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俞圣仪
晨光熹微中,收到师兄寄来的大道家园生命学经典——《文始真解大佩服》与《列氏虚空应无痕》。翻阅着这些承载着数千年智慧的文字,泪水不自觉滑落。这些经典,恰似暗夜中的明灯,照亮了我多年寻觅的道途;又如久旱后的甘霖,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今将所感所悟付诸笔端,愿与有缘人共勉,同证大道。
《列子·天瑞》开篇即言:"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黄帝、老子、《易经》一脉相承的智慧早已揭示:这繁华世界如同流水,无一时一刻不在变化之中。我们执着的成功喜悦、亲人团聚、爱情美满,不过是无常长河中的几朵浪花,转瞬即逝。在大道家园黄紫檀老师的悉心启迪下,我方始明白,世人所谓的快乐,实则是短暂痛苦间隙的错觉,如同《列氏虚空应无痕》中所说的"有象皆假,惟此是真"。真正的快乐,是超越二元对立的永恒安宁,是回归至精原地的自在逍遥。
我们常在尘世劳碌中怀念童年的纯真,正因为经历了太多的得到与失去、聚合与分离。《列子·黄帝》中描述华胥氏之国的民众"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这种天真自然的状态,正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本真的渴望。可悲的是,即便在痛苦中浸泡多年,多数人仍执迷不悟,紧抓着名利情爱不放。那些最终觉醒的,往往是在经历彻骨之痛后,无路可走,才转向大道,寻求真正的解脱。
在诸多修行障碍中,淫邪之念尤为深重。《列子·杨朱》中虽言"从心而动,不违自然",然此"自然"乃是指回归本性的天真状态,而非放纵欲望。现代人往往误解道家思想,以为可以恣情纵欲,实则大谬。真正的道家修炼,首重保精固气,戒除淫邪。《黄帝内经》云:"精气夺则虚",淫欲过度,必损元精,元精损则元气衰,元气衰则元神散。此乃修行之大忌,亦是诸多病苦之源。
我曾深陷抑郁的泥潭,那些日子里,天地失色,万物无光,甚至动过离世的念头。现在想来,那正是《列子·周穆王》中所说的"意迷精丧"的状态。究其根源,除了世事困扰外,更与年少时不慎,沉迷淫邪之念有关。那时不知,每一次淫念生起,都在消耗先天元精;每一次邪思萌动,都在损伤纯阳之体。待到精气耗损殆尽,便是身心俱疲、万念俱灰之时。
幸而祖师的慈悲接引,让我找到了人生的真方向——学会放下执着,静心持诵"太乙心咒"。那些日子,孤独、痛苦、阴郁如影随形,却也成了我觉醒的契机。每当夜深人静,我独自持咒,仿佛能感受到历代祖师护持的力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更重要的是,通过持咒修心,我渐渐能够降服淫邪之念,体会到"精满不思淫"的真实境界。
《列子·仲尼》中,孔子谓颜回曰:"嗜欲深者天机浅。"淫欲作为最深的嗜欲,最能蒙蔽人的天机智慧。我在修行过程中深切体会到,每当淫念生起时,心境便如浊水般混浊;而当戒除淫念,保持身心清静时,智慧便如明镜般清澈。这种体验,虽远远达不到与《列子·黄帝》中描述的"心凝形释"的境界,但也遥相呼应。
自幼心高气傲的我,从未想过会被如此深重的痛苦笼罩。如今回想,这正是《列子·力命》所说的"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虽然当时怨天尤人,但祖师真人从未舍弃,一步步护持我走出困境。每念及此,感激之情油然而生——祖师视众生如子女,无时无刻不在以慈悲之心度化我们。正如《列子·黄帝》中商丘开因至诚而水火不侵,我们对大道的信心,就是最强大的护身法宝。
然而众生多迷啊!执着于幻象,看不见真相。《列子·仲尼》中说:"目将眇者,先睹秋毫;耳将聋者,先闻蚋飞。"我们往往要到失去时,才懂得珍惜。任凭"天道承负"的铁律牵引,即便成道真人频频显化,我们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直到报应现前,才恍然记起祖师的教诲,可惜为时已晚。即便如此,祖师依然欢喜,因为迷途知返总比执迷不悟要好。最可悲的是那些至死不悟者,病入膏肓仍不知回头。
在诸多执迷中,对淫欲的执着最为普遍,也最为害人。现代社会中,色情信息泛滥,淫邪之风盛行,不知有多少人因此损耗精气,折损福德。《列子·天瑞》明确指出:"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淫欲过度,不仅损伤肉身,更会耗散先天精神。我在医院工作时,见过太多因纵欲过度而导致的各种疾病:肾精亏虚、腰膝酸软、记忆力减退、免疫力下降,这些都是淫邪带来的直接恶果。
因父母皆从医,我自幼在医院长大,目睹了太多病痛苦难。手术室里,尽管蒙着白布,仍可见一管管鲜血被抽出;尽管注射了麻药,病人依然痛苦呻吟。曾见一位手部受伤的患者,被牢牢固定在手术台上,十指连心之痛让他惨叫不止,此情此景至今历历在目。《列子·天瑞》云:"形,必终者也。"众生的痛苦,归根结底源于对情欲的执着。若不造恶孽,勤勉修持,何以至此?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男科疾病、妇科疾病,都与淫邪有直接关系。我曾见过一位年轻患者,因长期沉迷手淫,导致肾气衰败,未老先衰,二十多岁的年纪却有着五六十岁的身体状态。这让我想起《列子·杨朱》中的警示:"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这里的"不损一毫",首先就是要保全自己的精气,不因淫欲而损耗分毫。
在医院里,触目惊心的场面比比皆是。烧伤患者皮肤溃烂,面目全非;截肢者断肢处血肉模糊。如果我们设身处地,如何承受这身心双重折磨?这让我想起《列子·汤问》中扁鹊换心的故事,纵有神医妙手,也难改命运定数。世事无常,灾难痛苦离我们并不遥远。如我外公,晚年儿孙绕膝,生活无忧,却因突发脑溢血从此卧床。初时昏迷呓语,醒来后虽能勉强行走,却再也回不到从前。怨气郁结,郁郁寡欢,最后竟至卧床不起,瘦骨嶙峋,褥疮满身。这就是《列子·天瑞》所说的"老耄"阶段,"体将休焉,物莫先焉"。
值得深思的是,许多老年病的根源,往往可以追溯到年轻时的纵欲无度。《黄帝内经》明确指出:"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故半百而衰也。"可见戒除淫邪,不仅关乎当下的身心健康,更关系到晚年的生活质量。
父亲作为医学专家告诉我,器官衰退导致的脑溢血等疾病是衰老的必然。我们也终将老去,面临同样的境遇。后来我为外公录制"太乙心咒",他如获至宝,终日持诵。人总是要到灾难临头才知悔悟,何其可悲!这让我想起《列子·说符》中那个见宝玉而不知的郑人,我们往往也是如此,身在宝山不识宝。我们这些有缘闻道者,当奋进不懈,切莫以为来日方长。记得初中时,一位同学的舅舅年仅三四十,过年时突然晕倒,次日便因脑溢血离世。死亡如此之近,正如《列子·天瑞》所言:"死之与生,一往一反。"
现代人疾病繁多,我在父亲办公室两小时内,就见到四五位糖尿病患者,严重者腿部肿胀无法行走。糖尿病这类"富贵病",多因饮食无度所致。若不及早节制,待到并发症发作,腿烂眼盲,悔之晚矣。这印证了《列子·杨朱》中的教诲:"生民之不得休息,为四事故:一为寿,二为名,三为位,四为货。"我们为这些外在之物耗尽了精气神,最终伤害的是自己的身心。曾见一位三高患者,女儿每日炖鸡汤,她每餐能食一整只鸡。父亲劝诫其要吃素,反遭反驳:"我妈妈就爱吃鸡。"众生的固执,由此可见一斑。这恰如《列子·黄帝》中那个"好沤鸟者",一旦心存机心,连海鸥都会远离。
《列子·汤问》揭示:"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从天道承负的角度看,地球生物种类数以百万计,得人身之难,如同盲龟遇浮木。我们既得人身,又值遇道法,实乃无量劫修来的福分,岂可虚掷?《列子·天瑞》中林类年且百岁而能行歌拾穗,正是因他悟得生死一如的道理。我们当以他为榜样,珍惜此生,勤勉修道。
在修行道路上,戒除淫邪是基础,也是关键。正如《列子·黄帝》中列子经过九年修炼方得"心凝形释",我们也需要通过持戒修心,逐步净化心意。具体而言,首先要远离一切淫秽信息,保持六根清静;其次要节制欲望,避免过度;最后要通过修行,转化性能量,使其升华。这个过程,正如《列子·周穆王》中所说的"破象"功夫,要破除对淫欲的执着,认识到它的虚幻本质。
想必每个人身边都有因癌症等病痛死去的亲人,也见过街头乞讨的流浪者。我们不应只是同情或蔑视,而应认识到:在无常面前,众生平等。今日的我们,可能就是明日的他们。《列子·仲尼》中孔子谓颜回曰:"汝弗知乎?夫至信之人,可以感物也。"《太上感应篇》教诲:"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当悔过自新,早日回头。天上飞鸟、水中游鱼、地上走兽,皆有灵性,知苦痛,懂恐惧。若能换位思考,当知杀生食肉之过。正如《列子·黄帝》所说:"禽兽之智有自然与人童者。"我们都从大道家园中来,本是同根生的兄弟姐妹。
我以亲身经历证明,学习生命学的利益真实不虚。修学以来,心地渐趋善良,家庭日益和睦,恶梦减少,人际关系融洽。以往小病不断,修持"太乙心咒"半年后,感冒少了,手脚暖了,更重要的是心胸开阔了,懂得了感恩。这种转变,正是《列子·黄帝》中列子经过九年修炼后"封戎无痕"的初始。更有众多善缘相助,共赴道途,如《列子·汤问》中伯牙鼓琴遇知音,我们在修行路上也需要良师益友的扶持。
特别要强调的是,戒除淫邪后,身心发生的积极变化。当我真正下决心戒除淫念后,不仅身体状况明显改善,精气神日益充沛,更重要的是心境变得平和安宁,智慧得以开启。这种体验,与《列子·天瑞》中描述的"纯气之守"的境界颇为相似。通过持咒、修心、戒淫,我们确实可以逐步回归到生命的本真状态。
《列氏虚空应无痕》中,列子历经九重境界,从"心不敢念是非"到"封戎无痕",最终证得大自在。我相信,历代祖师与无量成道者,正在大道家园的中央,如慈父慈母般,殷切期盼着我们这些流浪的游子归来。那里的景象,或许就如《列子·黄帝》中描述的华胥氏之国:"阴阳常调,日月常明,四时常若,风雨常均",是一个真正永恒的净土。
在这个回归的过程中,戒除淫邪是必经之路。正如《列子·杨朱》所说:"从心而动,不违自然所好。"这里的"心"是本来清静的本心,"自然"是大道运行的自然规律。当我们戒除淫邪,净化身心,就能逐步回归到这个本然状态,与道合一。
莫待苦海沉沦时,方知觉醒是归途。愿你我破迷开悟,同赴无极之野,回归永恒的家园。让我们铭记《列子·天瑞》中的教诲:"不生者疑独,不化者往复。"唯有回归那独一无二的至精源头,才能获得真正的逍遥与长生。在这条回归之路上,戒除淫邪,保全精气,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重视的修行基础。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身心的转化,最终回归大道家园,与历代祖师同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