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12|回复: 0

饭圈的狂欢与迷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声明
1758942691361_edit_3770387535642.jpg 文/栾婷

西安古城墙下,十万女生如潮水般涌动,她们手中挥舞的荧光棒仿佛现代版的烽火,照亮了千年古都的夜空。TFBOYS“十年之约”演唱会引发的这场集体狂欢,表面上是一场文化盛事,背后却折射出当代青年群体中蔓延的精神焦虑与价值迷失。

《太上感应篇》有言:“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这句古老的箴言,为我们解读这场看似简单的追星事件提供了深邃的道德视角。

当我们将目光从喧嚣的演唱会现场转向粉丝们的内心世界,不难发现一种近乎宗教般的情感投入。那些“连夜通宵排队”的身影,那些“相互扯皮、打架”的冲动,那些“将她爸做手术的钱拿了换票”的极端行为,都已超出了正常文化消费的边界,演变为一种集体性的心念失衡。

按照道家智慧,这种过度执着已构成“淫心”的现代变体——传统意义上的色欲,转化为对虚幻偶像的过度贪恋与精神依附。

一、个体迷狂与集体无意识。

“夫一动淫心,未必实有其事,已积恶造业如此。”这句古老的警示在今日饭圈文化中找到了惊人印证。粉丝们对偶像的痴迷,表面是情感宣泄,实则是心灵秩序的紊乱。

当数万粉丝“穿着统一的衣服,手里举着颜色鲜艳的旗帜”在西安街头游行时,这种高度组织化的集体行为已不再是简单的娱乐活动,而演变为一种群体性的心念失控。

这种失控首先体现在价值判断的扭曲上。粉丝将偶像置于“父母亲人和国家”之上的极端言论,以及“中国女粉丝集资为韩国部队送礼物”的荒唐行为,都是心念失衡的外在表现。

道家强调“不思美色,心中常清朗”,而当代饭圈文化却反其道而行之,通过持续的情感投入和集体共鸣,不断强化对偶像的心理依赖,使个体在群体狂欢中逐渐丧失独立判断能力。

更深层的危机在于,这种集体无意识正在通过网络加速传播。正如学者们所指出的,饭圈文化已成为“精神鸦片”,麻痹着大量青少年。在虚拟社群中,极端情感被不断放大,理性思考被情绪宣泄取代,形成了封闭的自循环系统。任何批评声音都会遭到“极端的攻击和打压”,这种排他性正是心念失衡的典型特征——当心灵被单一对象占据,便失去了应有的开放与平衡。

1758942798905_edit_3702058684783.jpg
二、追星狂热背后的生理学解读。

道家养生智慧将身心视为统一整体,认为“如果能远离色欲,那么精气不露泄,肾水自然滋生,并可上交于心”。这里的“色欲”可延伸为一切过度欲望,包括对偶像的非理性痴迷。从现代身心医学角度看,追星狂热导致的睡眠剥夺、情绪激动、消费失控等行为,正是身心失调的表现。

粉丝们“连夜通宵排队”购票的行为,直接违背了人体自然的作息规律。中医理论认为,熬夜会损伤肝肾之阴,导致“心火不上炎”的生理状态被破坏。当这些年轻女孩在拥挤的地铁中喧闹无序时,她们不仅在社会层面造成混乱,更在个人层面经历着身心资源的过度透支。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集体狂热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长期影响。青春期本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需要丰富多元的精神滋养。但当少女将全部情感投入虚幻的偶像崇拜时,就如同将全部精气神灌注于单一出口,必然导致人格发展的失衡。这正好印证了《太上感应篇》的警示:“世有忠厚善人,而身后不昌;才士文人,而终身潦倒者,其病皆由于此。”

三、古老智慧的现代启示。

面对饭圈文化这一当代社会现象,简单的道德谴责或行政管制都难以触及问题本质。我们需要回归道家“善调身心”的智慧,从心念层面寻找解决之道。“今欲断除此病,当自起念时,截断病根”——这一教诲指出了根本方向:矫正必须从心念的萌芽阶段开始。

首先是个体层面的心念修炼。年轻人需要培养对文化消费的理性态度,意识到偶像崇拜的虚幻性质。正如道家强调“心中常清静”的重要性,当代青年也应学会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内心的定力,不被商业操纵的情感营销所裹挟。这种心灵的自律不仅仅是对低俗娱乐的否定,更是对情感质量的提升。

其次是社会层面的文化引导。西安作为八朝古都,本应传承“致中和”的文化精神,而非沦为极端粉丝文化的温床。文化管理部门可以借鉴道家“水火能获调剂”的智慧,发掘传统文化里面反色情戒淫邪的底蕴,为青少年提供更丰富的价值选择和精神寄托。

最后是教育层面的心灵培育。当前教育体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心灵养护,导致许多年轻人在情感教育上存在巨大空白。我们需要将传统智慧与生命学结合,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情感表达方式,从源头上避免陷入非理性的追星狂热。


四、在狂热时代寻找中道。

TFBOYS演唱会引发的西安“沦陷”,表面上是一场文化事件,实则暴露了当代社会精神生态的深层危机。当数万粉丝高呼“时代峰峻倒闭”时,她们宣泄的不仅是对经纪公司的不满,更是一种无处安放的青春焦虑。这种焦虑需要被理解,但也需要被引导。

道家智慧告诉我们,“水火能获调剂,身心的一切疾病,即可消灭”。对饭圈文化而言,彻底否定不如积极引导,简单批判不如深刻理解。我们需要在承认青少年情感需求合理性的同时,帮助他们建立更加健康、平衡的心灵秩序。

这场十万人的狂欢终将散去,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应长久持续。在商业资本操纵情感、虚拟社群放大极端的时代,如何保持心灵的自主与定力,如何在不完美的世界中寻求身心的和谐,这不仅是每个年轻人面临的课题,更是整个社会必须共同应对的挑战。

当我们回望西安远处的终南山时,或许应该思考:千年古都见证过无数文化的兴衰变迁,今天的饭圈狂热也终将成为历史。但人类对心灵奥秘的探寻,对道德调适的渴望,却穿越时空而永恒。正如《太上感应篇》所启示的,吉凶祸福皆源于心念,只有从心做起,才能在这个浮躁时代找到真正的身心安宁。
1758942874437_edit_365806199886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大道家园|手机版|小黑屋|大道家园论坛 ( 备案信息:陕ICP备2022010374号-1 )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398号

GMT+8, 2025-10-3 07:45 , Processed in 0.072861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