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7909|回复: 4

万般神通皆小术,惟有觉悟是大道

[复制链接]

41

主题

21

回帖

257

积分

玉液

积分
257
发表于 2013-10-31 11:0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声明
——题记
追求真理是人类的渴望与本能。老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等等,他们之前或之后都有无数的先哲们在追求真理,追求一个被称为终极真理的真理。
那么,这些先哲们追求的所谓终极真理到底是什么?
最深的往往是最浅的,最浅的往往又是最深的。这个终极真理就是——“我是谁?”!
“我是谁?”,猛然一听,似乎这是一个荒谬而又可笑的问题,一个人活着,难道连自己都不认识吗?是的,很少有人认识。
“我是谁?”这是人类最为艰难和困惑的一个科学命题,是人类的千古之谜,也是人类的千古之问。
我是我生命的主人吗?如果是,我能主宰自己的生死吗?如果不是,主宰我生死的又是谁?谁让人成为人?谁让我成为我?我究竟是谁?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说:“人生百年,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了解之。”被尊为道教三清之一的老子说:“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儒家的代表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伟人毛丄泽东也曾在诗中写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关于生命、宇宙的真相,谁又没有想过、问过呢?只是大多数人没有深究,而是选择了回避。
古希腊阿波罗神庙中就曾镌刻着这么一道神谕:“认识你自己”。法国思想家蒙田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
一个不认识“我”的人,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的事业多么成功,无论他的资产多么丰厚,无论他的身体多么健康,无论他的人生多么安逸、“幸福”,他依然是一个极其可悲、可怜的人,说穿了,不过是一只没有“头”的苍蝇,一个被“无明”牵引的行尸走肉。
以智慧与财富著称于世的一代帝王所罗门就曾发出这样的慨叹:“人不能强于兽,都是虚空。谁知道人的灵是往上升、兽的魂是下入地呢?”
清朝顺治皇帝也说出同理的话:“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
人的痛苦与挣扎来自内心的浮躁,内心的浮躁来自人自我的迷失。迷失自我的人,由于不认识自己,他们的心就不能从“道”出发,只能被现象所牵引,现象在不停地变化,他们的心也跟着在不停地变化,“树欲静而风不止”。
迷失自我的人,无法享受到内在生命的逍遥与安宁,只好靠外在的物质和虚名来满足里面的空虚,并以此来定义成功与自我价值,以及人生的意义。表面上他们自私,实际上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自、什么是私,名利成为了他们的生命,他们活着完全是活给别人看的,即敏感又脆弱,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
名利导致了人们对物质的过分依赖与追求,导致了人们对大自然无止境的贪婪索取与破坏,其结果只能是自掘坟墓。
人类不和谐,社会不和谐,家庭不和谐,人自身不和谐,人欲横流与贪丄污腐败,这些所有的根本都在于人迷失了自我,为了证明“我”存在的价值,他们身不由己、欲罢不能地追求名利,就像吸食了毒品一样,最终死在无明的黑暗里。
迷失自我的人就是以“小我”为中心的人。当一个人以“小我”为中心看待自己及周遭一切的时候,他与环境、与自我之间是割裂的,这种割裂的体现就是矛盾——“我”与“对象”的矛盾,“我”与自己的矛盾。当人生活在矛盾中,就会形成思想与情感高低起伏的落差,这种落差导致的结果就是烦恼,人生烦恼,烦恼人生。
以“小我”为视角看待外在的一切,就是以点看待面,“点”在“面”的包围下,就会表现出孤独与压迫,颠倒、妄想、执着,人生没有归属感,内心无法安宁,只能跟着感觉走,成为欲望的奴仆,美其名曰“顺其自然”。
那么,一个觉悟的人,一个认识自我的人,会是一个怎样的人,会过一个怎样的人生呢?
所谓认识自我,就是觉悟生命、宇宙的本源,就是悟道,就是明心见性;就是从“小我”认识“大我”,从“假我”认识“真我”,从“有我”认识“无我”;就是从无常认识常,从有限认识无限,从变化认识永恒,从生死认识“涅槃”,从现象认识本质;“君子当悟本,本立而道生”。所谓的大彻大悟并非人们想象的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而是对生命、宇宙本体的认知与把握;大彻大悟非但不是神通广大,反而是大智若愚。
觉悟就是放下,放下对“小我”的执着;觉悟就是拿得起,以无相为宗,舍“我”(大我)其谁,“治大国若烹小鲜”。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开悟的人会拥有一种无比广阔的胸怀,也正是这种广阔的胸怀才是人生幸福的根本,他不仅能包容别人,更重要的是他能包容自己,这样他才能如是的安住在生命原本的光辉里,“无所住而生其心”。每个人不一定都能成为伟人,但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颗圣人的心,可以坦荡的、赤裸的、从容的,表达生命的真实与纯然。那是一个别开生面的世界,置身其中,既无现在,亦无过去,又无未来,但觉一片浩渺无边、广博宏伟之大域,“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
“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开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样,依然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就像大海一样,表面上汹涌澎湃,变化万端,但里面却是浑厚、宁静与无限的宽广。
开悟的人不会搞个人崇拜,搞个人崇拜的都是没有开悟的人。一个通达“无我”的人,一个觉悟到“万物与我为一”的人,一个认识了平等真相的人,怎么会又怎么可能搞个人崇拜呢?他只能树立道,树立整体,树立“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树立“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释迦牟尼曾如是说:“以色拜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来是什么?如来如去,不来不去——如来就是我们自己的本性!如来是生,如去是灭,不来不去就是不生不灭,如来如去是现象,不生不灭是本质。如来是什么?如来就是道。
道是修出来的吗?道是本自具足、本来如是、自有永有、如如不动、独立不改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变,只能被认识,所以佛的本意是觉者,即悟道的人。自古以来,没有一个人是通过修行而悟道的,正如黄檗禅师所说:“修六度万行欲求成佛,即是次第,无始已来无次第佛”。修行是一种境界,是变化的、是无常的、是有为法、是生灭法,是永无止境的,“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一具臭骨头,何来立功课?”。修行没有出期,觉悟只在一念,“万般神通皆小术,惟有觉悟是大道”。
不悟道,如何修道?修的是什么?不认识自己,如何修自己?修的是谁?道是究竟的、彻底的,本自圆满的,道是悟的不是修的。所谓先修行而后悟道,实际上是一种误导,是建立在“我执”上的“法执”。
谁在修?我是谁?这才是作为修行者首要解决的问题。觉悟为本,修行为末,本末不分是谓颠倒;觉悟为体,修行为用,体用一如,是谓自然。觉悟是解决“我是谁”,修行是解决有所作为。“为学日益”是磨砖成镜,“为道日损”是悟后修行;磨砖成镜是梦幻泡影,悟后修行是“守一、抱一”穿衣吃饭。不悟道而去修行,一生被妄想所缚,结果是“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悟道之后修行,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是鹰击长空、鱼翔潜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开悟的人心不离身,身心合一,身在哪里心就在哪里,他的心定在生命的本真上,“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也只有身心合一的人,才能做到不为物喜不为己悲,宠辱不惊,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悲观,“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41

主题

21

回帖

257

积分

玉液

积分
25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11: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开悟前是“我在活着”,开悟后是“我看着我在活着”;开悟前是当局者迷,开悟后是旁观者清;开悟前是为成功而拼命,开悟后是“无事以取天下”;开悟前是以局部看局部、以现象看现象,开悟后是以整体看局部、以本质看现象;开悟前“我”在矛盾中生活,开悟后“我”在圆满中存在,“以道莅天下...抱一为天下式”。
开悟的人是真实的活在圆满里的人。圆满不是没有缺点,圆满不是“拍脑袋”,不是想当然,圆满是优点与缺点、对与错、善与恶、是与非的统一体,圆满是真实的,圆满是事实本身。再豪华的宫殿,也有卫生间和垃圾;再美丽的女人,也有口痰和屎尿;污泥能生出莲花也是好泥土,圆满的本身就是这样——“不垢也不净”。认识圆满就是觉悟,觉悟就是实事求是,就是对事物真相的认识与把握。当一个人不再妄想,以一颗圆满的心看待自己和一切的时候,他的心是平静的,在平静中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这就是佛行,就是顺天行道,就是道法自然,自然而然。
开悟的人会很自信,因为他找到了生命的根。所谓自信,就是对自我生命的本体认识与毫无疑惑的确信。自信不是给别人看的,自信不需要被证明,自信与外在无关,用禅宗六祖慧能的话就是:“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开悟的人就是点燃自己生命的人,这生命是光,自照照人,在光里没有黑暗,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他的思想都是正面的、积极的,他有无畏的勇气面对一切,没有牢骚,没有抱怨,他真实的活在每一个当下,“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何足奇”。
开悟人的胸中会有一种气,这种气叫做浩然正气,这种气来自生命,来自天地,来自浩荡乾坤,来自无边的宇宙,来自一颗念念归道的赤子之心。点回归面,部分回归整体,人回归地球,地球回归宇宙,“人”原本是这么大——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未生我时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自导自演自观赏,自来自去自如如。

41

主题

21

回帖

257

积分

玉液

积分
25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31 11: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声明
修身为本


修身为本作者:易简
壬辰年甲辰月某日外出遇一中年男子,喜修佛法,闻余不仅通晓方术更兼习儒道释三家精要,辄以同修相称,即云:吾妻素鄙顽冥,对吾参佛所习,乃至牵涉日常生活事业,皆百般阻挠,令时时生苦恼,不知先生有何良策度化吾妻,令生正见,还望赐教。
余答:“《礼记·大学》:“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齐家的意思,是使家族成员能够齐心协力、和睦相处。昔日曾子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那如何修身?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五祖云:“不识本心,修法无益。”
平常人的思维,总摆脱不了有无,是非,真假,小大,生死,对错......。落入二元,难免左右为难;执着立场,肯定观照不全。六祖《坛经》云“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出入即离两边”,这是本心超越二元对立的世俗观,不着阶梯,不着两边的的思维方式,是离相,离言的超越之境。
《金刚经》云: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今日您所言及汝妻顽冥以至烦恼,儒家的曾子云“吾日三省吾身”,所谓的“三”泛指多次。意思是说一天多次反躬内省自己的思想及言行。佛者“觉”也,觉包含两种含义就是“自觉”和“觉他”,“自觉”就是时时关照到自己的内心的思想意识。故清静心一起,儒释殊途同归。学佛就是学“觉”悟,觉悟从“自觉”开始,从二方面角度讲:
一者:《金钢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云:无住者,人之本性,于世间善恶好丑,乃至冤之与亲,言语触刺欺争之时,并将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中,念念不住,即是无缚也。汝今烦恼乃不知过去己逝,当下变化不停,未来未至,当您把过去、现在、未来,前念、今念、后念,念念相续的联系在一起,诚若作茧自缚,故而烦恼连绵纠缠,应思维一切无常,生起正见,自得清净。


二者:受二元观对立的僵化思维桎梏影响。不知执着于阳,就有阴来相应,执着于阴,就有阳来相对,譬如您执着于您所做的事如放生是对的,认为是阳。汝妻吃肉就是错的,认为是阴,非要改变她,不知道一切皆有其因缘时节,犹如杨梅三月方合因缘时节成熟,汝今非要违背其性,以期揠苗助长,如不断的施肥于土,洒水于根枝,用灯火照耀使其在冬天成熟长果,违背自然规律,逆势而为,导致产生各种矛盾对立,在是非烦恼之中纠缠不清,不如跳出阴阳对立的二元观去思维,深入缘起,断诸邪见,随顺自然,为而不执,反躬内省中自觉、觉他,当下即得清净,明心见性。《维摩诘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当跳出阴阳对立二元思维观的时候,念念平等,不着外相,时时以清净本心去观照到自己念头的时候,妄想烦恼一起,即悟菩提,就是在不断的“觉”,不断的“自觉”的过程,就是开悟之道。否则盲修瞎练,难免自欺欺人;悟后起修,时时自觉、觉他不着两边,这个才是真修行。
男子连连称“善。”
六祖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譬若觅兔角。”
对于何谓“禅”,《坛经》云:于一切境上念不起为坐,见本性不乱为禅,外离相为禅,内不乱曰定。禅宗历史悠久,留下来大家耳熟能详的典故颇多,如:“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一苇渡江,达摩面壁,只履西归,慧可断臂,夜付袈裟,以心传心。......”
但禅宗最重要的是思想是破除一切“我执”,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乃至明心见性,直指成佛。主张“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出入即离两边“,就是否定世俗思维中的一切二元对立之相。世间的一切烦恼皆源于思想中二元对立阴阳论,矛盾论,因为执着于有就会有无,执着于空就有实,执着于阴就有阳,执着于得就有失...六祖大师的思维破除了一切边见,明心见性,直指成佛,是不可思议的不二法门。
读书不仅要入得其内,还要出得其外,自在无碍,方能得其精髓。
《坛经》是在中国本土惟一一本称为经的佛书,对于破除众生的无边无量的烦恼,破迷开悟有非常实际的指导意义,故而郑重推荐。

0

主题

65

回帖

418

积分

玉液

积分
418
发表于 2014-5-14 20:5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声明
很有道理,拜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大道家园|手机版|小黑屋|大道家园论坛 ( 备案信息:陕ICP备2022010374号-1 )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398号

GMT+8, 2024-11-24 13:51 , Processed in 0.068004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