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大道家园 于 2022-2-17 16:08 编辑
从《菜根谭》里悟入净化心意,转化情欲的修真之道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明心悟道的处世经典,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 其文字简练明隽,兼采雅俗,言辞中流露出山林意趣,渗透着万物一体的世界观。 其文字背后的意涵,言浅意深,发人深省。是我们为人处世,身心修养的极佳思想指导。特别是对于个人在道德修养、人性弱点、人际关系等方面,更具有极具现实的参悟价值。 从道学角度讲,人的情欲是来自心灵本底求生欲基础上所产生的本能欲望,是影响人生走向解脱根尘,获得生命自由的很大障碍。情欲热是人入胎的枢机,是人轮转不休的根由。 所以,对于情欲的转化,直接决定了人生的命运。而《菜根谭》中的一些箴言警句,对我们思悟人生本来,了悟生命本质,从而能够在心灵本底层面,做自我净化,进而转化情欲,具有非常好的启迪作用。 下面是我精心挑选的8条语录,我将从戒色的角度来做逐一的讲解和分析,如下: 1.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 解析:古德云:“防意不严,走尽邪蹊。”防意必须要严,意就是念头,在起心动念上必须要严防,心魔伺机而动,你不严防,就会被心魔钻了空子。 对于念头,这是从心底而生的心苗,是形成思维意识,想法的最初原点。所以,这个原点的好坏,善恶,直接关系了中间的过程,是否能够结善缘还是恶缘,进而决定了最终的结果是好还是坏,是善还是恶。 就如春天,种在田地里的种子,是好的还是坏的,直接决定了秋天的收获是一样的。 故而,在心念处做功夫,就是净化心意的功夫。心意,意念,都是念头所形成的意识流。只有在原点处防患于未然,才能在源头处找回生命的纯净纯善,找回那个真正的自我本真。 2.一念常惺,才避去神弓鬼矢;纤尘不染,方解开地网天罗。 解析:惺,意为“清醒”。用在这里也有“警觉、警惕”之意。我们人生的发展,生命的成长与进化,根本是在我们的内在心灵本底,心灵本底的主人公,要保持清醒和灵明的状态,这就是灵知灵觉,这样才能避免内心中产生色欲淫心之念,才能避免产生私心和妄想,才能避免因内在的这些非善之念,感召恶缘加身。 这也是以内在的清净心,保持内在那颗本然纯真得如如不动之心,这是我们修行过程中,解开束缚心灵枷锁,通往生命自由之路的关键。 因为,一旦沾染了世俗中的尘劳,产生了迷恋、贪心、妄想、分别、偏执,必然就会导致心灵被锁在牢笼之中而渐趋沉沦。 试想一下,在这样的状态下,人怎么可能冲出樊笼,让人生获得快乐和幸福呢?更何谈生命大自由了! 3. 夜深人静独坐观心,始知妄穷而真独露,每于此中得大机趣。 解析:修行之道,首在修心,心不修则意不净,意不净则心中杂念纷呈,心烦意乱,难以守中,自失本根。故而,古人在修心方面,特别强调“慎独功夫”。 所谓“慎独”,即指无外人监督的情况下,还能反观自照,省察内心,特别是夜深人静之时,往往人心欲动,若能于此时保持灵明觉性,不被欲望牵缠,并能在斩断欲心妄念之时,观其无念真机,即可妄心去而真心显露。 所以,对于修行来讲,淫欲色心,杂念纷呈,往往也是人观心断念,悟入真机的得见独开悟真趣的时机。如果我们能够有这样的思维意识,就可以把不利的外缘,转化为有利的修行助缘。 4. 饱后思味,则浓淡之境都消;色后思淫,则男女之见尽绝。故人当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 解析:修行之事,应无时无刻不在。古人讲: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即是时时刻刻保持念念在兹,不离本心,不离本情的修行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即便吃饭睡觉,男女之事,也都可从中感悟事理妙趣,破妄想、分别、偏执与痴迷的幻象,从而能时刻保持灵明觉知,不为外物所扰,而能保持心性的稳定,心正而行正。 古人言:食色性也。所以,饮食男女,最关人心,也最能牵动人心。人心动,则行为动。很多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即饥饿的时候,只要有饮食,无论吃什么都会感觉香甜可口。但在饱食以后,即便山珍美味也无半点吃的欲望。 同样,男女之事也是一样,在男女还在单身的时候,会彼此相互的有需要。但男女之间一旦做了那种羞羞之事以后,内在积累的本能欲望被释放尽净,内心中就会生出对男女之事平淡无味的心境。 可见,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欲望,牵动内心,然后再产生行为,这都是因为动了心、生了意、牵了情、有了欲,才会作用于肉体上,产生了冲动的渴望。 一旦欲望得到满足,一切也就归于平淡无味。往往这个时候,人若能深切体悟事了归空的那种心境,也就能逐渐破除了在本能层面形成的偏执追求,心性也就能够得以保持稳定的状态。 这也是破除情欲心,让生命归于本真状态的事理悟入之法。 5. 情欲意识,尽属妄心,消杀得妄心尽而后真心现。 解析:道家认为,情欲是基于求生欲基础上形成的,基于心灵本底层面的欲望,这种欲望若能正确运用,则可激发生命的能量,让人的生命得以成长和进化。同时也能在人生路上,发挥才能,创造价值人生。 反之,基于情欲所产生的欲望,一旦陷于色情和淫邪的陷阱,人生也就此沉沦,无论是肉体生命健康还是心灵本体都将受到损害。 故而,古代圣真,早就对情欲之事堪破其本质,不过是妄心而已,虚幻不实,绝不可为其所牵缠。但修行首在修心,这个妄心也是我们修心的一个重要内容。 妄心和真心,其实就如浪花和水的关系,浪花就好比是妄心,而水就是真心。一旦浪花没有了,就能恢复水的平静无波的清净状态。 故而,我们若能净除妄心,也就可以见到本真之心性本体,还复生命的本来面目。这也是借假修真,借妄而悟真的一种修炼方法。 6. 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觉便转,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当面错过。 解析:人的念头是思维意识的最初始种子,念头的连续便成为了意识,意识所形成的错综复杂的意识流,便成为了思维。所以,人是在念头、意识和思维的主导下,才产生的各种行为。故而,念头是最初始的源头。 念头的产生,跟接收到的信息有关,也跟内在的欲望有关,但最终决定念头的走向,跟能否保持灵明觉知有关,有了灵明觉知,并且能够在内在正确思想观念的指导下,让念头符合正理,就不会被欲望的念头牵着跑。 这则其实就是净化心意,观心断念的日常修行方法。古人讲:一念天上,一念地下。念头转处,便天下立分。所以,修好自己的念头,不产生一念之差,真的是可以对自己的人生命运,产生天差地别的影响的。 7. 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得;衰时罪孽都是盛时作得。故持盈履满,君子尤兢兢焉。 解析:道家的天道承负观认为,天道承负、因因相续、善因善承、恶因恶负。也就是说,任何的结果,报应,都跟人当初所种下的心因,心念有关。善的因,善的念,所结的缘就是善的,恶的因,恶的念,所结的缘就是恶的。最终往复循环,都会反馈到自己的生命中来。 特别是男女之事,色欲伤身,若不懂得在年轻壮盛时期去保养自己的身体,而是恣情纵欲,必然损耗精气神命宝,导致早衰和患病。疾病是如此,灾厄苦难而已是如此,善因善承,恶因恶负。发达的时候,有好机缘,好运气的时候,不懂得惜福,而是任意妄为,造作了很多恶的因,必然也就会给自己种下了恶的报应之果。 这就需要我们在人生路上,时时刻刻保持一颗战战兢兢的心,让自己避免犯错误,这也是保身养命之道。 8. 胜私制欲之功,有曰识不早、力不易者,有曰识得破、忍不过者。盖识是一颗照魔的明珠,力是一把斩魔的慧剑,两不可少也。 解析:私心和内在的欲望,是错误的思想观念和外在的一些不良信息,诱导生命产生情欲本能所致。但对于私心和欲念,还是可以用内在的灵明觉知去克化,用思维意识去转化,用大毅力去断绝的。 很多人之所以感觉断绝私心欲念很不容易,也有看得破,但还是抵御不住诱惑的情况发生。但只要能够用坚韧的毅力,用灵明觉知去察照内在心魔升起时的状态,从而在根底上彻底断绝这个心魔的根。 就如道家大成净土法所用的“雌雄慧剑”之法,这种用灵明觉知察照心魔,就是用“慎独日志”的雌剑消魔功夫。而用力斩魔,就是用“太乙心咒”斩掉心魔的方法。 以上8条《菜根谭》的解析,虽是只言片语,但其中所蕴含的至道修炼妙理,仍然是值得我们从中借鉴,并力行终身的。 修真之道,本是逆天而行,是顺着大道化生万物的来路,逆行而回归本源的悟道归真之旅。非有大决心,大毅力者而不能。而这其中,修心是根本,而修心的关键就在于净化心意,转化情欲。若能在这一步做好了,则必能拨云见日,见独开悟,还归本真,直达超凡脱俗的人生之境。
文/智通 注:文章摘自网络,仅做公益分享、讨论、参考,不代表本平台意见,亦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客观思考
如果喜欢,请qq扫一扫或直接搜索并添或加223235655转发空间戒淫邪正能量文章,动动手指头就能日行一善 做公益,而且您无意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功德无量!也可以搜索并关注“大道家园”微信公众号,每天都会有高质量的文章更新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