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解: (1)有所分乎:脾也属,胃也属土,两者有什么区分吗? (2)阴土逢火则生:指脾土,脾属阴,而火皆属阳,阴阳相互吸引,所以脾土逢火则生,只要是火,都会因为阴阳相互吸引的原因而感到亲近。接受它的火力生化。 (3)阳土必生于君火:君火,心火。只有心火才是堂堂正正的纯阳真火,像天上的太阳一样,万物都受其生化发育。胃如国库只有君王才能支配。脾如公仓,万物都依赖其给养,因此地方官员也能够靠他。 (4)辞之不受乎:推辞不接受,因为地方收入不入皇仓,相火如生胃,胃土必定会感到枯燥,因此推辞而不接受。 (5)相火得之而燔:燔,火力旺盛。这里意为太过旺盛。胃土本身就是喜燥恶湿的阳土,如果再受到意外之火袭击,肯定会感到太过旺盛而难以接受。如咳嗽烧心感。 (6)不若心火得之而乐也:心火为堂堂正正的君王之火,施之于胃土,绝对不会有太过不及的疏漏,因此乐于接受。 (7)与君火无异:心包络是心君的近臣亲信,因此从心包络所生发之火其实就是心君委托其所行,所以和君火无异。 (8)喜火之生:前提是胃土衰,胃土属阳,若衰就是阳虚生寒,火来生土,温中散寒,能不喜吗? (9)恶火之助:原因是胃火盛,如果贪生太过,饮食不节,胃火偏亢,自然不能再助以火力。 (10)胃阳土宜弱不宜强:因为胃是阳土,火气适宜柔弱而不适宜刚强燥动。 (11)胃多气多血之府:因为胃要担任受纳和消化食物的使命,所以蠕动功能和血液循环最丰富。 (12)动则燎原而不可制:胃本身属阳,阳盛火旺,火旺,火旺伤阴。一旦火气燥动而助阳,则火气就会特别旺盛而无法控制。 (13)烁肺以杀子:胃火炽盛,土邪过旺,肺属金,土能生金,但邪土则火气太旺,火能克金,因此烁肺金而杀其子,导致邪气壅塞肺部,生热性哮喘、痰逆、咳嗽,甚至咯血。 (14)焚心以害母:心属火,火生土,所以心为胃土之母,胃火太旺,不但烁肺,而且焚心,有烧灼感可以验证。 (15)焚林竭泽:林,肝木之喻;泽,肾水之比。胃火太旺,不但烁肺金,助心火,焚肝木,并且火旺则水必干涸,必将导致肾水干枯,无力制火,邪火更盛。 (16)水非外水也:病在人身,水也是自身的内脏津液,下文有外水只能暂救以止炎焰,却不能从根本上清除邪火之源头。 (17)必大滋其内水之匮:匮,匮乏,缺少。要治疗胃火炽盛,必须大量地使用滋阴补水之法,以补充体内消耗而匮乏的阴津。内水,就是肾水。 (18)火旺不易灭,水衰难骤生:但是救火之法,仅仅靠运水贮水肯定是不行的,必须用釜底抽薪之法来解决火患,然后才可以灌水滋润。所以下文才有“救焚之法,先泻胃火,后以水济之”。 (19)五脏六腑皆借胃气为生:五脏六腑的营养都来源于胃,因此胃中邪火炽盛才会导致各脏腑受其火邪之伤害。 (20)甘霖优渥:文中所说“火不息则土不安,先熄火后济水”。才会像干旱已久的的土地得到雨露充沛的浇灌一样滋润。 (21)救胃又所以救肾并救各脏腑也:先泻胃火,再滋肾水,火息则各脏腑皆安,滋肾则各脏腑得到灌溉滋润。 (22)调胃之法,以平肝为重:肝木为什么会克胃土,主要还是因为肾水偏枯,水不涵木,肝木枯燥,易生邪火。因此调胃必须平肝,平肝必须滋肾,滋肾必先润肺,肺金得润,多生肾水以涵肝木,又可以制约肝中燥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