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4434|回复: 2

黄帝外经第二章顺逆探原篇探微

[复制链接]

81

主题

219

回帖

801

积分

金液

积分
801
发表于 2014-12-19 20: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声明
本帖最后由 山东陈健 于 2014-12-20 18:19 编辑

                                              第二章《顺逆探原篇》
    伯高太师(1)问于岐伯曰:天师言颠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也,其旨奈何(2?岐伯不答,再问曰,唯唯(3)三问。岐伯叹曰:吾不敢隐矣(4)。夫阴阳之原者,即生克之道也(5)。颠倒之术者,即顺逆之理也(6)。知颠倒之术,即可知阴阳之原矣(7)。伯高曰:阴阳不同也。天之阴阳,地之阴阳,人身之阴阳,男女之阴阳,何以探之哉?岐伯曰:知其原亦何异哉(8!伯高曰:请显言其原(9)。岐伯曰:五行顺生不生(10),逆死不死(11)。生而不生(12)者,金生水而克水,水生木而克木;,木生火而克火,火生土而克土,土生金而克金,此害生于恩也(13)。死而不死者(14),金克木而生木,木克土而生土,土克水而生水,水克火而生火,火克金而生金,此仁生于义也(15)。夫五行之顺相生而相克(16),五行之逆不克而不生(17)。逆之至者,顺之至也。伯高曰:美哉言乎。然何以逆而顺之也(18?岐伯曰:五行之顺,得土而化(19)。五行之逆,得土而神(20)。土以合之,土以成之也(21)。伯高曰:余知之矣。阴中有阳,杀之内以求生乎(22)。阳中有阴,生之内以出死乎(23)。余与帝同游干无极之野也。岐伯曰:逆而顺之,必先顺而逆之(24)。绝欲而毋为邪所侵也(25),守神而毋为境所移也(26),练气而毋为物所诱也(27),保精而毋为妖所耗也(28)。服药饵以生其津(29),慎吐纳以添其液(30),慎劳逸以安其髓(31),节饮食以益其气(32),其庶几乎(33)。伯高曰:天师教我以原者全矣(34)。岐伯曰:未也,心死则身生,死心之道,即逆之之功也(35)。心过死则身亦不生,生心之道又顺之之功也(36)。顺而不顺,始成逆而不逆乎(37)。伯高曰:志之矣,敢志秘诲哉(38)。

81

主题

219

回帖

801

积分

金液

积分
80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20: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东陈健 于 2014-12-19 20:26 编辑

注解:

(1)伯高太师:黄帝的大臣之一,太师是官名。
(2)其旨奈何:奈何,怎么办:其旨,指第一章中所说的阴阳颠倒阴阳的奥旨。就是说我该怎样做才能达到阴阳颠倒的宗旨呢?
(3)曰唯唯:说话唯唯诺诺,有应付的意思。
(4)不敢隐矣:“不敢再隐瞒不说,不然就会辜负了黄帝问道欲使至道传于万代的美意以及伯高太师等大臣们渴慕至道的心愿”。
(5)阴阳之源,即生克之道:“颠倒之术可以探求至阴至阳的源头,而阴阳的源头,原来就是五行互相生克的道理啊。
(6)颠倒之术,即顺逆之理:所谓的阴阳颠倒的方法,其实就是把顺从后天外耗改变为逆转先天内收,所以说颠倒就是顺逆的原理。
(7)知颠倒之术,即知阴阳之原:阴阳的起源后天外耗的情形下根本看不到,只有用颠倒的方法,改变外耗的用,回归内收的体,由动入静,阴阳之源自然就会显现出来的。
(8)知原亦何异哉:一旦能够知道阴阳的源头,那么天地,人身、男女这些阴阳又有什么区别呢?原,即前文的阴阳之原;异:区别不同之处。
(9)请显言其原:显,明白,明确。请明确地谈谈阴阳生克的起源。
(10)五行顺生不生:五行生克如果顺行相生之道,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土又生金,其实当金化生为水时,金本身必有伤损,所以说五行顺生不生。
(11)逆死不死:五行生克如果逆走相克之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又克金,其实金在克木的同时,木因受到金的制约反而使自身的生化趋向平稳。所以说五行逆死不死。
(12)生而不生:“不要以为五行相生就是生长了,其实下文的金生水而克水,实际因为金生水时就成了水的母体,那么水只能赖金而生,一旦离开了金,自身就会枯竭,所以说金又克制着水了,因此叫生而不生。
(13)害生于恩:两者相生,本来是有恩的,如水生了木,水对于木不是有恩吗?但水于生木时必有亏耗,那么对于水来说,这不就是有害处从这恩泽中产生了吗?
(14)死而不死:五行相克,本是逆死之路。然而却克中有生,死而不死。如火本克金,但克金的同时,火却因为用而本体得以源源不断地生成;金却因为被火制约而得以正常地生化。所以叫“死而不死”。
(15)仁生于义,五行相克怎么叫做仁于义呢?原来这个“仁”字,不是后世文人自身不修身而不理此“仁”为何意,只会望文生义地解释为什么“仁者爱人”、“二人为人”等等后天行为上的举动,错解为“仁”是有爱心的善举。却不知古人最纯朴真实,所用的字都不是乱取的,这个“仁”字只就本身来讲是生命的内核,如桃仁、杏仁等包含有生命胚胎的种子内核。那么作为万物之主的人里面的生命能量核呢?于是古人也用了这个“仁”字来代替。当然人内部的内核也不是梅老在解要中讲的只限于“性源”,而是“性”与“命”双源交汇结合在
一起,道家所谓内丹的能量核。它的产生就源于“五行逆转”,五行相克,克他者为夫,被克者为妻,所以又是上文讲的“阴阳之道,无非男女;男女之道,无非顺逆”的最好注解。而这个“仁”的产生就在于克中有生,死而不死的内涵深义,所以又叫做“仁生于义”。
(16)夫五行之顺,相生而相克:五行的顺行是后天的用,看似彼此生生不巳,其实正是如人的一生一样由生长壮老巳的顺序一步步走向衰亡。
(17)五行之逆,不克而不生:就象前文所讲的,没有旧生命的死亡,就没有新生命的产生,这也是新陈代谢的客观变证法。五行相克之道,也是这样,水不把火克住,火就不会产生新生的动力,而水本身也不会因消耗而重生,火也不会因被克而转去克金,没有动力,五行就不会运转,所以说“五行之逆,不克而不生”。
(18)何以逆而顺之也:伯高听了岐伯说了以上的真理,高兴地说,您这些话讲得多好啊,像这样,怎么才能使五行从逆转得到生生不息的动力呢?”
(19)五行之顺,得土而化:岐伯进步详加分析,告诉伯高五脏合五行的顺行功能运化,都离不开其中的脾土的中和作用。
(20)五行之逆,得土而神:与上而的顺行相反,五脏合五行的逆转相克,也是离不开脾土的调度和调节作用的。
(21)土以合之,土以成之:不管五行的变化是顺行的相生,还是逆转的相克,都是在脾土的作用下相合相成的。
(22)阴中有阳,杀之内以求生乎:伯高通过岐伯的讲解,也明白了阴阳颠倒,五行生克的道理,所以他才能悟出这样,本是相克的杀灭的开端,然而不通过这样的死,就不含有新生的起始。静中生动,窈冥之门中有了真动静,就预示着原有的旧体内即将含有一场革命要发生,一切的旧生命都要发生完全的变化。所以说“杀之内以求生乎”。
(23)阳中有阴,生这内以出死乎:普通人的身体,经常处在用中,阴为体,阳为用,不知逆反,只知顺转,所以日逐渐消耗,这不是生之内以出死乎。
(24)逆而顺之,必先顺而逆之:要想把逆行之路走成顺畅的逆路,就必须先从顺行里面逆走出来。如想用水去克火,就先要让金来生水,使水壮大,才能去克火。直接去行颠倒之术,比较困难。所以先顺从习惯性的顺行之路。如最难实行的绝除男女之欲,以逆行保精,但往往适得其反,导致内阴阳未调而外阴阳早已消亡,因此还不如先让人顺行随从后天之欲,从调和外阴阳着手而逐渐由外及内,渐渐逆行,只至完全断除后天顺行,转而逆走先天阴阳,这样更加稳妥安全。
(25)绝欲而毋为邪所侵也:绝欲,断除后天的肉体欲望。许多人只知道断除男女色欲所以佛家走出家绝欲之路。其实人的后天肉体有许多奢欲,耳听媚声,眼观美色,口嗜佳味,鼻贪异香,身喜细软,心爱顺从。佛家人虽出家,男女之色欲断除了,但是身居宏伟殿宇,心爱万家供奉。当然,笔者在此不是有意来贬低佛学,只是以此做个例子说明人欲之大。如佛家出家修行,六根清静,断除外欲,应该完全走上逆行阴阳,颠倒生死的通天大道,但静观自古以来,除了有限的几个高僧大德外,真正得到大圆满无余涅槃的又有多少呢?有的画上有造诣,有的在诗词上有心得,有的精通音乐,有的深谙武术。还是没有能将阴阳之原颠倒运用。而反观道家,则得道成仙得大自在冲举飞升者代有传人,数千年来不知多少,这不是说道家比佛家高明,而是道家在内丹学上传承有术,修炼得法。当然,也有些妖道邪徒打着仙法真传的幌子行后天欲望之污术。说明邪气侵人无处不有,无孔不入,绝欲一事,实行很难。当然,要想成就生命大道,就当效法轩辕圣祖,作大丈夫,有大决断,行大圣人事。
(26)守神而毋为境所移也:《道德经》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黄元吉在讲义中,说“缴”字就是“窍”。故梅老在解要中再三提出此“窍”。道家丹法中也连篇累牍地描述这一“窍”。于是就产生了“道法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谁知些子玄关窍,不在三千产百门。”又说:“此窍非丹窍,乾坤共合成。”而真正的修炼只是强调了着手之处而已,并非死守某窍,如果一味地死守某一窍穴,反会导致疾病的产生。“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天地就是乾坤,而乾坤相合,天地交泰,此真窍自然显现也来。这时候各种万物生化的幻影幻相就会呈现在眼前,这是人的元神看到了识神这台电脑中所记录的信息,此时人如果没有足够的定力,住住会以假如当真,迷失真我,心为境所移而导致心神迷失。要想胜过这一危险,必须在平时加强心性的修养,能做到清心寡欲心态平和,见景不动心,见欲不生念,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就好象我们坐在电视机或者坐在电脑旁,冷眼看着屏幕上的的表演,我自毫不动心。这样就能做到守神而不为境所移了。
(27)练气而毋为物所诱也:当元神守定,不再被幻景真境所
移动心志时,元气就会蓬勃生发。而这时就须更加注意谨守真窈(这个窈不是指身体上的某处穴位关窈,而是元气生发的玄关真窈),封闭外欲。像上文所说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武功技术等外物都会导致元气亏损,真元消耗的外因。作为修真之人必顺做到如广成子所说:“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所以,要尽量地关闭六识,不能被外物所引诱。
(28)保精而毋为妖所耗也:如前面所说的一样,当元气蓬勃发生的时候,元气的源头——精,这时候也非常地旺盛。为了保证元气的充足,则必须谨守真精,不要被一些不正当的行为所牵累遗失。这里必须进一步说明的是,这个“精”并不仅仅指的是后天的精液。这个“妖”,也并非如解要中所说的“美色之代名词”。如果“精”只指精液而言,那么女子的“精”就可以任其泄漏了,因为女子的情欲之液不叫“精液”,这当然是个笑话。“精”指的先天一点能量,是从宇宙生命洪流中分流出来的包含着生命密码的,而后又与后天父精母血构成的受精卵相互结合而成,出生后主要靠后天水谷精华滋养的一点生命的胚芽,似有形非有形,说无形却又有质地存在的一点真因子,古人称之为“天一真水”的东西,人能否生育主要靠的是一点真精,而绝对不是流出体外的液体阴质。当然,这一点先天真水也是靠后天精水所积累而成的,人一落后天,主要是靠摄取后天水谷精华来滋养了,因此不是说因为不是先天真液就可以肆意流失。而所谓的“妖”,也并非单单指女色那么简单了,而是指一切放纵不正当的行为都称为“妖”。“妖里妖气”、“妖言惑众”等都是“妖行”。而修行人到此地步,当格外谨慎,不能任由肉体行为的放纵情欲来消耗精神,丢失命宝。
(29)服药饵以生其津:以上所言绝欲防邪,守神定志,练气格物,保精固命都是对人主观上的要求,那么客观上怎样达到呢?圣人情怀,自是不同,体贴
入微,知道修行人的难处,因此下面就是从客观上来教人如何做才能持守住精气神三宝。本条就是教人怎么利用后天水谷之津来滋养和增益先天命宝,天生万物,各钟含灵,除了五谷以外,就是神农尝百草,著本草经以传世。药物中也分补药和毒药,补药养生,毒药去病。由于药归归经。可以选取不同的药物为饵补益人体经气,气化津液,填补亏损。
(30)慎吐呐以添其液:人体内稀薄者为津,粘稠者为液。除了上文的服药生津外,就是要注意慎守呼吸吐纳,寡言少语来增添人体的水液精华,因为它们都是和元精真水是同一源头的,千万不可以轻视的。宋朝有位著名的得道女真人曹文逸曹大姑,写了一首《灵源大道歌》说的就是人体的先天真水和后天津液互养互补,体用双全的真理。
(31)慎劳逸以安其髓:人体不可不劳,但也不可过劳。要注意动静有常,劳逸结合。凡事都有个度,道家不讲绝欲,但却严格强调节度。骨髓也是津液的高度浓缩物,是养骨补脑的精华养分,因此慎劳逸安其髓也是非常重要的。
(32)节饮食以益其气:饮食,本可以补益后天水谷之精,再化成精气以补益元气。但是如果毫无节制地暴饮暴食,不但不能补益反而因为要消化和排泄而消耗元之气。因此,养生有道的人都善于调节饮食习惯,使饮食更有助补益元气。
(33)其庶几乎:所谓修真有道不就是这样的吗?
(34)天师教我以原者全矣:天师您教导我探寻阴阳之原的方法真够完全的啊!
(35)心死则身生,死心之道,即逆之之功也:如果能做到连以上之些做法的念头都没有了的话,那样身体才更加可以长久地生存着,所以说断除除念头的方法,就是最好的逆行探原的方法啊。
(36)心过死则身也不生,生心之道又顺之之功也:但是如果象前面所说断除一切念头的死心之道,如果毫无节制地行得太过了,那么心就死了,心如果真的死了,身体也就全无生机,没有一点活力产生了。所以又必顺行的方法使心念生发出来,再去制约它。
(37)顺而不顺,始成逆而不逆乎:做到活活泼泼从顺行中走出先天逆行的路来,才能成就逆转还原的功效啊!
(38)志之矣!岂敢忘秘诲哉:记住了,我怎么敢忘记天师您秘密地教诲啊!这里,再一次强调真法必顺注意隐藏保密。因天师教诲的都是关乎生命的大道啊!

81

主题

219

回帖

801

积分

金液

积分
80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9 20:2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声明
山东陈健 发表于 2014-12-19 20:23
注解:

(1)伯高太师:黄帝的大臣之一,太师是官名。

   
.
       这一章借伯高太师问道于天师岐伯,再三叩问,才得到岐伯的秘传授法,可见这一伟大的生命工程是多么的重要。岐伯着重为伯高太师讲了五行顺逆就是探阴阳之原的重要。岐伯着重为伯高太师讲了五行顺逆就是探阴阳之原的重要途经,明确了“害生于恩”和“仁生于义”的内在意义,强调了《道德经》中“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矛盾辩证思想,说明“以土为归,得土而化,得土而神”的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养生方法是最正确的。老子《道德经》中多处进一步阐明了《外经》的思想,正说黄老本是一脉相存的。
.
       文中的“绝欲、守神,练气,保精,服药饵、慎吐纳、慎劳逸节饮食”等具体修持方法在《道德经》也被多处阐述。《道德经》第十五章说:“古之善为土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兮若冬涉川,犹兮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之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不新成”,和第十六章的“致虚极,静写,万物并作,吾以是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曰复命。”第二十章的“绝学无忧……众人昭昭,我独昏昏,众人察察,我独闷闷,忽兮若海,漂兮若无所止……”。等等,许多处都有验证。
.
        当然了,大道是又真又活的,这一篇妙在顺逆二字,善用顺逆,即可直探其原。所以,在实际运用中,必须灵活地掌握一个度,心不死道不生,心尽死道也不生,修行的朋友们可不细察吗?
.
          顺逆探原寻妙门,五行生克是苗根。
           心生心死须灵活,外绝方知内有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大道家园|手机版|小黑屋|大道家园系列论坛 ( 备案信息:陕ICP备2022010374号-1 )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398号

GMT+8, 2024-5-4 14:39 , Processed in 0.06608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