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01|回复: 0

道法自然,戒淫归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7 天前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声明
1756041325858_edit_9852645964416.jpg

文/李创

天地之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生也,本于精气神三宝相融相守,乃能形与神俱,尽终天年。而今世风日下,淫邪泛滥,色情之害犹如无形之鸩毒,侵蚀人心,败坏道德,其危害之深广,甚于毒品,尤以青少年为甚。本文将从道家文化视角,以无为法为指导,深入剖析色情成瘾之机理,指明戒治之道。

一、多巴胺之劫:顺欲则害生,逆欲则功成。

现代科学发现,色情片与毒品皆能激活大脑奖励系统,释放大量多巴胺,产生短暂强烈快感。快感过后,多巴胺水平骤降,形成巨大落差,使人陷入极度空虚。长期以往,兴奋阈值不断提高,需更极端刺激方能满足,终致心理变态,乃至走上犯罪道路。

《道德经》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此谓外欲过度,则内德受损。

色情之刺激,正是“五色”之极,令人目盲心狂。道家强调“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非是压抑人性,而是知足知止,以保全先天真性。多巴胺之劫,实为欲念失控,真精耗散之象。顺此欲念而行,则如顺流而下,愈趋愈下;逆此欲念而戒,则如逆水行舟,虽难却功大。

二、易得性之祸:不劳而获,德之贼也。

毒品价昂难得,色情却几乎零成本易得。此易得性使人更易沉迷,陷入“不劳而获”之快感陷阱。《道德经》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色情之易得,正迎合人之贪欲与怠惰,使人迷而忘返。

庄子谓“嗜欲深者天机浅”,此等不劳而获之快感,使人荒废正业,懈怠人生。生活中诸事,皆需付出方有收获,唯色情手淫,轻易可得强烈快感。一旦沉迷,则对正当事业提不起兴趣,丧失进取之心。此即“德之贼也”,贼害人之德性,使人堕落而不自知。

无为法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为,不强求,顺应自然之道。戒色淫亦当如此,非强力压制,而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充实精神世界,自然淡化欲念。如《道德经》言:“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以淡然之心对待欲望,不强化不禁忌,使欲念自然消退。
1756014505227_edit_5487066657436.jpg
三、隐蔽性之危:阴邪窃真,神不知鬼不觉。

色情成瘾极具隐蔽性,难以启齿,不易察觉,直至人际关系和生活受严重影响,方才暴露。此正如《黄帝阴符经》所言:“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色情之害,悄无声息,潜侵暗蚀,待发觉时,已深陷泥淖。

毒品成瘾,身体有强烈戒断反应,而色情成瘾,身体反应不明显,但心理依赖极重。且色情信息无处不在,网络、影视、广告,乃至穿着暴露者,皆可成为诱因,令人防不胜防。此正如道家所言“阴邪”,阴柔难察,却窃人真阳,耗人精气。

《道德经》云:“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色情之隐蔽柔缓,正能无声穿透人之心理防线。戒除之道,在于“致虚极,守静笃”,通过虚静之心,观照自身念起念落,不随不拒,则阴邪自消。

四、精耗神散:青少年之殇,先天之本溃。

色情成瘾于青少年危害尤烈。初中男生课堂手淫,高中学生课堂看片,诸多年轻人熬夜看黄片至凌晨,睡醒续看,肾精滥泄,体质脑力急剧下降。正值发育之时,如此自戕,必致百病丛生,脑乱神昏。

道家极度珍视“精、气、神”,视为人身三宝,尤其是“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黄帝内经》云:“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色情手淫,耗泄的正是所藏之精。精亏则气衰,气衰则神散,精竭人亡。青少年肾精本应充盈涵养,以助生长发育,却滥泄于淫邪,岂不令人痛心?

《道德经》曰:“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赤子精全气足神旺,故能百害不侵。今之青少年,自耗其精,自损其气,自散其神,岂非自招灾殃?戒淫邪即是保精养气存神,复返赤子之心。

五、心性蚀变:良心泯灭,道德沦亡。

色情不仅毁身,更摧毁心灵。乱搞、同性性行为、乱伦、重口味等内容,潜入潜意识,干扰意志行为,使人良心泯灭,内心阴暗,淫念不断,无法正常交流,性格孤僻极端暴躁,为满足色欲而偷拍、性骚扰、约炮、强奸,无恶不作。

《道德经》云:“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色情正是大伪之极,使人背离大道,丧失仁义。道家追求的是“返璞归真”,恢复人本来的清静元神。色情之秽染,恰与此背道而驰,使人沉溺伪幻,迷失真我。
mmexport1756099513641_edit_1230802504321.jpg
六、无为戒断:顺其自然,归根复命。

电视剧《黑冰》有言,人可控制行为,却控制不了肝脏分泌多少酶、胰脏分泌多少胰岛素、心跳血压乃至潜意识。色情亦然,人控制不了多巴胺分泌导致上瘾。故对于色情成瘾,唯有彻底戒断方是活路。

然如何戒断?道家无为法给出智慧:不是强行压抑,而是顺其自然,转移升华。《道德经》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戒色淫亦是“为道日损”之功,日渐减少欲念,终至无心于淫。

具体而言,首当“塞其兑,闭其门”,减少接触色情信息之渠道,净化环境。次当“虚其心,实其腹”,通过读书、运动、静坐等充实生活,弱化淫念。再当“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培养朴素生活方式,降低欲望水平。

最重要是“守静笃”,致虚守静,观照心念。淫念起时,不随之而去,亦不强力压制,只是观照,知其虚妄不实,自然消散。此即“无为而无不为”,不戒而戒,自然戒除。

《清静经》云:“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戒色淫之本,在于清静心神,遣除欲念。如此则精固气足神全,身心康泰,道德日进。

结语

色情之害,深于毒品,因其易得、隐蔽、毁身败德,尤害青少年。然戒除之道,非在强力,而在自然。以道家无为法为指导,顺其自然,清心寡欲,保精养气存神,则淫邪不戒自除,人复归于清净自然之本真。

《道德经》曰:“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知常之道,即是知自然之道,知戒淫之道。人能知常容,则心包太虚;能公能王,则德配天地;与天道合一,则没身不殆。戒淫归真,即是归根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愿世人皆明此理,戒淫邪,归清静,得真常之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大道家园|手机版|小黑屋|大道家园论坛 ( 备案信息:陕ICP备2022010374号-1 )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398号

GMT+8, 2025-9-1 08:03 , Processed in 0.071055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