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zèn),肤受之愬(sù),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今 译】
子张请问怎样才算明察。孔子说:“像水逐渐渗透的谗言,像切身之痛的诉冤,在他面前都会被识破而行不通,这可算明察了。像水逐渐渗透的谗言,像切身之痛的诉冤,在他面前行不通,也可算是见识深远了。”
【引 述】
“明”是明察是非,“远”是明察得深入而长远。两者都是明,却显然有程度上的差别。孔子先说这样可以算做明察了,接着又指出“远”比“明察”更进一步,更深一层,简直是明察得更为透彻了。表示防止谗言和明辨冤情,实在并不容易。
谗言是陷害人的坏话,原本不是真的,可是一而再、再而三,说久了就会令人感觉好像是真的。如果不能明察,实在很容易受到蒙骗而吃亏上当,甚至受到伤害。
诉冤的人,无不声泪俱下,令人十分感动而信以为真。如果能够不为所动,也不为所误,那就是见识深远了。
【生活智慧】
(一)我们把喜欢听小话的人,称为耳朵轻。表示很容易受人蒙骗,产生错误的判断。一般人如此,尚且为害不大。具有权力,可以影响他人的人士,若是耳朵轻,害处就很大,不能不慎为防止。
(二)传播谗言,有时出于恶意,有时则出于无心。但是所造成的伤害,却是同样的。所以用心明察,不传不实的信息,实在十分重要,人人都应该谨慎。
(三)现代通讯发达,传播速度极为惊人。培养高度的警觉性和明察是非的能力,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很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