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763|回复: 0

浅谈道家思想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复制链接]

258

主题

285

回帖

4169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4169
发表于 2013-9-17 19:5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声明
翁晨玮
摘要:
    本文简单谈论了道家思想对科学技术的影响。首先浅谈了道家思想的研究现状,然后通过介绍科学技术因人为因素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来介绍道家思想对科学技术的影响,最后总结了道家思想对科学技术是有深刻的意义的。
关键字
道家思想 科学技术 天人合一 无为 科技伦理
一、引言
在谈论传统道德对现代人的影响时,人们往往关注得更多的是儒家伦理, 以儒家道德体系为基点对当代科技时代伦理进行重构。的确,儒家传统作为一种文化积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国人的思想与行为。对儒家以外的思想传统,尤其是道家思想则较少提及。然而,随着当代科技的发展,科技与伦理失衡日益加剧,要调整科技与社会,尤其是科技与伦理的关系,仅靠儒家文化现在看来是行不通的。事实上。儒道互补在中国由来已久。李约瑟在《中国之科学与文明》中指出“道家思想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所占的地位,至少和儒家同样的重要,道家极端独特又有趣的揉合了哲学与宗教,以及原始的科学与魔术”。反观道家文化,在诸多方面对科技发展与自然的关系上,提供许多可借鉴的思想。随着当代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发展引发的社会危机的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中西方学者将注意力转移到道家思想的研究上[1]。
对于道家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上世纪的许多科学家就十分关注,他们往往把自己的研究领域或科学发现同老子的“道”相挂搭,表现出浓重的道家情结。例如:著名英国科学技术史家李约瑟在其《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中即“对道家思想作了充分的分析,仅《道家与道家思想》这一章就约15万字”[3],并在其引言中说:“道家思想中属于科学和‘原始’科学的一面,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2]。他所说的道家思想中有科学或原始科学的一面,很重要的内涵就是指“道”的整个思想也就是力场(field of force)的思想。而一生致力于基本粒子研究并获得194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日本科学家汤川秀树,也曾声言“他正在对三十多种基本粒子背后的基本物质到底是什么为难”时,由于想到《庄子•应帝王》中关于“旧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的寓言,才“想到这基本的物质可能就类似于混沌,它可以分化为一切基本粒子,但事实上还没有分化”[2]。同样,撰写《物理学之道》的美国粒子物理学家卡普拉也“极大地被道家哲学影响”[2],他把“道家的道看成是最终的统一场”,指出:“从这种场产生了物理学所研究的现象,而且还包括其他所有的现象”[4]。除此之外,当代科学家中有的也钟情于老子的“道”。如李政道博士说:“从哲学上讲,‘测不准定律’和中国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颇有符合之处。”丁肇中教授则说:“中国古代对物质结构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最基本的结构是粒子,粒子是可以数得出来的,另外一种看法是宇宙中最基本的结构是连续性的。粒子的观念起源就是阳和阴。连续观念的起源是公元前600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他认为最基本的东西是永远摸不清的。”[5]董光壁教授曾根据李约瑟、汤川秀树、卡普拉所论道家思想的现代性,“把他们发展的道家思想的现代形式归纳为四个基本论点:道实论、生成论、循环论和无为论”[2]。董先生所归纳的“四个基本论点”都是原始道家中所固有的思想,这无疑也就肯认了道家中有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并且在其所著《当代新道家》一书也屡提到道家的“科学精神”。
二、科学技术需要道家思想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动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创新是人类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所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被人类社会发展实践证明了的客观真理。特别是20世纪西方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科学技术是人类文化最独特的成就,体现了人的意志自近代以来所经历的最深刻的变化,成了世界上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内在推动力。使人类不再愿意被动地适应自然界的统治,而想统治自然界和整个世界。从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西方世界又发起了现代新科学技术革命,进入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生物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迅猛发展,进入高科技时代,体现了当代人类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最新智慧成就,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开拓造就了新的市场,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又上一个新台阶。从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又兴起了一场当代新技术革命,促进了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纳米技术、网络技术、基因图谱技术和科隆技术的发展,使世界成为人类任意设计和塑造活动的材料。唯人主义和唯科学主义共同构成现成性,导致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和人文的危机,引起人们反思。回顾20世纪理性主义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用于军事领域的发展是一个浸透血腥的疯狂世纪。1919年以前人类从未有过“世界级”战争,特别是二战期间,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以后,人类已经生活在可怕的科学进步的阴影下。科学技术在促成梦幻般经济增长的同时,其阴暗面的后果越来越明显了。科学技术进步带来人类生存的基础的同时,又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基础。人被物化以后对人文精神的肆意残踏和对同类的残杀。当20世纪60—70年代西方世界发起现代科技革命的又一个关键时刻,中国正处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自我残酷斗争的漩涡里,而西方发达国家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进一步增强了人类生存基础的同时,又增强了他们的军事力量,作为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肆意扩张的资本。现在世界上四分之三的宇宙飞船和半数以上的科学家为军事目的服务,这一切使得科学技术的价值发生了分裂,导致手段与价值的脱节日益严重。科学技术的价值对追求特殊利益手段的约束力越来越小,不惜以残杀同类为代价,疯狂地掠夺自然资源,不仅导致北富南穷两个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而且造成全球性的环境恶化,使人类社会处在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时代。
西方世界唯人主义的无限性导致的科学主义,使科学技术征服自然的功能,转向征服人类自己,走向理想人性的反面。唯人主义和唯科学主义是当时欧洲启蒙运动主旋律的自由精神。强调人是自身的创造者,人的本质是由人自己塑造培育发展起来的。强调自我创造的无限可能性。但是由于人在自我塑造人的本质化过程中缺乏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辩证思维方法的指导,演变为对人的本质化自我背离过程。必然损害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人与世界之间自由关系的损害,最终必然损害人自身自由的发展。从根本意义上说,唯人主义导致的唯科学主义损害了人的自由,从理想人性的自由理念,走向反理想人性自由的理念,导致科学与人文的分离和人文危机。也是西方人逻辑思维方式,非辩证性的结果,并非科学本身的过错。科学史家萨顿1930年—1936年的四次科学史演讲时就反复阐明社会中那些貌似源于科学的灾难,实非科学本身的过错,而是人类运用不当。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科学人性化。把科学与人文结合起来。美国关心社会和政治影响的科学家工程师协会和英国科学社会责任学会主张科学不能只作为官僚们的管理手段和权力的辅助工具。科学应该为人民服务。科学家工程师要对市民负责。世界上的自然科学家从20世纪的40年代就积极寻找科学与人文走向统一的路子。终于发现了被误解和湮没了两千多年的道家文化,是完整的科学人文主义的思想体系。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背离科学本身的初衷和指向,成为人类自身创造出来却又无法掌控的“魔力”。自近代以来,科技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飞速发展,与此同时,道德伦理却显得发展缓慢滞后。没有伦理的科学技术是盲目的,而没有科学的伦理是空白的,现代文明社会应当是科学技术和道德伦理的和谐发展,背离了伦理的科学带给人类的是不可预知的未来和不可控制的恐慌。问题的解决应是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采取措施,限制有意识科技成果的滥用,即确定“科技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对科技行为进行伦理约束和对科技运用进行道德限制,增强科技发展中的人文关怀[1]。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1942年被英国政府派任英国驻中国大使馆科学参赞,不久又被委任组建“中英科学合作馆”,发现了中国道家文化的科学人文价值。曾认真研究了道家思想对中国早期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于1956年出版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专门论述道家思想对科学技术的贡献。不仅充分论述了道家思想促进中国人早期的发明创造,而且强调了道家思想的世界意义。仅道家与《道家思想》这一章,就写十五万字由上海古藉出版社1990年出版。李约瑟坚持认为在古代的中国人中,道家的自然知识最渊博,道家文献不应被神秘主义的阐释,道家的自然知识被兴盛的儒家学派湮没。他在《道家与道家思想》的引言中写到:道家方术被视为迷信而被一笔勾销;道家哲学被说成是纯粹的宗教神秘主义和宗教的诗歌。道家思想中属于科学和原始科学的一面,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而道家的政治地位则更加是这样。“道家不仅退出了封建诸侯的宫廷,在那里儒家的人道主义说教与法家的专制政体的辩护进行着斗争,”。“但是这种强烈的反封建特点,却为西方的以至中国大多数的道家思想注释家所忽略。”李约瑟又说:“谁也不想否认古代道家思想中具有强烈的宗教神秘主义的成分,而道家的最重的思想家都处在历史最出色的作家和诗人之列。”“说道家思想是宗教和诗人的,诚然不错;但是它至少也同样强烈地是方术的、科学的、民主的,并且在政治上是革命的。”他又在这章的结论中写到:“无论如何,儒家和道家至今仍构成中国思想的背景。并且在今后很长时间内仍将如此”。“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3]。
三、道家思想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面对现代科技发展的伦理的危机,道家思想在许多方面提供给我们一条可选择的道路。老子思想的最深刻之处,在于他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就揭示了文明发展的副作用,在当今世界性的生态危机面前,倡导“天人合一”的道教文化受到了广泛关注。从人与自然、社会、尊重生命、道教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道教的现代性进行了阐释。道家思想为生态问题提供启示,它提出的某些问题与当代社会面临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有一定的共通性。如西方虽然首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但以工业技术文明为主的西方社会缺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底蕴,而这种文化底蕴恰恰能在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中找到根源。美国著名物理学家卡普拉对生态危机深表忧虑,对老子关于自然和谐的思想十分欣赏,他说:“⋯ ⋯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善的生态智慧,他强调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个人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谐在两者的基本一致。”日本著名物理学家汤用秀树对老子的思想颇感惊异:“早在二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经预见到了今天人类文明的状况。或许这样说也许更正确:老子当时就发现了一种形势,这种形势虽然表面上完全不同于人类今天所面临的形势,但事实上二者是很相似的。可能正是这个原因,他才写了《老子》这部奇特的书。不管怎么说,使人感到惊讶的是,生活在科学文明发展以前某一时代,老子怎么会向近代开始的科学文化那样严厉的指控。”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老子最先表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他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更是明确提出了“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无始而非卒也,人与天一也。”万物的生存都离不开自然环境,万物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自然而然地产生,最后又自然而然的复归于自然环境“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庄子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同一的理想状态:“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道家认识到人对环境的依赖关系。“夫人命乃在天地,欲安者,乃当先安其天地,然后可得长安也。”由此形成一种生态整体意识,主张以道观物,从宇宙整体的角度来审视万物。人与万物在道性上是平等的。道家也认识到了环境对人的依赖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因果报应关系。在作为群体的人类与宇宙自然的关系上,老子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自然规律的客观性,主张人顺应自然规律进而利用自然,但反对掠夺自然,因而道家提倡不杀生、不得惊吓、虐待动物、积极救助动物等。道家提倡“道法自然”。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从哲学的角度看,就是要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相协调、相统一。老子、道家哲学崇尚自然,力主“无为”,也就是要遵从自然规律而不妄为,按照自然的不假人为干涉的法则运行,其实质是要求一种顺应自然的行为或一种不反自然的行为。老庄道家早就致力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最能体现道家生态伦理思想基本精神和基本旨趣的,莫过于“物我为一”的整体观念。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主张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洞察,认识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要保持人与自然的合理张力,顺应自然万物的本性及其规律。道家生态哲学的起点在于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有生命的动物,于是人为维持生存而向大自然索取;人亦是社会动物,仍要受自然规律道德制约。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死与共,而不是“人定胜天”不相容的对立关系,人不是凌驾于自然之上的天地之尊,从而也不会导致劫取自然的局面。老子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生态伦理规范:“我有三宝,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
面对现代日益增长的人口和日益枯竭的自然资源,人类不断利用科技开发新的能源,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必然导致自然增长的极限。对这现代顽疾,道家亦提出了自己的主张。老庄在人口本身的增长以及与人口增长成反比例的生存空间的负增长这一矛盾上,提出一方面控制人口总量以保持生态系统的均衡,另一方面规劝个人“少私寡欲”,防止陷入无止境的物质追求[7]。老子反对纵欲,“一受成行,不化以待尽,与物相刃相靡,其行进如驰,而莫能止,不亦悲乎!终身役而不见其成功,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在他看来,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这对人类是毫无好处的。道家和谐思想可以矫正唯科学主义与技术万能论的认识偏颇。2O世纪7O年代后,非人类中心主义对科学万能论提出了质疑,他们主张组成世界的所有生物处于平等地位,每一个有生命的个体,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固有的内在价值。日本学者岩崎允胤反对在自然中扩大人类权利,主张尊重人类及与人类生存相关的现代性以试图解放人类的美好愿望开始,却以对人类造成毁灭性威胁的结局而告终。今天,我们不仅面临着生态遭受缓慢毒害的威胁,而且还面临着突然爆发核灾害的威胁。道家竭力呼唤人类回归自然,效法自然,在老子眼中的技术进步即是灾祸的隐患、人性的退化,因为一切人为的强化生产手段都违背自然的“朴”和“无为”状态,是和“道”相背离的。道家伦理中蕴含着的对抗唯科学主义和技术万能论的宝贵思想,将会提供十分有益的借鉴。
爱因斯坦曾说过:“单靠知识和技巧并不能使人类走向幸福的高尚生活。人类有充分的理由把那些崇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价值的传播者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8]科技至上论和万能论在当代的破灭,告诫我们无限夸大科技的作用,既不能给人类带来幸福,也不能使人类摆脱当前的发展危机。历史上,科技曾把人从受制于自然的被动地位中解救出来,与自然平等对话,甚至使人凌驾于自然之上。今天,科技的双刃剑引发的科技伦理问题,使人类开始反思科技的本质。道家思想对解决现代科技伦理问题提供了一种开阔的视野,其许多主张都具有现实性,是宝贵的精神资源。
四、结束语
倘若从科学家的视野转换到哲学文化的视野,与其说道家具有科学精神,倒不如说道家为科学提供了某些文化原则。而这些文化原则或促进了科学的发现,或对科学的发展具有价值导向的意义。一些自然科学家把自己的研究发现同道家的一些思想相挂搭,应属于他们对道家文化原则的感受和体验,并从道家与科学的关系项上显示了道家对于科学的价值。道家思想对科学技术具有很大的影响,它为现代科学技术怎样朝着符合人文精神要求的合理方向发展,留下了宝贵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马星. 论道家思想与当代科技伦理构建[J]. 理论月刊,2007(5).
[2] 董光壁. 当代新道家[M]. 华夏出版社,1991:37,50,67.
[3] 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第2卷)[M]. 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36.
[4] 卡普顿. 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M].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4:174.
[5] 丁肇中. 寻找宇宙中最基本的结构[J]. 外交学院学报,2003(4):7~11.
[6] 丁原明. 道家对于科学的价值[J]. 人文杂志,2006(4).
[7] 葛荣晋. 老子的道论与21世纪[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3).
[8] 许良英,范岱年.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大道家园|手机版|小黑屋|大道家园系列论坛 ( 备案信息:陕ICP备2022010374号-1 )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398号

GMT+8, 2024-5-2 21:26 , Processed in 0.06877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