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83|回复: 0

《文始真解大佩服》视角下的网络色情泛滥与人性异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4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声明

1.png

文/刘浩楠

引言:技术时代的道学叩问


我们身处一个技术狂飙突进的时代。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这些前所未有的“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重塑着人类的生活与心智。然而,在享受技术便利的表象之下,一股暗流正在汹涌澎湃——那便是网络色情与软色情的全面泛滥。它不再仅仅是道德议题,更是一个深刻的“道-术”关系命题,直指人性的异化与生命的沉沦。《文始真解大佩服》作为道学性命之学的圭臬,以其深邃的宇宙观与生命观,为我们提供了一面照妖镜,得以穿透纷繁复杂的现象,直抵问题的本质:当科技这种强大的“术”脱离了“道”的统御,它非但不能助人提升生命境界,反而会异化为最坚固的“情欲之桎梏”,将无数灵魂囚禁于虚幻的感官牢笼。本文旨在系统阐释这一异化过程,并探寻回归大道家园的路径。

一、 科技为“术”而非“道”,失其本则害其用。
《文始真解大佩服》开宗明义:“道无人,圣人不见甲是道,乙非道。”此言道体无形,遍一切处,不落是非对待。道学之根本,在于生命学,即对先天元神、元精、元气的修炼与回归。一切技术、器用,皆为此生命本体服务之“术”,是“道”之末流与发用。电脑网络,无疑是当代“制器学”之登峰造极者,其本质属“术”之范畴。其理想之用,本应是“以术载道”——打破时空壁垒,传播圣贤智慧,促进心灵沟通,助人“通达天命、净化心意”,进而“炼己化情”。

然而,观照当下现实,我们看到的却是普遍的“舍本逐末”。技术的设计者与使用者,多数迷失于“术”本身的精巧与力量,将其视为满足后天欲望、刺激感官享乐的工具。此即“以术害道”之显证。关尹子以精妙比喻警示世人:“以盆为沼,以石为岛,鱼环游之,不知其几千万里而不穷。”今日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的众生,正如盆中之鱼,在算法精心编织的信息茧房里,追逐着无穷无尽的声色刺激,自以为逍遥快活,探索着无垠的“数字宇宙”,实则其精神视野与生命境界,已被牢牢禁锢于这方人为的、低维的欲望之盆中。离那个生生不息、无形无象的真常大道,已是渐行渐远。


具体而言,网络技术的商业模式,很大程度上构建于对用户注意力的极致掠夺之上。浏览器首页、新闻推送、短视频平台、社交软件,无不以“擦边信息”、“花边新闻”、“感官刺激”为饵,利用人性的弱点,设计出令人上瘾的交互模式。算法推荐系统,更是如同一架精密的“欲望放大机”,它能精准地捕捉并不断强化用户的偏好,将人一步步引向更直接、更露骨的色情内容深渊。这整个过程,正是“术”背离了“道”的滋养生命之根本目的,转而服务于资本增值与欲望放纵的短视目标,其结果必然是害人害己,损毁社会根基。


二、 色情信息乃“情欲之发酵剂”,破象方能见独。


若要理解网络色情危害之深,必须先明道学对“情欲”本质的洞察。《文始》深刻地指出:“情欲乃入胎之直接枢机。”



在道学看来,生命之形成,乃先天一炁和合,凭借“求生欲”与“情欲”这一对强大的阴阳动力,入胎住世。因此,情欲本身是生命繁衍的动力,有其天然合理性。然而,修道之目的,在于“返先天”,即超越此后天情欲的束缚,复归清静无染的先天元神状态。色情与软色情信息,正是将这种深植于生命底层的、原始的“求生欲”与“情欲”进行极度外化、扭曲和放大。

网络以其无远弗届、即时可达的特性,将此类高度浓缩的情欲信息,如同高压水枪般直灌人心。这使得现代人,尤其是心神未定、精气充盈的青年,极易“心蔽男女”。正如《文始》所描述,此状态如同“淫鬼摄之”,一种外在的、阴性的、扰乱心神的能量场将人的心神牢牢捕获。


关尹子进一步阐释其机制:“心蔽男女者,淫鬼摄之……彼以其精,此以其精,两精相搏,则神应之。”


这里的“彼”,可理解为网络色情信息所携带的、虚拟的、却极具挑动性的“信息之精”(一种负面的能量结构与信息印记);“此”则是观看者自身的元精。当人目视淫图、耳闻艳声、心生意念时,自身的元精便被调动,与外在的“信息之精”相互搏击、纠缠。此时,人的“神”(心神)便会与之相应,被牢牢吸附于这种低级的能量振动之中。

这一“两精相搏,则神应之”的过程,正是网络色情成瘾的核心机制。每一次观看,都是一次精气的耗散与心神的污染。久而久之,先天元神这面“本性明镜”便被尘垢所覆盖,灵明洞彻的能力大为减弱,终至“魂魄颠倒”之境。在道学体系中,魂属阳,主升,司掌灵性、理智;魄属阴,主降,司掌形体、欲望。正常状态下,应以魂驭魄。但色情成瘾者,是“魄”的欲望在色情信息的不断刺激下过度强大,反过来压制、牵引了“魂”,使得人沉沦于感官欲海,理智昏聩,精神萎靡,身心俱损。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天道承负、因因相续的必然规律。
2.png


三、 西方“性解放”乃道学之悖逆,不可奉为圭臬。


在为网络色情泛滥寻找理论依据时,常有人援引源自西方的“性解放”思潮,将其包装为“自由”、“进步”与“人权”的象征。一些留学海外的青年,目睹其表层的开放风气,便心生羡慕,欲将其全盘引入。殊不知,此风潮实为道学所斥之“末流”,与中华传统文化中“节欲养生”、“正心修身”的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


西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性解放”运动,有其特定的历史与社会背景,是对此前清教禁欲主义的一种反动。然而,这种反抗往往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纵欲主义。它将性从婚姻、情感与生命责任中剥离出来,降格为纯粹的感官娱乐。此乃典型的“舍源求流,无时得源”。



《文始》明言:“圣人之道,本无首,末无尾,所以应物不穷。”性之本源,在于阴阳和合、繁衍后代,更深层次则是夫妻一体、共修大道,是生命升华的途径之一。绝非将其孤立出来,作为无限度追逐快感的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此种纵欲风尚的恶果,已在西方社会充分显现:家庭结构瓦解、性传播疾病蔓延、艾滋病被“发明”、心理问题激增、社会凝聚力下降等。其主流社会和有识之士早已开始反思与批判,并出现了回归传统价值观的呼声。然而,可悲的是,部分中华青年不察其弊,反拾其糟粕,奉为时尚圭臬,并在网络空间的掩护下变本加厉。这实在是文化上的自我阉割与精神上的堕落。这种行为,正是《文始》所批判的“以妄为常”,将虚妄的、非常态的生活方式当作常态,彻底背离了自然和谐之大道。故曰:“彼未契道者,虽动作昭智,止名为事,不名为道。”无论将纵欲包装得多么冠冕堂皇,只要其核心背离了生命的滋养与升华,就只是尘俗中的“事”,与真正的“道”毫无干系。


四、 网络色情之害,深及魂魄,毁人天命。


网络色情对青年一代的戕害,绝非止于表面的“伤身体”、“误学业”,其毒性深及魂魄层次,从根本上损毁人的“天命”。其表现如下:


1、精亏神散,生命根基动摇:道学视“精、气、神”为人体三宝,尤以元精为生命之基础。目视淫秽,意动神摇,直接导致“元精外耗”。此过程如同《文始》中的比喻“火镕金而销之”。人之元精本如真金,坚固珍贵,但色情欲望如同妄火,不断灼烧销熔,导致精元流失。精亏则气弱,气弱则神散。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思维迟钝、缺乏意志力,整个人呈现一种“神火妄动”后的枯竭状态,生命活力严重受损。

2、魂浊魄堕,灵性光辉湮灭:色情信息因其强烈的负能量属性,会深植于人的潜意识与魂魄结构之中。每一次接触,都是一次对“魂”(灵性)的污染和对“魄”(动物性)的强化。长期浸淫,会导致“魂从魄降”,即人的灵性层面不断下坠,被粗重的欲望层面所主导。其人虽具人形,但其精神世界已沉沦于动物性的欲海之中,离“独一之先天元神”——那个清静、智慧、窈窈冥冥的本来面目——越来越远。这种状态下的个体,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空虚、人格解体等严重心理问题。

3、天命尽失,命运轨迹衰败:《文始》提出了一个超越世俗命运观的宏大概念:“天命者,万事万物命运之和。”个人的命运,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自身的精气神状态、行为造作,乃至与天地万物的能量交互紧密相连的总和。人若纵欲无度,本质上是在持续地、大量地消耗自己最宝贵的生命能量(天命资本),必然导致其整体命运轨迹的衰败。轻则表现为学业事业受阻、人际关系破裂、疾病缠身(如肾虚、神经衰弱、免疫力下降等);重则感召各种厄运,命运多蹇,人生陷入困顿。《文始》中列举的“死木、死金、死绳、死井”等意象,正是对这种生命力枯竭、生机断绝状态的隐喻,警示人们若不知悔改,终将不得善终。
3.png



五、 破象归真:以道御术,匡正世风
面对如此深重的时代弊病,唯有回归道学根本智慧,方能找到根本性的对付方案。这需要从个体修行与社会治理两个层面同时着手,核心在于“以道御术”。

1、个体层面:以道为体,破象悟真

①确立正道人生观:学者当深刻领会“网络当为弘道之器,非纵欲之媒”的道理。圣人“以剑喻道”,剑刃锋利,可杀敌亦可伤己。今人使用网络,必须牢牢握住“道柄”(即对生命学的信仰与修持),去运用“术刃”(网络科技),如此方能利益身心,而非“手握刃而自伤”。

②修炼“类象破象”之功:这是对付信息污染的核心法门。学者需通过学习和修炼,培养出一种高度的觉知力与洞察力。看待网络上的所有信息,尤其是情欲信息,应视其如“电之逸、沙之飞”,皆是瞬息万变、虚妄不实的“象”。心不随境转,意不逐物驰,于一切相而离一切相。如此“不沾不滞”,方能穿透幻象,“见独”而契入那个独一无二、清静本然的道体。

③实践“炼己化情”之法:学校与家庭教育,应尽早引入《文始》等道学经典的智慧,教导青年“炼己化情”的具体方法。如通过静坐、站桩等方式收摄心神、固本培元;通过诵读经典、学习传统艺术净化心灵、提升志趣。使青年明白“情欲冥则圣人,情欲恶则小人”的深刻道理,主动将情欲能量转化为创造与修行的动力。

④社会与治理层面:教化先行,立法严治

甲、重建教化体系:社会应大力倡导和重建以道学生命观为核心的教化体系。媒体、教育机构、社区应承担起责任,传播“节欲养生”、“修身齐家”的正知正见,批判纵欲主义的危害,营造清朗的社会文化环境。

乙、强化平台责任与立法监管:对于纵容甚至利用色情内容吸引流量的网络平台,必须施加强大的道德与法律压力。可以“天道承负”之理喻之:害人终将害己,种下恶因必收恶果。关尹子言:“以不仁沉者,木贼之;不义沉者,金贼之。”不行仁道(害人身心)者,将受到生命本身(木主生发,代表生命力)的惩罚;不行义道(见利忘义)者,将受到规则律法(金主肃杀,代表规则)的制裁。因此,必须通过严格的立法与执法,迫使平台履行社会责任,清理色情淫秽内容,保护青少年。



结语:回归生命学,方证大道家园


《文始真解大佩服》终篇示曰:“惟圣人能神神,而不神于神,役万物而执其机。”此乃运用万物的最高境界——能够驾驭一切精神现象(包括神通、技术),而不被任何精神现象或外物所驾驭,能役使万物而掌握其枢机。今日之网络,正是对当代人能否“执其机”的巨大考验。若我们能以道御之,它便可成为“教化万民”、传播智慧、连接人心的利器;若我们被其所驱,沉迷于其低级趣味,则它必成“毁人天命”、摧残魂魄的凶器。


世人当彻底明了:无论科技如何发达,其终究是“术”,是工具。而关乎生命本源、元神修炼、境界提升的“生命学”,才是永恒的“道”。唯有以道为本,以术为用,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破象归真”的功夫,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超脱欲望所编织的无形牢笼,使疲惫漂泊的心灵,复归于那宁静、自在、光明的“无极之野”,与至精至纯的先天本源合而为一。

噫!网络双刃,道术分明;色欲蔽心,天命将倾。惟见至精,可破幻象;众生觉醒,大道乃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大道家园|手机版|小黑屋|大道家园论坛 ( 备案信息:陕ICP备2022010374号-1 )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398号

GMT+8, 2025-10-7 03:10 , Processed in 0.094327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