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皎,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为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此章对道的描述详细之极。道是无体、无相、无形、无声的,所以才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三者虽然分开阐述,其实道的本体浑然为一体。这个混沌的“一”就是“道”。 有形的物质世界则不同,它有表必有里,有内必有外,有暗必有明,有阴必有阳……。而道体则不同,它上面不明,下面也不暗。它绵绵不绝,随处随时全显全在。它大无不包细无不入,充塞于宇宙天地之间。它是虚无而真实之物。它生万物而不显。此道体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无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此道体本空,无有一法可得,恍惚不定,似有非有,非有而有,空而不空,不空而空,可见道体妙极。 欲修道、证道,必须心领神会,思之则非,议之则错,一不著空,二不著相,至此究竟,妙不可言,其妙极矣! 真修之人,应彻底参悟,要苦修、苦练、苦行。要有诚心、信心、坚心,三心具足,自然达至道体。大智大慧,不求而得,不言而信,不悟而明,运用自如,此即道体也。佛家称本体、妙心、真空。只有它才能生万事万物之妙有。 道体、真空,“可穷造化之源,备事物之理,尽性情之妙”。它不求而得,无为而成,见其未形之先,窥其细微之妙,得其虚空之理,守其至柔之用,不可以“道”更得道,以“体”更得体,那将是“以水洗水,以火烧火”,不明道体的真义。能够知道“古始之道”的人,就是体悟了道的纲纪的人。 道,大无不包,细无不入,无法不知,无法不说,一法不立,一法不弃,万法皆通,万法具备,万法具足。透金石而无痕,入水不溺,入火不焚。贯天贯地贯万物,无所不贯,此即道体,灵知心也! 《注释》(1)“夷、希、微”,无相曰夷;无声曰希;无形曰微。 (2)“致诘”,追究。 (3)“绳绳”渺茫、不清楚。 (4)“道纪”,纪,理也。道的纲纪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