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刘奕成 于 2025-7-11 12:00 编辑 - V: a S1 J7 K$ W
2 H. {: s4 F; w' ?) ` W) Q& v% l
日省:(日省注意要深挖自己每一个念头背后的动机)
2 a* S M1 ~' _& E. y, B* t U
/ V) N, K/ @& s$ ~1 L8 \我发现自己很容易自我膨胀啊。稍有点小成就,不知道从哪儿来的自信,开始觉得自己可以指点别人了。这绝对是元神记忆里的污渍了,其实从小时候开始,我就很要强,甚至要强到了过度贪执于结果,贪执到用分数,量化的比较,如果别人超过了我,我就开始自卑起来,甚至强迫症一般的要努力超过对手,过去就意识到了这种性格和思维习惯的严重问题,所以有意识得去转念,去化解,但是还是不够。现在仔细反思一下很有必要。这种对“我”的贪执,根深蒂固如斯。过去我受不了别人比我强。在学校里,老师都是捧着我们这些好学生,特别在意学习成绩,以至于忽略了很多更重要的东西。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越来越强手如林,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的力不从心,有时候觉得很无力,感觉自己目标太高远了,自己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于是就开始难受,甚至从心理上,把自己划为努力学习型,将来要成为一个事业有成的人。但是现实一次一次打脸,我才慢慢清醒过来,我终究只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个人。就好像一粒尘,混入万尘中,谁能认得出我?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更何况,我根本就没有特别突出的才能。一开始我觉得我美术上有很高的天赋,父亲爱好绘画和书法,我从小耳濡目染,我学美术的基本功,上手都很快,我们几个专门学美术的哥几个,从小学跟一个初中美术老师学专业的绘画,我算是最出色的,我刚去的时候,忘了是几年级了,很小,他们有几个初中生,其中一个看了我画的画,受了刺激不再学习画画了。那时候我虽然从没有表现出来,甚至有些稀里糊涂,别人讲这件事,我还暗自得意呢。现在想想,这算什么呢?可能有些天赋,但是拿自己擅长的和别人不擅长的去比较,本身就没有意义,更何况,后来我发现这个世界上画画比我画的好的简直不要太多,有些人的天赋是你望尘莫及的,而且还特别勤奋,跟人家比,我这点小“聪明”简直是小巫见大巫。现在再回想一下,其实我和任何人去比较本身,就是一种二元对立,在我的后天元神的能力范围内,让识神按照最极限演化下的二元对立。越是极致的演化,越是让人贪执于这种对立,这种分别心便越来越根深蒂固。而且,每个人的命运是完全不同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承负轨迹。去拿这个承负的某个点,去比较另一个承负的某个点,意义何在呢?所以这完全是妄念,一念生而不觉,而生万万念。念和象是对应的,破象的过程也是去念的过程。看学习无为法的师兄的分享,了解了一点无为法的破象,感觉这些就是相通的地方。易的作用,就是把万事万物,都归类到卦象,卦象本就生于虚空,万事万物便空寂虚无了,识神也彻底没有用了。是不是这样呢?等我将来有机会要学习一下一探究竟。4 S% [/ I3 g- n. z) F) Z* O
通过把自己的心掰开了揉碎了,彻底打开来,把心里一切的阴暗的东西都拿出来,让阳光晒一晒,什么心理疾病就都不复存在了。所以,我要敢于袒露心声,和值得信赖的朋友,家人,和理念相通的人。更要对自己诚实,用一颗真心对万事万物。没有真,又谈何真常应物呢?1 ~4 V Q" I& o4 b4 o( v( }7 q* l
当然,跟不了解自己的人不能多讲,要学会韬光养晦,不露锋芒,明哲保身,和光同尘,混世融俗。
5 y3 A% L2 k% {. \4 g7 }6 d- L
& l9 ~% {' @+ {4 h摘:如何真正地行善?行善的目的是为了真正地帮助别人,而不是为了自己积累功德而行善。虽然,行善可以增加福德,但是我们不要为了得到福德而去做好事,这样虽然也能得到福德,但是和真心去帮助别人的真行善相比,其所得的福德则少了很多。所以,我们行善的目的和出发点,一定是真心地帮助别人,是发自内心的,没有其它的非分只想,这样才的善才是真善,也是行善的真谛。
& l& K0 V& u* ~# O7 a5 D7 U《了凡四训》:“根心者真,袭迹者假。” 意思就是发自内心的行善,如果只是装装样子,就是假的!
; |9 K: K: e) R2 k6 i0 M色是少年第一关,此关打不过,任他高才绝学,都无受用,盖万事以身为本。血肉之躯,所以能长有者,曰精日气日血,血为阴,气为阳,阴阳之凝结者为精。精合乎骨髓,上通髓海,下贯尾闾,人身之至宝
9 c: {& Q3 ^& T6 Z《易传·文言传·坤文言》原句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X: U: Q; x7 a% K2 R) p* ]! W
随着国力的增强、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的健康水平却在下降,中风、糖尿病、癌症,诸多疑难杂症的罹患率逐年上升。
9 q1 _, |: [. k" T, m2 g这里有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男女关系混乱极为严重地伤害了人们的健康。
6 U8 l9 b2 ~) \% p% J0 e3 S3 h2 V古人将性欲泛滥、淫乱意淫叫做“相火妄动”。按照中医理论,身体里火有两种,一种是君火,一种是相火。人体的火气,君主应该当主位,宰相应该起辅佐作用。相火妄动,就会耗伤人们的阴精,导致疾病重重。& C. e1 p+ c, S( _9 e! w6 y: E3 k
持咒——净化心意——呈现本心,由此感召先天一炁。1 q( G: O9 F0 ^& ^2 @
+ q7 n1 @* p3 j" ?) W
录: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 X9 X9 q3 ~$ E% \: h. O" E( c天地间生生化化,变动不拘者,全凭此一元真气,主持其间。上柱天,下柱地,中通人物,无有或外者焉。此气之浑浑沦沦,主宰万物,有条不紊者曰理。此气之浩浩荡荡,弥纶万有,宛转流通者曰气。理气合一曰仁。故先儒曰:“仁者人欲尽净,天理流行,无一毫人为之伪。”又曰:“生生之谓仁。”要之,仁者如果木之有仁,其间生理生气,无不完具。天地生万物,圣人养万民,无非此理此气为之贯通,夫岂区区于事为见耶?故太上设言以明道曰:向使天地无此一腔生气,惟有春夏秋冬寒暑温凉之教,以往来运度,则万物无所禀赋,气何由受,形何由成?其视万物也,不啻刍狗之轻,毫不足珍重者然,有日见其消磨而已。又使圣人无此真元心体,惟仗公卿僚寀,文诰法制之颁,以训戒凡民,则草野无由观感,人何以化、家何以足?真是视斯民如刍狗之贱,全不关痛痒者然,有日见其摧残而已。顾何以天地无心,而风云雨露,无物不包含个中?圣人忘言,而辅相裁成,无人不嬉游宇内?足见天地圣人,皆本此一元真气,贯注乎民物之间——虽有剥削,亦有生成;虽有刑威,亦有德化。是天地圣人之不仁,正天地圣人仁之至处。人不知圣,盍观天地:上浮为天,下凝为地,其中空洞了明,浑无事物,不过一开一阖,犹橐之无底,龠之相通,浑浩流转,毫不障碍焉。当其虚而无物也,固随气机之升沉,而不挠不屈,及其动而为声也,亦听人物之变化,而愈出愈奇。以观天地,无异橐龠。圣人又岂外是乎?学者守中抱一,空空无迹,浩浩无垠,藏之愈深,发之愈溥。以视言堂满堂,言室满室者,相隔不啻天渊。彼以言设教,以教有尽,何若宝吾之精,裕吾之气,神游象外,气注规中,而无一肤一发不周流遍及之为得也。甚矣!守中之学,诚修身之要道也。此是一元真气,修身在此,治世亦在此。除此以外,所谓制度法则,犹取鱼兔之筌蹄也。鱼兔必假筌蹄而得,谓取鱼兔不用筌蹄不可,谓筌蹄即鱼兔亦不可。金丹大道,如采阳补阴,前行短、后行长;玉液小还、金液大还,皆是取鱼兔之筌蹄,若竟视为道源,差毫厘而谬千里矣。惟此元气无声无臭,无象无形,天地人物公共之生气,学者修炼,必寻得此一件丹头,方不空烧空炼。否则,炼精、炼气、炼神、炼虚,皆属无本之学。一任童而习之,到老犹无成焉。太上教人从守中用功:而消息在橐侖,学人须自探讨!章内“不仁”二字是设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