑阴气渐化。更能使阳气长生而不死,令阴气长死而不生。所谓“死中求生”、“无中生有”者,正是言此也。古往今来,好道之人众多,所览道书亦不少,然解之悟之者,甚少矣!不过是抄抄写写,徒为收藏耳!其真知真行者,能有几人?真气运行,如狂风之席卷、大河之奔腾,莫可得而能知,莫可得而能见。此非独是我之实证,亦是古来圣仙之实证。所以古仙云:“识神生复死,元神死复生。”明辨元神识神之机关,才是长生不死之要着。故儒家得之,可以穷理尽性而称圣;释家得之,可以明心见性而称佛;道家得之,可以修真养性而称仙。因此说,儒、释、道三教之道,教虽分三,实则一也!纯圣道而已,仙道而已!儒曰至诚,道曰金丹,释曰真空。其要,皆是以太虚一气,贯乎天地人物之中。惟圣人独探其原,造其极。与天地虚圆无二,是以成为圣人。能刚能柔,可圆可方。无形状可拟,无声臭可拘。所由神灵变化,其妙无穷。可惜世人,不明其中之理,追逐名利,一错再错。富兼万户,贵极三公,妄心仍然不休,贪心还嫌不足。待到恶病缠身,方是歇心之日;只等大限临头,才为了手之时。少时名利,不忘于心;老时儿孙,常在于意。殊不知,年光有限,勿谓今年已过,以待明年;人事无涯,勿谓今日已过,以待明日。今日尚不保明日,老年又岂能争得少年?大厦千间,不过夜眠七尺;良田万顷,无非日食三餐。空有许多美味珍肴,枉自无数绫罗绸缎。转眼之间,无常来到;瞬息之内,万事皆休。丢下许多荣华,不能享受;纵有无数金钱,难买生死。呜呼!酒色财气绊,费力且耗神。临死抱佛脚,佛又何所云?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有和无,不同于难和易。其故何也?是有是无,有明显的界定;是难是易,却无明显的界定。无,为立鼎之根基;有,为炼丹之药物。知之者,易得;不知者,难见。今怜悯后学,遂将历代仙佛祖师所传大道丹经,述于笔端,指明经义,愿天下仁人君子、有志斯道者,得遇师传,援古证今,前后印考,明辨正道。只有上下吻合,才不至坠入旁门。故能汪渭立分,真伪立辨,趋向可定,遵行无差,永远不被异端邪说所惑矣!除此大道以外,其余尽属九十六种外道、三千六百旁门。任他一切皆幻,总于大道不通。《悟真》云:“须将死户为生户,莫执生门号死门。”其中的生门死户,不在眼耳鼻舌身意,不在精神魂魄气血,不在五脏六腑,不在百脉三田,而在四大不着之处,太虚空谷之中。明明朗朗,现现成成。然而世人,未有虔诚之心,经常三心二意,必被世事所扰。总被恩爱所牵,总被财色所迷。故常常当面不识,遇宝空过,焉能知神仙圣道?岂不可惜可悲乎?若果真是个明理之人,认定这个门户,脚踏实地,行稳步伐,于生我之处还其元,于死我之处返其本,则黑中可以生白,雄里亦能怀雌。那么,长生不死,又有何难哉?所谓生者,生其真身;所谓死者,死其幻身。幻身不死,则真身难生;真身不生,则幻身不死。既然生死不可并立,那么真幻又岂能同途?这里所谓的幻身,就是凡躯;所谓的真身,则是真气。而旁门外道,却以幻身生死为真,以真身生死为假;以先天虚无之气为假,以后天呼吸之气为真。此是大谬矣!故凡学道者,若想了却生死,必先穷其生死之理。生死之理若明,则不仅可以长生不死,而且可以无生无死。气聚而生,气散而死。不知生者,焉知死呢?只有明辨生死,达到无生无死之地,才谓了却生死。如果修炼之士,生死明得透彻,则金液可返,而成金丹;若生死不明,又不能采取真气,那么,大药金丹,必然无成。虽然曰修,也是枉言修矣!故令往圣长叹耳!试观人世间,虽有积金盈柜、家财万贯、聚钱如山者,却不知有此长生不死之法,可悲可叹耶!即使有闻之者,却万无一人信之,悲哉哀哉痛哉!神仙又能如何呢?自不求生,无可奈何也!睹昆仑者,才觉丘土之卑微;登泰山者,方见众山之渺小。览丹书者,始知旁门之贱俗;得金丹者,顿悟金钱之无用。服他药万斤,虽有小益,终不能使人长生也!故不得还丹金液者,亦徒自痛自苦耳! 五谷可以活人,因为人得之则生,绝之则死。又何况上品之金丹神药?其益于人者,岂不万倍于五谷耶?尤其是此金丹大药,烧之愈久,变化愈妙。凡是服之者,能煅炼人的身体骨肉,能令人不老不死。叹乎世间,不信此至道者,悠悠然皆是!万一偶有好事者,但不得真法,不遇明师,也无由闻知天下有此修炼之事也!修炼之关键,在哪里呢?在于得真动真静之机。不明真动真静,就不能采取真气。何谓真静?未到虚极静笃、无知无觉之时,不算真静。何谓真动?于无知无觉之时,恍惚中有妙知妙觉,就是真动。此真动之机,在儒谓之感知,在释谓之妙觉,在道谓之神明。故真动,可上九天;真静,可下九地。但是,未到无知无觉之时,而于妄想之中,强生妄知妄觉,则不是真动矣。动既然不真,那么,还谈什么真气?另外,不知次第者,亦不可能炼成金丹!所谓次第者,就是先后次序,就是周天火候,该采取时就采取,该烹炼时就烹炼,该封固时就封固;该进阳火进阳火,该退阴符退阴符。必须分毫不差,直到周天毕。其中的采取之功,只能用升降之机。凡能得其理者,才能采取真气。不然的话,不可能得真气矣。纵然使用火符,也是用火煮空铛而已!学道者须知,有形的东西,终将有坏;无形的东西,才能不坏。真气就是无形之物,所以称作真宝,永远不会坏矣。得此真宝者,即可长生不死。而此真宝,乃圣人相传,贤人相授。非等闲之辈,所能窥也!古人云:“四者混沌,五行之祖。”此非虚言也!世有一物,禀天成象,递用五行,上下轮转,名曰至宝。如果有人,受此至宝,则名曰至人。由此可知,古今至人,皆已得此至宝也!然此至宝,不同于世间有价之宝。世间之宝,多为用金银、珊瑚、玛瑙、珍珠之类而成,并以贵贱论之。可是,至人之至宝,又名仙丹,象日月之光,明彻神灵,乃法天象地之宝。人若服之,可得长生,寿同天地。其在天为雾露,在地为泉源,纯粹是先天之气、自然之道。学仙之士,必要仔细分辨,切勿错认!凡修真志士,若能得此自然之道,则四气混沌,五行攒簇,必成至宝,号曰仙丹。只要服食仙丹一千日,就可出神入化,那么成仙之路,不会远矣!但是,如果四气不足,那么,神化无凭,日月不明,天地不判,又岂能成为至人?由此可见,至人皆合天地文理,必为圣人;而世之贤人,却以时物文理为要,只能算作哲人而已。然哲人,岂是圣人哉? 噫!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不闻仙师之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圣人闲适处,今人却忙过了一生;圣人实受处,今人反虚度了一世。总是耽空逐妄,看个色身不破,认个法身不真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