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养生 “五音”的由来 在远古的黄帝时代,有一个叫神农的音乐家,创造了五弦琴,当时用五弦琴弹奏的音乐使用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分别相当于现行简谱的1(do)、2(re)、3(mi)、5(sol)、6(la)。每个音都可以作为主要音形成一种独特风格的调式。古人把五音与五行(土、金、木、火、水)还有人的五脏(脾、肺、肝、心、肾)、五志(思、忧、怒、喜、恐)一一对应起来,然后适当选择和运用“音乐”来影响人体气机的运化,平衡阴阳,调理气血,保持体内气机动态平衡,改善人的健康状况。“乐(樂)”和“药(藥)”在正体字中本来音形义都是几乎相同的。音乐与药物治疗一样,对人体具有调治的能力。 在古代,真正好的中医不用针灸或中药,用音乐。一曲终了,病退人安。 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音疗疾”的理论,《左传》中更说,音乐像药物一样有味道,可以使人百病不生,健康长寿。古代贵族宫廷配备乐队歌者,不纯为了娱乐,还有一项重要作用是用音乐舒神静性、颐养身心。在聆听音乐中让曲调、情志、脏气共鸣互动,达到动荡血脉、通畅精神和心脉的作用。生理学上,当音乐振动与人体内的生理振动(心率、心律、呼吸、血压、脉搏等)相吻合时,就会产生生理共振、共鸣。这就是“五音疗疾”的身心基础。 百病生于气,止于音 这里的“气”不仅是指人的情绪,五脏的脏气也包含其中。每个人自身的身体结构不同,五脏在脏气上有差异,如果运用五行相生、相克之原理,配合不同的音乐,使它们相互制约,就可以使用五音来防病、养身。 音乐有归经、升降浮沉、寒热温凉,具有中草药的各种特性。同样需要炮制,哪怕相同的乐曲,使用不同的配器、节奏、力度、和声等等,彼此配伍,如同中药处方中有君臣佐使的区别一样。 用音乐治疗,有正治(以水克火)和反治(以毒攻毒)之分。例如让情绪兴奋者听平和忧伤的乐曲,是最常用的正治方法,还可以使乐曲与情绪同步,帮听者宣泄过多的不良情绪,例如以如泣如诉的乐曲带走悲伤、以快节奏的音乐发泄过度兴奋的情绪,即为反治。 脾脏喜听宫调式乐曲 这类乐曲风格悠扬沉静,犹如“土”般宽厚结实,可入脾。代表曲《十面埋伏》。暴饮暴食、思虑过度等都会使脾胃负担过重而产生腹胀、便稀、口唇溃疡、肥胖、面黄、疲乏、胃下垂等不适。欣赏该乐曲适宜在进餐期间,或餐后一小时内,在乐曲的刺激下,能有节奏地对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 肺脏喜听商调式乐曲 这类乐曲风格高亢悲壮,铿锵雄伟,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代表曲《阳春白雪》。由于肺和外界接触频繁,污染的空气和各种致病的细菌很容易袭击肺脏,产生咽喉部溃疡疼痛、咳嗽、鼻塞、气喘、感冒等疹状。在下午3点-7点体内肺气较为旺盛时段听。 肝脏喜听角调式乐曲 这类乐曲亲切爽朗,有“木”之特性,可入肝。代表曲《胡笳十八拍》。如果长期被一些烦恼的事情所困惑,肝脏就会使体内本该流动的气处于停滞状态。产生忧郁、易怒、口苦、舌边部溃疡、眼部干涩、胆小、容易受惊吓等现象。可在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晚上7点~11点时段欣赏该曲,有利于克服旺盛的肝气,以免过多的肝气演变成火。 心脏喜听徵调式乐曲 这类乐曲活泼轻松,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代表曲《紫竹调》。如果生活和工作压力大、睡眠减少以及缺少运动等不良因素不断伤害心脏,很容易引起心慌、胸闷、胸痛、烦燥、舌尖部溃疡等症状。晚上睡觉前,听上一段《紫竹调》,让心气平和下来,对补益心脏有较好效果。 肾脏喜听羽调式乐曲 这类乐曲风格清纯、凄切哀怨,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肾。代表曲《梅花三弄》。当身体内的其他器官缺少足够能量时,通常从肾中抽调久而久之,肾的能量就会处于匮乏的状态,从而产生面色黯淡、尿频、腰酸、黎明时分腹泻等现象。上午7点~11点是一天中气温持续走高的时段,在这个时段里,体内的肾气也会受外界的感召,在乐曲的刺激下,可以促使肾中精气隆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