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省:(日省注意要深挖自己每一个念头背后的动机)4 A' H9 k) w: {* Y/ V5 s: u6 d
今早练功坐后有勃起,很容易生淫念,太乙救苦天尊,持咒,收提阴跷,平复。目前就是特别想学一些术,就是道医,为了了解这些,晚上11点睡,早晨虽然能起来练功,但是上午会困,要眯一会儿。* F5 o- N( d8 l0 e% P9 |) q# ~
有点贪执于术了,因为特别想学道医,给父母治病,尤其是我妈,身体太差了,如果能学成就好了,可以给他们疗愈。( \2 a3 E: t$ d3 M `. H
道为体,为本。术为用,为末。主次还是清楚的,练功尽可能每天坚持。学习放在次要的位置。
h2 ^- a4 I9 U7 f3 j% f6 _一人得道,九祖超脱。希望能从我这代实现。
! F+ J6 H7 `4 ]8 d绵绵若存,用之不勤。3 D( l' O; [" z2 V; W
话说回来,道医的很多东西是有效的,比如祝由远程疗愈,可能是因为最近练功积累的原因,确实有明显的感觉,气动的感觉,肚皮在颤动。但是,我对象看了两遍都没任何感觉。
8 k; m$ T+ X8 \# ~但是,也有它的局限处,比如看的这个道医课程,里面有很多象,这在至道里恰好是要破除的东西。山医命相卜这五术里有很多象,但是又确实有效,有效的原因,是合了道,一炁化万物,万物本来就是先天一炁所化,是一个整体,本身互相是有联系的。
) E9 b2 ]' }9 \1 f所以“文始最高”,单从破象这个层面来看,文始的境界,可以说其它法脉望尘莫及。& D* T- D+ ]3 ~* u
每天工作的环境是一个大办公室,好多人在工作,人头攒动,各种电话联系业务的声音,讨论的声音,放松嬉笑的声音,不绝于耳,很少有很安静的时候。要是沉浸其中,确实耗气血,所以在空闲的时候,我会闭目养神,默念元音,配合呼吸,尽可能让自己的神独立开来,不被外界干扰。有时候会进入一种静的状态。在红尘中修炼,更能检验这颗心是不是真的修好了,各种分别心,觉知起来,慢慢去断念。
2 U9 ?" y$ J' Z! u道医课程里也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位祖师,其座下徒弟,对修行环境太苦太破不满,这位祖师遂说:“如果是来做客的,我可以好吃好喝伺候,但是如果是来修行的,那滚回去,没有什么好说的。”这里蕴含的道理,就是说人们总是强调环境,但是其实境由心生,环境其实在心里,心不修,环境再好也无济于事。
0 I" _" M$ s; W' r" T" s( K. a: O& P6 ^, A+ u1 P9 ^
摘:
" I! f. T0 K8 `1 V2 V o2 u意淫的深层危害:/ i* @6 C6 ]1 ~- P# ?
1.心灵腐蚀。长期沉浸于扭曲的性幻想(尤其涉及亲近关系对象),会摧毁道德底线与共情能力,使人陷入自我厌恶与精神分裂状态,最终模糊人伦界限。
! x# p k# Z) J( e: n# O1 w2.认知功能退化。强迫性幻想占据心智资源,导致专注力、记忆力及现实判断力衰退,削弱学习与社交能力,使人脱离真实世界。 - ]* v+ v. g* t$ w3 _7 {$ n
3.负能量循环。隐秘的羞耻感滋生自我攻击,转化为暴躁情绪或抑郁倾向;心理能量持续内耗,形成「幻想-自责-更依赖幻想」的恶性循环。
- T- {3 C V! s5 o" w" f4.关系异化。将真实人际关系物化为欲望符号(如亲友、师生),破坏信任基础,导致情感联结能力丧失,陷入孤立。 & l6 j0 W( I9 y0 i
5.对于修行人而言,意淫更是障碍其洞察本心的巨大陷阱,是蒙在心灵明镜上的厚厚灰尘!# }4 P" k' N4 J, r) f/ `3 o
0 C. D+ M1 g# d+ d9 \
录: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l) |% R1 n7 [8 ?' A7 M
世之营营逐逐,驰心于声色货利之场,极目遐观,爽心悦口者,非以此中佳境诚足乐耶?孰知人世之乐,其乐有限;惟吾心之乐,其乐无穷。又况乐之所在,即忧之所在。有益于身者,即有损于心。如五彩之章施,其色光华,其文灿烂,谁不见之而色喜、望之而神惊?讵知目之所注,神即眩焉。人生精力,能有几何?似此留心物色,纵性怡情,以为美观,未有不气阻神销,胸怀缭乱,而目反为之盲也。故曰“五色令人目盲”,诚至论也。至若丝桐之韵、筲管之声,古圣亦所不废;胡昏庸之子,昵女乐,比歌童,竭一己之精神,取片时之欢乐!究之曲调未终,铿锵犹在,而耳灵之内蕴者,尽驰于外,而耳反为之聋矣。故曰“五音令人耳聋”。他如口之于味,甘脂调和,浓淡适节,圣人亦所必需;无如饕餮者流,贪口腹,好滋味,嘉淆满座,异物充厨,虽一蓍数金,一餐万费不辞。其亦知利于口者,不利于心乎?况人心中有无限至味,不肥腯而自甘,不膏梁而自饱,彼徒资餍饫者,亦只求适口焉耳。故曰“五味令人口爽”。若夫田猎一事,古帝王原为生民除残去害,乐业安耕起见;后世之人,从禽从兽,于猎于田,专以走狗为事,甚至燎原遍野,纵犬搜山,直使无辜之蛇蝎昆虫,受害不少。更有逞残暴,伤物命,专杀害以为生涯,毫不隐痛;卒之天道好还,冥刑不贷,一转瞬间,而祸患随之矣。又况驰骋田猎时,即暴戾性天之时,其身狂,其心亦狂,太上所以有“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之戒也。再者,异采珍奇,帝王不寓于目,所以风醇俗美,群相安于无事之天。后人以奇异为尚,于是百计经营,千方打算,半生精气,尽销磨于货物之中。讵知己之所羡人亦羡之,以其羡者而独有诸己,此劫夺之风所由日炽也。古云:“匹夫无罪,怀譬其罪。”是知藏愈厚祸弥深,洵不诬也。即使急力防闲,多方保护,而神天不佑,终亦必亡而已矣。人生性命而重,一旦魄散魂飞,货财安在?何不重内而轻外耶?太上所以有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谆谆为世告也。是以有道高人,虚其心以养性,实其腹以立命;知先天一气,生则随来,死则随去,为吾身不坏之至宝,一心专注于此,而外来一切,皆若浮云——所以虚灵不昧,若受人间禋祀,或为天上真宰,至今犹怊然耳目也。试问舜琴牙味,赵譬齐庐,今犹有存焉者乎?早已湮没无闻矣!是知物有尽而道无尽,人有穷而道无穷。人欲长生,须将人物之有限者置之,性命之无形者修之,庶知所轻重也。呜呼,非见大识卓之君子,乌能去彼而取此耶?教人修身大旨,原与尘世相反,须知世人之所好者,道家之所恶;世人之所贪者,道家之所弃。盖声色货利,百般美好,虽有利于人身,究无利于人心;又况人心一贪,人身即不和焉。惟性命一事,似无形无象,不足为人身贵者。若能去其外诱,充其本然,一心修炼,毫不外求,卒之功成德备,长生之道在是矣。天下一切宝贵,孰有过于此乎?但恐立志不坚,进道不勇,理欲杂乘,天人迭起,遂难造于其极。愿后之学者,始则闲邪存诚,继则炼铅伏汞,及至返本还原,抱朴归真,又何难上与仙人为伍耶?是以圣人修内不修外,为腹不为目,去彼存此,予以一志凝神,尽性立命,岂不高出尘世之荣华万万倍乎?$ F# M( v# k: }. i
' S5 Q: f k; g* y7 v4 w
& i# A, n+ A+ \& [
实修:. q* b! R7 J; U5 V& k7 E
早晨静坐1小时,观祖窍10分钟。卧功一遍。昨晚,卧功一遍,站功快速过了一遍。
+ y+ V) u3 i* ]" v8 e今天打坐感觉不如昨天静,可能与睡的少有关系,慢慢来吧,坚持。不论是否有进步,都不能急躁。
! `. Q' v9 |3 D( I! V' \
, D# z, a6 ^: F4 e$ x(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