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4090|回复: 0

【庄子系列】论庄子“造化、物理、常然”所建构的天道观

[复制链接]

2

主题

0

回帖

24

积分

采药

积分
24
发表于 2022-6-6 15: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声明
本帖最后由 山东至精 于 2022-6-6 15:42 编辑

【庄子系列】论庄子“造化、物理、常然”所建构的天道观

原创  玄素道人  三台山馆

图片1.gif

中国传统学术,一套成熟的哲学思想是成体系的,由天道到人事、社会、政治各个方面都容纳在内。并不是当下大多数研究者所从事的“学术”,割裂、片段地挤出一些论文观点,碎烂不成体统。多数人蔽于此碎片式学术认知,大脑容器里仅是一些学术的碎玻璃渣。并没有深入某一位哲学家之堂奥,翻来覆去,未能得牙后慧。

说到庄子,人们对于他的认识,仍停留在内七篇、外杂篇究竟谁是庄子观点、谁是后学观点的浅层次。之外,便是一知半解地熟悉“逍遥、齐物、心斋、坐忘、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这些零碎割裂的观点,并不能梳理出其体系线索。并且也仅是问题表面,胡乱解释一通当作深入理解。这不算深入理解,只是略知皮毛而已。譬如造化、物理、常然,这些《庄子》最基本问题,无人求解,也无人使之贯通一体。事实上庄子系统性很强,尽管今存《庄子》只有三十三篇,依照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对《庄子》所做评论:

後人增足,漸失其眞。故郭子玄云:一曲之才,妄竄奇說。若閼弈、意脩之首;危言、游鳬、子胥之篇,凡諸巧雜,十分有三。《漢書·藝文志》莊子五十二篇。即司馬彪、孟氏所注是也。言多詭誕,或似山海經,或類占夢書。故注者以意去取。其内篇衆家竝同,自餘或有外而無雜。唯子玄所注,特會莊生之旨,故為世所貴。

2.jpg


见过《庄子》五十二篇原文并作《庄子音义》三卷的陆德明给出此评论,足见现今所传三十三篇本已是《庄子》思想核心,保留其绝大部分思想。因此依据现存版本梳理《庄子》思想体系,距离其本质相差不远。郭象《庄子注》作序评价云:

通天地之统,序万物之性,达死生之变,而明内圣外王之道,上知造物无物,下知有物之自造也。

该评价也已看出《庄子》学术本有系统,只是其注解有所遵循,于理解庄子学术系统的条件下为之作注。可惜今人读《庄》,浅尝辄止,只是碎片式获取其哲学思想而已。

关于内外杂篇之争论,只是仍有争论的文献认知而已,不能成为理解庄子系统思想的藩篱阻碍。且依据三十三篇中全部含有“庄子曰”和以“庄周”自称的三十余处章节作为切入点,分析其思想,再贯通内七篇思想,以此统摄三十三篇,不必被内外杂的争论局限,是深入《庄子》的一条门径。本人作《庄子义注》即以此规则统摄全书。至于“心斋、坐忘”等论点,只是庄子学术体系中之小小者,犹如一套房子中的坐便器,是必备的构件,而非占据重要位置的框架。《庄子》思想体系,从天道观到认识论、政治观、社会、人事等方面,可谓面目俱到。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注重体系建构,言之有据是法理与根本。儒墨名法、老氏之学都有自身体系的系统性,自天至人,由天道至人事,都有具体阐述。先秦遵循法天则地以指导人世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不论殷巫史治国或周制制度,都以天人一体为思想根基。《左传》记载郑子大叔说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礼是遵循天地法则而创制出来以指导人事的。老氏之学因老子本为史官,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天道规律指导人间政治,对天道问题尤为重视。纵然法家以刑法治理人世,而“刑”本身既是上天生杀万物的一种手段,万物有生有死,有德即有刑,用刑是法天则地。天道人事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一大根本,由此衍生天人关系的探讨。

0d338744ebf81a4c373e11a176d11d5f242da648.png

庄子继承老氏之学,又处在当时的学术思想环境中,天人关系也是庄子绕不开的问题,因为这是构建思想学术的根基。且要探讨人间世事,完全与天地法则断开也不可能。况且庄子哲学思想也旨在“救时之弊”,所谓“圣王通士,不出于利民者无有。”既然要探讨人事,结合天道,是法理基础,故而以天道指导人事,也构成《庄子》哲学的基础。按照《荀子》的说法:“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该评论有其合理性。我们从现存《庄子》也能看到其思想主攻天道,似乎对人事颇为忽略,因为对比《荀子》所讨论的现实政治、社会问题,《庄子》文章中的确所占比例不多。在《庄子》有限的人事探讨中,也许荀子从自身儒家角度出发认为庄子仍有不够系统的地方。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jpg
事实上,庄子揭示天道的目的本是为指导人事,他在《天道》篇用梳理“大道之序”的方式说“先明天而道德次之”,自天至赏罚,共天、道德、仁义、分守、形名(至此为五变)、因任、原省、是非、赏罚(至此为九变)九事天人关系形成一条密不可分的线索。这九事庄子说“五变而形名可举,九变而赏罚可用”,遵照这个顺序理解天道人事,天道圆融汇通了,人事何愁不举?因此,庄子不是忽视人事,而是主张先明天而圆融道德,契道冥德之后接物应事。那么哪些可称为庄子天道观呢?至今很多人依然认识是继承老子的“道”。庄子是有所继承,但其又生成自身体系,也有自身的概念,只是历观诸篇仍有对“道”的阐释,以此表示自身的学术渊源。本文先梳理以“造化、物理、常然”构成的天道观。

造化,《大宗师》“伟哉造化”“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方且与造物者为人”“庸讵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应帝王》“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列御寇》“夫造物者之报人也”、《天下》“上与造物者游”、《齐物论》“夫大块噫气”、《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造化、造物者、大块三词语境相同,《齐物论》大块,成疏云:大块者,造物之名。是成疏以大块乃造物者之别名。《大宗师》造物者,成疏云:造物,犹造化也。犹,如同,好比也。是成疏以造物者乃造化之别名。由成疏可见大块、造物者、造化,异名同谓也。

1.png


再以《庄子》行文观之,三者所指一也。《大宗师》篇最能说明: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伟哉造化,又将奚以汝为,将奚以汝适”?所论者同一事,而一用造物者,一用造化,通过二句对比能见造物者与造化乃异名同谓,成疏之说乃的见。又曰: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形生老死乃大块所为,大块者主掌形生老死。而后庄子又以大冶铸金之譬喻论理,以造化为大冶”,若一具备人之形乃惊喜曰:人耳人耳,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庄子不言大块必以为不祥之人,而言“夫造化者必以为不祥之人”,形生老死乃大块所为,生成人形亦大块所为,足见此造化者与大块乃异名同谓。所以《大宗师》篇两章寓言中“造化、造物者、大块”同时并用,是庄子运用避复修辞诸表现手法以避其重复。《左传》有避复手法之运用,同一人物,行文间或称其名,或称其字,或称其职。庄子“造化、造物者、大块”之运用异名同谓,避复修辞手法乃其原由之一。

《庄子》造化之功,能使人为此拘拘”,能“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能“噫气”,能“息我黥而补我劓”,能为大冶而陶冶万物,谓为“造物者”名副其实。老庄最为推崇道,然而化生万物者谁?《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虽至高无上,犹有所法。庄子《大宗师》推崇道乃“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于道则推崇至极。然而《天下》又言:“上与造物者游”,且造化譬作大炉,陶铸万物,使物我形生老死,则造化与道,何有何无,孰先孰后,或者俱为一体乎?

《齐物论》大块,成疏云:造物之名,亦自然之称也”是成玄英以庄子“造化”与老子“自然”乃异名同谓。如其说,则庄子“造化”乃老子“自然”之延伸,是继承“自然”一说而又拓展外延,深化内涵。老子“自然”的内涵、外延已不能涵盖,故而庄子于推崇老子“道”“自然”的基础上,再创“造物、造化”来阐述自家学术。老子“道法自然”,则庄子所论之道,其法者“造化”。造化之功如大冶之功,造化用功,禀气赋形,于是形生老死,万物芸芸,纷然杂陈。由是可知造化之功,在于“禀气赋形”,万物由生,而道则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天地亦万物之一物,纵然造化不禀赋万物,而道“自古以固存”矣。非但如此,且更能“生天生地”。庄子之继承老子而更加推崇道,已登极矣。

然而以造化即道可乎?由上所论造化功用之考校,恐亦不可。庄子继承道,并非受老子“道”内涵外延束缚,他更拓展外延,深化内涵,这才是他超越之处。造化之功,在于禀气赋形,化育物我,造化之功用,非能涵盖道,亦非道所能涵盖,则造化与道何种联系邪?由道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可见造化用功禀气赋形,化育物我,道“无为无形”而已寄寓物我间矣;未有天地万物,已“自古以固存”矣造化用功既禀气赋形,化育物我,而道亦寄寓物我之间矣

u=4063936007,1577601121&fm=253&fmt=auto&app=120&f=JPEG.webp.jpg

道之特质“无为无形”,而造化之功用“禀气赋形,化育物我”未有天地,道固存矣;既有天地,道则有所寄寓矣老子曰:“道法自然”,是道虽崇高,亦以自然为法,成疏《庄子》曰:“大块者,造物之名,亦自然之称也。”以老子之说、成玄英之疏推之,则庄子道与造化可概括为“道法造化”。然庄子意旨,未必如此粗疏,若自然与造化乃异名同谓,庄子大可继承老子自然之说,不必另辟蹊径创制“造化”一词。由《庄子》赋予造化、造物者、大块种种功用可知,子“造化”,其内涵外延更超然“自然”,是老子“自然说”之继承与发展庄子赋予“造化”更具体之“内涵与外延”,使“造化”更具展现余地。

《列子·汤问》曰: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可见造化之功,在于造就天地万物。后世《淮南子》“乘云凌霄,与造化者俱”,“自然”之外又秉承庄子“造化”成说,是造化与自然有别。再后南宋韩彦直《橘录》曰:“人力之有参于造化每如此。”造化之功,可参彻也。相术学中如《太清神鉴》《人伦大统赋》诸书,以造化用功,禀气赋形为说,归功造化,而不归功自然,足见造化之微妙玄通。至此,“造化”一词其内涵、外延已极具可能,造化的运用也变得相当广泛。就连《西游记》孙悟空口中也时常说“造化”,《封神演义》也把微妙玄通之功归为造化,明清小说里几乎没有不提造化的。庄子首倡“造化”之说,造化之功贯穿全书,是庄子议论万物之一思想意旨,不可贸然忽略,不问所以,须当详究细推。

再说“物理”,自从近现代“物理学”引入中国,于是提到“物理”立刻就联系到物理学的知识和常识认识。如果说《庄子》有“物理”,很快也会联想到“物理学”方面,这几乎断裂了中国传统“物理”的认识。而实际上,“物理学”与中国传统的“物理”有一定关系,只是引进的“物理学”似乎比中国传统语境中的“物理”内涵更深、外延更宽。但这并不是说中国传统语境中的“物理”就没有可取之处,其仍有值得深入研究的独特关注点。

file:///C:/Users/Lenovo/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5.jpg
庄子有大量“物理”之说,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物理”的语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则阳》“万物殊理,道不私,故无名。”《天地》曰:“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万物有成理,万物之理者,物理也。《秋水》曰:“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天地》曰:“物成生理。”这些万物之理,可以浓缩为“物理”,庄子之物理。一物备一物之理,万物备万物之理,由外及内,形性伦类,各备其理。庄子于天人思维体系间已探索至此,继承老子道德之学而所讨论更细致详尽。

src=http___nimg.ws.126.net__url=http___dingyue.ws.126.net_2021_0409_89ccf166j00q.jpg


万物既生,则具备成理,形性伦类之繁衍孕育、生息老死,俱物理之内,不脱物理之外。斄牛与狸狌之殊性;毛嫱西施人见之则喜,鸟见之高飞,鱼见之深入;《人间世》所谈种种人间际遇与时势之变;《秋水》所论万物之观,这些均属物理之谈。若不明物理,则万物之殊形殊性殊伦殊类、殊功殊用殊官殊能皆无从论辩,天人何以冥契则难以理解。洞彻物理,方能显见大道之序,方能循序而进,化育物我,功成天下。若说老子是提出理论者,则庄子是使理论完备之重要人物。其所处之战国时已能分析事物达到具体而细微地步,超越泛泛而谈概念的时期,内涵、外延均深化和拓展。

物理是庄子齐物根基,不明物理则以齐物为“混同万物”,最终使庄子并入田骈、慎到之流“齐万物以为首”一流论点中。“齐万物以为首”并非庄子所认同,其于《天下》篇评论诸家道术时已指出“齐万物以为首”之弊后人又以此论解《庄》,读庄不熟,曲解之甚,根源在于未能体悟造化、物理、常然此一系统天道观线索。万物具备万理,有其内在规律,而不可混同,庄子“齐物”并非混同万物,而是“齐一万物”,即《秋水》所说“万物一齐”。庄子不谈混同,他会说“不二”,这是逻辑思辨的体现。而庄子的“齐一”或“不二”并非单单指物形,是物形与物理“齐一”“不二”。庄子之所以在《齐物论》中提出物化,是超越形骸,出入理间,不是精神的完全自由,而是物理的透彻通达。

从受造化用功禀气赋形论,到物成生理,这世间的生息老死、变化运动,演绎着变才是永恒不变的哲理。变与不变既是齐一,也是不二,更是物理之一体现。这变与不变、造化、物理是无也是有、是“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尽”,也是“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这即是下面要说的常然。若想体会庄子,则不能不重视造化与物理二说。今人研究庄子多割裂整体,随意摘出诸如“心斋、坐忘”等语强为胡说,又以玄之又玄方式乱谈“逍遥游、濠梁观鱼”,东拉西扯,故作高深。此种方式均是割裂本体,断章取义。庄子从天道至人事,有一体系,且以天道指导人事,其思想本不脱离当时天人思维。而畅谈人世,更为理性。

src=http___inews.gtimg.com_newsapp_bt_0_14848702995_641&refer=http___inews.gtimg.jpg

造化、物理、常然、齐物则为其体系一条线索,天人思维中天之一部分。《骈拇》曰:天下有常然。”且阐释何谓常然:

“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约束不以纆索。故天下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故古今不二,不可亏也。”

此不以钩绳规矩、胶漆纆索,而天下诱然皆生,同焉皆得者乃常然。非外物所加,非智力所施,曲直圆方,附离约束之种种生成,纯造化物理赋予。日月之运,四时之序,寒暑昼夜,生息老死,此乃常然之大者;同类相交而孕,异伦嫁接可生,此乃常然之细者。变才是永恒的不变,永恒的不变寄寓变化之间,这是常然之粗者;天地万物于转徙流逝之间物形生息老死,而物理贯穿,古今不二,这是常然之精者。

庄子言道、言德、言造化、言物理、言常然,道、德、造化、物理、常然诸语似混同交差、难以辨析者,而道非造化,造化非常然,诸语俱具备其自身应有之内涵外延。以庄子观之,造化化生万物,万物具备其理,万物之理“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约束不以纆索。”自物之生,此理已备。虽然时世有异,而有其必然存在之理不异,此种亘古恒常者谓之“常然”。如变与不变,这理不但古已有之,未来亦如此。生与死,生十年会死,生万年会死,生亿万年亦会死,生死是必然,生死之间只有长短。人与石两种物质形性伦类差异甚大,而人与石形性伦类又有同处。有同有异,有生有死,此即常然。

src=http___appcdn.cehuashen.com_htimage_201916_2ed50aee-003a-487d-abea-43a0c6db7.jpg


“物成生理”是万物之所以为万物之根由,“天下有常然”是物理存在之依据。差异是亘古不变者,而差异本身又在变,如人与狗形性伦类有差异,而差异本身又缩小或扩大;物之同是亘古不变者,而同本身又在变,如人之肉与狗之肉,其附益之形不同,而物质构成则同,同本身又有变异。此种理,即为“常然”。因此其说“古今不二,不可亏也”,常然不二,“自古以固存”且贯穿始终,难以亏离解析。若以常然推万物之理,如宇宙,当下处在“生”这一阶段,那么宇宙必然会有死亡,只是其久暂而已。事实上,以常然观之,朝生暮死的虫其理与宇宙之理可以说“不二”。常然,不以绳墨规矩,胶漆纆索,而万物能曲直圆方、附离约束者。天地间“不二”者唯“常然”,庄子也只能列举骈拇枝指、凫颈鹤胫、钩绳规矩之理托出这抽象的概念,举一物而推万物,举一理而推万理。不能理解庄子的逻辑,则以其为诡辩,尤其是他《秋水》篇所讨论的物理,理不清其逻辑,贯通不了其天道观认识,更难以体会庄子在说什么。

梳理了庄子造化、物理、常然这些概念,把它们贯通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庄子认识中的天道观。把他天道观凝聚成一句话:造化用功、物理运动,禀赋造化物理之用功运动,禀气赋形,物成生理,具备形性伦类常然熟悉了这些,并且与之冥通,用它来接物应事,那么天道人事就达到“天人不二”之境地。而天道的冥通是根基,可以说也是庄子最得意的认知,因为他在与惠子的交流中,或在行文中以及总结惠子的学术中,多次表现出对惠子学术的不屑:“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即以表明对沉溺形名物象间的惠子的不满,也是对想方设法从事人间世事的各种学说的不满。要想救时之弊,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要探讨其所以然,人间的种种,在庄子看来,其所以然仍是没能达到“天人不二”。

src=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_q_70,c_zoom,w_640_images_20180531_4ab9b9.jpg

怎样沟通天人之际?庄子已理出其序:先明天而道德次之……他给出一条“大道之序”。天是外现者,造化、物理、常然即天之内核。与此天之内核冥通以接物应事,方能“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由天道推及人事,是庄子救时之弊法则。孟子提出个人修养以解决人事争端,养浩然之气,具备此种气,宋理学家因此理气合一。其与庄子途径不同,庄子先冥通天道而后推及人道,天人不二,也是成就之一法。本文先梳理庄子天道,明白其天道体系,进而深入人事,认识他由天道出发对人事的认知。关于庄子对人事、社会、政治等方面的理论,后文再来叙述。

0df431adcbef76090e6151dae5e9c4c67dd99ec8.png


读《庄子》并非颇有感悟而已,也不能信口雌黄而已,更不能只见其文采,所谓“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因此会其“言外之意”,深入其理,才能谓之有所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大道家园|手机版|小黑屋|大道家园论坛 ( 备案信息:陕ICP备2022010374号-1 )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398号

GMT+8, 2024-11-21 18:00 , Processed in 0.06935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