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河北—无为

转载:大道行—王力平先生的修炼经历(连载中)

[复制链接]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2 12: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声明
《大道行》之精选(四十九)
训练天目穴的办法又叫“拉性线”。其办法是,收心、静坐、调身、调息后,抬头往前看,慢慢把远方的景物用神光收回,收到天目穴的“穴”,再往里收,收到“目”,再往里收,收到“天”。再返过来把神光迅速送出,送到极远的地方,送到天边。如此反复两次,最后收到“天”这个地方。“天”又叫“后天镜”,是一个反射面,神光从这里反射下去。
以后就可以在大脑中进行构思,构思一个景、一个物、一件美好的东西。构思出来的东西有形无质。然后闭目往前看,实际上是在炁的推动下把这个形象通过天目穴往外送。开始训练时空空如也,无形无质,什么也看不见。到后来就渐渐地有形象了,随着功力的提高,这形象也渐变得完整、清晰,并且可以移动,可远可近,可大可小。形象虽有,但伸手一抓一摸,却什么也没有。
性线拉出,天目穴炼成以后,就可从这个通道送形、收形、送光、收光,思维、精神等就可以跑出大脑之外,而进入身外宇宙,从而无限地扩展了思维、精神的活动空间。这时,人们对于外界的感觉能力就不同于以前,可以感觉常人的五官感觉不到的东西,透视和内视功能就是这样训练出来的。到了这一步,修炼者感知的世界同常人感知的世界就不大一样了,两者的思维和语言也有了明显的区别。修炼者对宇宙的观察比常人更加丰富、完整、深刻,其认识也更加靠近事物的本质。
到了这个层次上,宇宙存在的四种形式:有形有质、有形无质、有质无形、无形无质,在修炼者看来不仅确实存在,而且是互相转化的。在修炼者看来,常人把宇宙局限于五官感知的范围之内是多么狭小,即使他们借助现代科学仪器的帮助把感知世界大为扩大了,也仍是局限在一个狭小的框框之内。
思维可以由无形无质变为有形无质,还可以变成有形有质。
思维可以不借助语言、文字及其普通载体而借助“神光”传送出去。人可以作跨时空的遥感。
这些事情可能吗?
人体自发的特异功能且不去说它,依靠人体修炼的办法而自觉地上升到这一步,按照全真龙门派的历史,至少在一千年以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功理功法和实践了。
人类文明是向前发展的,但只是在有些方面向前进步了,而在有些方面却是向后倒退了。后人不是在所有方面都超过了前人。“八仙”中的张果老深悟此理,他总是倒骑在驴背之上,为的是不向前看,而向后看,他仰慕和学习那有更高境界和大作为的古人。
师徒四人于吕祖洞内打坐,体验在这个地方下丹田在人体上的位置。经过几天观察体验,四人均明显感到修命线已缓缓上升,在脐下一寸三处稳定下来。在抚顺修炼,下丹田则要往下一点。王力平已体悟到人体与地球的对应关系。他更体悟到“天人合一”的哲理太深邃了,用修炼的办法是破解人体之秘和宇宙之秘的简便途径。
在楼观的日子里,王力平上了一堂大课,上课的尊师,就是老子和吕祖。王力平于大道有了更深的体悟。
道,这是宇宙和人生之至宝。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2 12: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行》之精选(五十)
师徒四人离别楼观,越秦岭,涉汉水,穿过米仓山,进入四川盆地。
    一路山高水深,道险路峻,这在四人皆无难处。但见群山峥嵘,飞湍瀑直,
枯松倒挂,鸟啼猿鸣,若置身世外,四人甚觉开心。
进四川之后,仍沿盆周山地往西南方向云游,数日即达青城。
青城山在四川灌县西南,因青山四合,状若城廓,故名。黄帝封此山为五岳丈人,故又名丈人山。为道家十大洞天之一。号曰:宝仙九室洞天。历代神仙,如张道陵、范长生、孙思邈、杜光庭等,皆曾隐修于此。四人于丈人观、长生观、天师洞、白云溪等处游览一过,也访不到道友,即离开青城,朝峨眉方向走去。
远望峨眉,绿苍苍,雾茫茫,笼罩着一种神秘而圣洁的气氛。
峨眉自岷山绵延而来,突起大峨、中峨、小峨三座秀丽挺拔的山峰,气势不凡。因山势逶迤,如螓首娥眉,细而长,美而艳,故名。峨眉为道家三十六洞天之一,称“虚灵洞天”、“灵陵太妙天”。又为佛家四大名山之一,称“光明山”。
四人取路上山,所到寺庙,尽遭劫难,香火断绝,僧去寺空,一片狼藉。三老睹物伤感。
师爷告诉王力平,这峨眉乃佛教圣地,全山有大小寺庙百座。此山是佛教著名的普贤菩萨应化的道场。寺庙中有不少高僧禅师,颇有慧根悟性,佛学修养很深。过去他曾带清静、清虚云游此地,与方丈谈佛论道,切磋琢磨,取长补短,十分投机。现在这场灾难降下来,不知诸位大师去往何处,可安然否。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07: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声明
本帖最后由 河北—无为 于 2015-11-14 07:46 编辑

《大道行》之精选(五十一)
自全真创立,已扫除教派观念,主张儒道释三教合一。后起之道家经典中引入不少佛家语汇。道释同为东方文化,其理一致,其法相通,越到高层,差别越小。

既到佛地,师爷即教王力平一些佛学的知识,以便为他日后深研引个路子。

佛为佛陀的简称,由梵文音译过来,意为觉者。觉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义。具此三觉者名之为佛。成佛,即觉悟到对宇宙人生一切皆已通达明了。佛为佛教四圣中最高者。

佛教于两千五百年前在印度创立,始祖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释迦牟尼出身王族,为翩翩王子,又有妻室,荣华富贵,功名利禄,天伦之乐,尽皆有之。但他知道,这一切不过暂时现象,终将逝去,不得永恒。他想搞明白其中的原因和道理,寻找一条能够消除一切烦恼和痛苦以超脱生与死的道路。为此,他抛却了富贵、名利、权位、恩爱这种种令常人牵肠挂肚之事,于二十九岁出家修行,经受种种苦行折磨。六年之后,终于在菩提树下,结跏趺坐,静思冥索,觉悟成道。

佛陀有“四谛”之说。谛即真理,四谛即苦、集、灭、道。涅槃为修习所达到的最高理想境界。

佛陀逝世后,佛教向四周扩散,内部分成众多派别,主要为上座部佛教和大众部佛教。后来大众部佛教又分裂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小乘佛教主张通过 个人修持达到罗汉境界,超脱生死。大乘佛教讲普度众生,一起到达彼岸。大乘佛教认为佛法无边,信之者皆可成佛,其数如恒河之沙。大乘佛教又分为空宗有宗。大乘佛教之部分派别与婆罗门教揉合,产生出密宗。密教秘而不宣,以同显教相区别。

公元一世纪,佛教经两路传入我国。一路由印度西传巴基斯坦到阿富汗,再转入中国新疆导入中原,后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此为汉语经典系。另一路由印度进尼泊尔入西藏再到内地,为藏传佛教又名喇嘛教。后转入蒙古到西伯利亚。此为藏语经典系。

南传佛教从锡兰到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等国及我国云南等地。此为巴利语经典系。

十九世纪以后,佛教传入西方国家。

王力平一边听师爷讲佛教历史,一边想到,师爷对佛教竟如此熟通。自跟三老学道以来,满耳皆闻道家学说。自云游以来,三老又以《道藏》为中心,系统地讲述中国传统文化起源及发展过程。《道藏》五千余卷,七十二门学问,天文地理、诸子百家、哲学史学、政治军事、农工仕商、五行术数、巫学医学、占卜相法等等,无论讲到哪门哪科,何朝何代,师爷师父总是信手拈来,引经据典,讲得滔滔不绝,头头是道。一些重要经典三老还能倒背如流,令人惊叹。王力平想,这三老的头脑里竟容得下这么多宝贵的东西,犹如浩瀚大海,茫茫星空,无头无尾,无始无终,无穷无尽,无止无休。这太奇妙了。

王力平听师爷再讲下去。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07: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北—无为 于 2015-11-14 07:47 编辑

《大道行》之精选(五十二)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与老庄、魏晋玄学渗透融合,渐形成八大宗派:法性宗、法相宗、天台宗、贤首宗、净土宗、密宗、律宗、禅宗。

无论佛教传入何地,变异多大,但其基本精神还是被继承下来。

苦集灭道为佛教四谛。苦者,是对人生的总评,人生是痛苦的。人优于万物,但在宇宙中的位置不高,摆脱不了生死轮回之苦。佛与众生分“四圣”“六凡”:佛、菩萨、缘觉、声闻为四圣,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为六凡。在人之上有更高的存在。人在哭声中降生,又在别人的哀哭中辞世。生之苦,老之苦,病之苦,死之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盛苦,有此八苦伴随人生全过程。五蕴者,色、受、想、行、识也,构成人的五种因素。但人在本质上是空,宇宙间一切皆空,一切由因缘和合而成。合则有,不合则无,有是因缘。和合无自性,无本质,到头还是空。“苦”者之义,教人不可执着于身外之物。

集者,是探讨人生痛苦的根源。人无觉悟,不明事理,不认识宇宙万物皆空,而却欲壑难平,贪得无厌,则自寻烦恼,痛苦丛生。不明痛苦原因,则无从领悟空的境界。

灭者,指灭除烦恼,解脱痛苦,超越轮回而达到空的途径与方法。沿着人生相反方向走即可以“灭”,乃至成佛。要者,为“戒、定、慧”三学。心境两忘,一念不动,曰戒。觉性圆明,内外莹彻,曰定。随缘应物,妙用无穷,曰慧。此三者相辅相成,互为体用。人通过修行戒持,在空无所空中定能生慧,到达彼岸。觉悟有渐悟,而宇宙本质乃一整体不可分,到一关键时刻则恍然大悟,此顿悟也。

道者,“灭”后所达之境界。人由涅槃超脱生死,消除轮回中的一切烦恼痛苦,而进入西方极乐世界。

此过程如观世音所描述为: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

所入即寂,动静二相,

了然不生,如是渐增;

闻所闻尽,尽闻不住;

觉所觉空,空觉极圆;

空所空灭,生灭既灭,

寂灭现前,忽然超越,

世出世间,十方圆明。


讲到此处,无极道人看了看王力平,继续说道:“这最后几句说的情景,你已有所体验。佛祖讲的那极乐世界,你已去过了。你在死去后所看到那条光光明明的大道,就是这西方大道。你在这佛门也是觉悟者了,于我道则称‘活死人’。你现在只知宇宙间有此去处,但最终归于此处,还得继续修炼。”无极道人最后又吟诵几句:



  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来世果,

   今生作者是。


师爷讲的,王力平一字一句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没说一句话,没问一个问题。佛家道理与道家道理是一致的,王力平有他的实践,对这些道理已印证得简单、明了、透彻。他现在知道的,是除了道家之说之外,还有佛家之说。听明白了,语言是多余的。要学的是,坚持修炼下去。

佛也好,道也好,都探索同样的主题:把人的暂时化为宇宙的永恒,把人的有限化为宇宙的无限。宇宙的本质是什么?佛陀归结为“空”,老子归结为“道”。人的最高理想境界是什么?佛家说由涅槃而入“极乐世界”,道家说由修炼而达“上三界”、“成仙”。异曲同工,珠联璧合。

师爷一席话,在王力平面前展现出一片新天地。

天外有天!

云游两年,山河万里,所见者奇,所闻者广,已使王力平眼界大为开阔,学识更有长进。

峨眉尊师论佛,使王力平更感到宇宙浩瀚,智慧似海。这天地之间不知还有多少智慧宝藏要待发掘,有多少奥秘要待破解。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07: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声明
本帖最后由 河北—无为 于 2015-11-14 07:48 编辑

《大道行》之精选(五十三)
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海洋覆盖,在大洋底下还有一块久已沉没的大陆?那大陆上曾有过极其辉煌的文明?

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基督教的教堂为什么都盖成圆顶?

人类始祖到底是由猿变成,还是从水中爬上地面?几种宗教都讲人由上帝创造,这是神话,还是现实?

世界太奇妙了。这些谜一样的问题深深吸引着王力平。他要去破解这些宇宙和人生之谜。

师徒四人于一座庙宇前说了半日,遂起身再往山上爬去。

三老不循昔日登山之路走,而是选了一处山石壁立、人迹不至的地方攀援而上。

王力平心想,师爷师父是有意避开沿途寺庙荒凉景象,这无人之处仍保持自然之态,于心神有益。他有一种异常感觉,仿佛前面还有什么要紧事情。三老已经轻捷地往上攀登了,他来不及多想,也便尾随上去。

四人穿行树丛,登崖过涧,不大功夫已至山腰。这里树荫清幽,流水潺潺,奇花竞放,荒草萋萋。一群灵猴聚于此避暑嬉戏,或走树摘果,或飞荡秋千,或坐捏虱虫,或打闹追逐,这里是它们的天地。忽见一树枝晃动,黑影闪过,群猴顿时警觉,急向老猴靠拢,小猴藏入母怀,静下来,看那边发生了什么事情。

那猴头见确有人来,先将大嘴一张,露出利齿,尖叫一声,即向有人方向窜去。众猴也即蜂拥而至。

无极道人一看猴群袭过来,不禁哈哈大笑,回首道:“这峨眉之游,乐有猴儿相伴,只是不要惹它们就是。”

清静三人会意,遂将身负之物紧好了。

猴群见只此四人,放大胆子呼拉拉围拢上来。四人见猴已近身,即展轻功,将身一纵,听不到风吹草动,早已落在几丈以外的巨石之上。猴群此时看呆了,急追过去,哪里追得上?

王力平见这猴群甚是好玩,把身边碎石一拨,石即哗啦啦朝下方滚去。猴群以为有人向它们进攻,更急得厉声尖叫,飞跳袭来。

四人见猴群逼近,即纵身上树,攀枝越树而行。猴群也爬上树来,凭它们的拿手本领在树上攀援跳跃,但哪里是四人对手?

四人见猴群竟如此笨拙,大乐不止。眼看着猴子已力乏认输了,四人即向前继续攀登。

转眼已抛下白云片片,来到一悬崖脚下。这悬崖高数十丈,半腰处长出奇树几株,稀疏垂下藤蔓数条。四人径直沿悬崖上攀,借着那藤条、灌木、野草一线之力就将身体悬住,往上提升。没有树草之处,只好用手扣住岩缝、石坎,贴身而上。

四人已至山崖半腰,忽听上有人说话:“贵客来访,有失远迎。”声如洪钟,响在耳际。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07: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北—无为 于 2015-11-14 07:50 编辑

《大道行》之精选(五十四)
王力平仰头上看,悬崖顶上云雾之中一道人迎风而立,长须佛佛,道袍飘飘,大有仙家风范。这山风自下而上盘旋,而那道人竟能逆风将声音送来,定是非凡之人。

说话功夫四人已至山顶,道人将四人引入洞内,相见以礼,依次落座。

原来这道人确非普通人物,而是隐居峨眉百年的山道,尊号“云游道人”,时年一百一十八岁。他虽年长于师徒四人,因入道时间晚于清虚、清静,故命王力平尊他为师叔。这位道仙至今健在,已是一百三十九岁的老人。每隔三几年时间,王力平先生就要抽时间去拜望这位师叔老人。

云游道人已有五六十年没下过山了,这次见了王力平,对他说,过去人上山是骑着马上来,被人抬着上来,现在是坐着长着圆圈的腿上来。说着,用手比划着圆圈。王力平会意,他说,那是汽车轮子。王力平邀他下山去走走看看,老人很坚定地摇摇头,说:不,这山不能下。

老道仙与世隔绝,隐于深山,把那天下纷乱、尘世喧嚣置于不顾,一心做一件事:潜心修道。

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知识学问在于积累,日积月累,方能博学多闻。修道则务求其静,要在守一,“塞其兑(口),闭其门(眼)”,剔除杂念,无思无虑,性体圆明,湛然常寂,方见功夫。达此境界,则心若明镜,亦若皓月,对天地万物微妙玄理,无不洞观普照,从而“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山外有山!

天下之大,总有高人。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大智若愚。

又有这慧眼识真之人,不辞劳苦,行万里路,越千仞山,访真于绝顶,问道于洞府,这又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云游道人这次见到王力平这年青晚辈,心中甚是高兴,遂将一件往事告诉他。

那时几十年前的事了,当时天下纷乱,看不出一个明确的结局。这正是新人涌出,大展宏图的时候。

尽管天下各种势力崛起,相克相伐,日无宁日,但这峨眉远离尘嚣,仍是一方宁静的天地。每日依旧传来木鱼声声,古钟幽幽,仍可见到寺庙香烟袅袅,各路香客络绎不绝。

云游道人蛰居洞府之内,知尘世不太平的日子还将持续很长岁月,每日只是恬淡静修,功余之时即至深山无人之处采些奇花异草、名贵山药,也觅些野果,聊以充饥。偶尔也在风雨骤兴的难得时机,选个地方,静观这峨眉独有的佛光紫照。云游道人在山上飘忽来往,踪迹不定,很少有人见到他的影子,更不知这名山之上隐居着这样一位仙界人物。

一日清晨,清风徐徐,山上云雾时浓时淡,太阳时而露出,时而又被云朵遮住。

云游道人在夜间打坐时已有异感,知白天当有两位要人进访,也是天有定数,不能不见。

这时,云游道人正立于林中吐纳,忽从山坡之下走来一人。老道知道他第一个来了,也不隐遁,也不观望,兀自瞑目入神。

来人约四十来岁盛年,身体魁伟,眉宇开阔,器宇轩昂,身着灰布短衣,甚是简朴,但英气勃勃,精神飒爽。

来人见这山巅无人之处竟有一耋耄老人,童颜鹤发,于此林中运气,知此老不凡,径直走上前去,十分有礼地说道:“道长仙安。”

云游道人轻睁双眼,露出神光,含笑道:“万里征途,一路辛劳。”

来人闻言,不觉心里一惊,但不形于色。

“请问道长可是云游道人?”

“贫道正是。”

“敢劳先生请言国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贫道不才,蛰居深山,不谙世事,何言国事。”

“国难当头,民皆忧之。先生屡历兴衰,见多识广,经天纬地,心透玄机,遐迩闻名,世皆重之。望勿推托,请陈一二。”

“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西北一方可生,东北一方可进。以君之雄才大略,宏图可展,伟业可成,不凡贫道细数。”

一个深山道仙,一个是旷世伟才,二人在这峨眉之上,晨旭之时,将那天时地运,万里江山,国家前程,民族兴衰,略加探讨,只述大要,说得十分投机。来人甚为高兴,时有爽朗笑声。

来人最后说道:“深蒙教诲,受益良多。无奈事务太多,只好告辞了。”遂拱手而别。云游道人以目送之。

云游道人转自另一山林幽静处养神。俄尔又一人至。此人年近五十,身材高大,腰杆板直,身着戎装,威风凛凛,面孔严肃,目光逼人。此人在山下久住,时常上山游览。今日也意在造访道仙,不想竟在此处相遇。

二人相见以礼。来人也请云游道人略陈天下大事。

“以君之见,何以治国?”云游道人反问来人。

“以某之意,要在《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致知格物,诚意正心,修身齐家而治天下。要之要者,穷理于事物始生之处,研几于心意初动之时。”

“善。国有宿学,天人合一,儒道释互补,此皆本也。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之说,亦由此出,又一时代之新潮流也。天行有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不易之理也。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运作之式也。”

孟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此其理乎?”

“分则为二,合则为一。变化不居,周流六虚。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来人知云游道人尽数自己短处,没有耐心听下去,问道:“请言未来之事?”

“南方火旺,水盛亦生。”

来人见话不投机,即告辞下山。

云游道人忆述到此,接下去说道:“两人同一天登山造访,自非寻常。我已将天机尽数说破,后来都应验了。自此隐形遁迹,不再露面,也不下山,不能再说了,言多必失。现在这一场浩劫,来势甚汹,也有它穷尽之时。”

王力平静听这位百岁师叔历数往事,不禁肃然起敬。

无极道人说道:“这两个人物各主一方,天下安定了一些时日。眼下这场大乱,在我中华历史上少有。自始皇一统天下以来,治乱相间,交替运行。吾观历代盛世,必有贤君明主,又必有新法严律,官守民从,百业俱兴,保合太和,正气大长,治之有规,乱之不兴。”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07: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河北—无为 于 2015-11-14 07:49 编辑

《大道行》之精选(五十五)
王力平就此问道:“愿闻尊师略言治国之道。”

无极道人说道:“治国之道,分人治、法治、理治、道治几种。人治者,天地初开,民生之始,其性甚为纯朴,欲望也极简单。此时有圣者为王,率民以应天地,则国之自安。法治者,社会向前发展,百业兴起,民分士农工商,三教九流,相杂而居,互为其用,欲望徒增,其性不淳,治国之道,轨以法度,不如此,不足以治。既以法治,法必合理,法必有威信,治之必严。且官民同法,不得有二。老子曰:‘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社会至此阶段,已十分繁杂,仍以人治,难免其乱,让之于法治,也未必得其全功,必又理治出,始见有成。理治者,即使治者与被治者皆明人存国兴之理,以理为法,不法为法,则其国易治也。道治者,则更上一层,即以道育民,返朴归真,人同天地,法不法,不治而治。老子曰:‘圣人云:我无为而民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无为而治,此乃道治,是社会发展之最高阶段,治国之上乘境界。”

云游道人一边听着,一边用手捋了一下长须,说道:“道治之境惟仙界有之。世间道治,正不知还要度过多少岁月,吾国吾民还要经受多少灾难。”

王力平听着二老论治国之道,想着自己曾有过的亲身经历,深知二老洞察深刻,更坚定了他修炼的决心。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5 17: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行》之精选(五十六)
师徒四人在峨眉滞留数日,师爷、师父、师叔五人谈艺论道,情谊弥深。师叔与王力平是初次相见,二人年龄相差百岁,但在道家,均为童真。师叔更喜欢这年轻弟子,带他走遍峨眉险绝秀奇之处,教他修炼之法。王力平与师叔相处,也无年龄上的“障碍”,趁此机会尽兴向老人讨教。
数日之后,师徒四人向云游道人依依告别,循路下山。一路东行,自然还是避过繁华闹市,只走穷乡僻壤,尽访奇山秀水。一路云游,一路修炼,一路行善,一路访仙,其事繁多,不可胜记。
经过万里之游,这日终于来到三老常驻之地,傍海洞府的崂山。
一别七载,又回来了。
山,依旧是那座山;海,依旧是那片海。海浪拍打着山脚,波涛滚滚;山风鸣响着山林,松涛阵阵。这眼前的一切在三老看来,是太熟悉,太亲切了。
但是,现在的三老心中,没有往常那种兴奋的情愫,反而笼罩着一种凄凉的心绪。
太清宫已无昔日盛隆景象,道士们已不知匿迹何方。九宫八观,到处一片劫后凋败景象。就连那人迹罕见的数眼山洞,也访不到道友踪迹。尘世间这一劫难波及范围之大、影响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四人来到长春洞前,数条青藤垂于洞口。洞内幽暗阴森。四人入洞,清静道人燃起油灯,将用具之上尘土拂去。他告诉王力平,这里就是丘祖修炼之处,也是他们三人修炼的地方。王力平帮助师父将洞内一切收拾妥当。
师爷上前将列祖灵位放好,燃起香来,四人一起祭拜。礼毕,王力平请三老坐下休息。
三老环视洞内,仍是旧日景象,百感交集,不由想起七年前从此起程,千里云月,寻访传人。几年之内,授徒辛苦,尘世风云变幻,历经曲折。百姓遭殃,佛道受劫,国家垂危,不堪回首。惟可告慰于烈祖之神灵者,于这惨淡岁月中,历尽千辛万苦,躲躲藏藏,遮遮掩掩,终将第十八代传人培养长大,全真龙门之千年智慧、世间瑰宝可继承、流传、发扬、光大。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三老望着眼前这年轻弟子,忍不住热泪纵横。
王力平深知三老此时心境,向三老各施一礼,不禁眼圈也红了,上前扶起师爷,请他到洞外换一下心绪。四人遂走出洞外。
王力平将一块石板放好,以衣袖擦净,对师爷说道:“师尊大人请。”
清静道人一瞧王力平这样子,便道:“这泼猴儿,平日精灵光溜,像个涂了油的泥鳅,今日倒似个礼仪之国出来的大夫,大家可要提防着点儿。”
一语未了,大家愁云尽扫,一个个都乐了。
王力平走到清静道人面前,一边为他清扫坐处,一边说:“师父,我如今落得这般名声,也属无奈。古人云,子不教,父之过也。”
清静道人坐下,对无极道人说道:“师父,你听听,这叫什么话。我们可都是你教出来的呀。”
无极道人把眼一眨,说道:“你们说什么?我只听见:他说你教得好,你说我教得好。这没错呀。”
师爷一句话,直把王力平乐得拍手叫好。
师徒四人沐浴在阳光海风之中,一片欢声笑语,这里又成了他们的天地了。
清静道人收过话题:“永生,该让你看看咱们龙门派的传家宝了。”将手往洞口一指,转眼间只见从洞内爬出一只洁白的龟来。
王力平眼睛一亮,欲上去抓它,清静道人一把拉住他,“别动。”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20: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行》之精选(五十七)
那龟虽小如巴掌大,却爬得迅疾,径直向无极道人身边爬去,沿他衣服往上爬行。无极道人将手掌伸过,龟即入掌中,在掌内静伏不动,只将头伸出来,在掌上磨来蹭去,煞是亲热。
无极道人将龟放下,龟即向清静道人爬来。清静道人不待它爬上身来,即以手相迎,龟迅入掌中,又是一番亲热。清静道人将掌抬起,送至脸边,那龟即将头在他脸上磨来磨去,又似在他耳边细细耳语。清静道人乐呵呵将龟放下。龟又爬至清虚道人身上,又是一番亲热。清虚道人像似与龟细语一阵,复将龟放于地上。
那白龟抬起头来,朝王力平望了望,然后急急向他爬来,上了他身上之后,又贴又闻,仿佛在寻找什么东西。王力平也以手掌伸过去,龟即入掌中不动,好像他们也是多年的老朋友。
三老见此情景,皆点头称善。
无极道人道:“神鬼有灵。这龟知道你虽第一次到此,但是自家人,它也如老友待你。”
师爷命王力平将白龟置于石板之上,仔细看他有什么动静。只见白龟于石板之上静伏不动,也似在修炼一般。
师爷道:“你看太阳在什么方向?龟头朝什么方向?”
王力平看了看,此时太阳在东南方,龟也朝东南方。
师爷叫他把龟动一个方向,使其朝向西北,龟却自动缓缓转过来,仍头向东南。如此数试,龟皆自转,头与太阳方向一致。王力平心想,此龟果然有灵。
师爷对王力平说道:“这龟的年龄比我们四人加起来的年龄还大,它已是六百八十岁的老翁了。”
王力平不禁“啊”了一声,更睁大眼看那白龟出神。
师爷接着说道:“它是我龙门之宝,由祖上一代一代传下来,到我这里已是第十二代了。六百八十个岁月,此龟受日月之精华,得天地之甘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会和于宇宙周流之道,长生有方,通灵有道,感应天地日月变化,乃神奇宝物,人于此中可悟出许多道理。”
说话这功夫,王力平见白龟微微调整了一下,头与太阳正对了。
王力平听师爷继续讲:“龟运化三百六十年才能随太阳运转,但只能转半个圆。运化七百二十年就能转一个整圆。前辈祖师于这只灵龟的修炼情形有详细记载,以后传到你时,就由你接下去研究了。这是给你的重任之一。”
王力平庄重地点了点头。
清虚师父手指龟背,叫王力平细看有何奇特之处。
王力平细细看去,果见龟背花纹生得奇特。再看,才发现这纹路正是一个八卦图形,不由叫道:“这八卦图形是天生的,还是人工所为?”
清虚师父说道:“人工所为还算奇妙吗?因系自然生长,又于八卦相符,才显出它的奇处。于此,人们反要深思,八卦创设,实为受自然启发而来。再问,这龟背上八卦图如何而来?这就要联想到更大空间的变化,实际上就是空间力量的投影。空间有六个方向,上下、前后、左右,各方均有力存在,有变化,有组合,有正有反,有益有害。再把日月作为影响万物之力放进来,其数为八,压成一个平面,就是一个‘米’字形,也就成了八卦。所以对八卦的理解应该是立体的,不应是平面的。学习易经,这是入门之径。”
清虚师父又将白龟轻轻拿起,使其腹部朝上,对王力平说:“你看这腹部正好十二块,它们又构成一元。一元可有数解,其数十二者,为十二地支,十二月,十二时辰,十二经络。这也寓含一个深邃的宇宙背景。在这方面,我们都是你师爷的学生,你请他给你破解吧。”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6 20: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行》之精选(五十八)
师爷听清虚把话甩过来了,笑道:“我们都是这白龟的学生,何不问与它,而问于我?君不闻韩愈《劝学篇》有云:生于吾先者,其闻道者也必先于吾。有此灵龟在,我们就好好向它学习吧。”
师爷将灵龟置于手上,仔细端详了一阵,说道:“云游道人说得不错,看来天下还要乱几年,此地不可久留,还是继续云游吧。”
“那白龟怎么办?”王力平问。
“它会保护自己,比我们还安全。”
“还是带走吧,我又多了一位老师啊。”
“好吧。”师爷说着,已将白龟递与王力平。王力平高兴极了,用脸在龟背上蹭了蹭。
从此,云游路上又多了一位六百八十岁的灵龟长者。
下得山来,取道北上,一路有灵龟作伴,力平更是欢快。
这白龟随四人云游,不管外面情况如何,它只静伏于布袋之内不动,独自修炼。人们歇息之时,将其放出,它也同四人游戏一番。它不食不饮,也不排泄,看来是位辟谷长寿者。
不出数月,师徒四人已来到山东半岛北端的蓬莱丹崖山。
丹崖山临海而立,山势不高,却清秀玲珑,云雾缭绕。隔海与长山岛相望,东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旭日东升,海水晶莹,天空碧蓝,水天一色,红日中悬,蔚为壮观。无风之日,海水浮起细浪,轻拂崖下沙石,犹如母亲抚摸着身边的婴孩。崖壁如刀削而成,每临北风呼啸,风遇崖壁则直往上走,而人立崖上,稍有风感。
崖顶建阁,即名闻遐迩的蓬莱阁,因有海天相衬,其势甚为挺拔英俊。时有海雾飞绕,宛若世外仙境。登临此阁,极目远望,海风轻掠浸人肺腑的水气,摩挲着人的颜面,顿有心旷神怡、飘飘欲仙之感,世之宠辱皆忘,判若出世之仙。
崖下东南方有著名水城一方,为明代骁将戚继光操练水师所建。虽历经数百年,其城仍保持原貌。
蓬莱故为登州,唐代甚为繁荣,明代为海师重镇,近代地位下降,但蓬莱阁之胜境则经久不衰,向为游人仰慕之处。
师徒四人云游至此,当与一般游客不同,他们来观赏的是另一番胜境。
因“横扫”“四旧”,山寺被封,师徒四人不去山寺,不登蓬莱仙阁,而于山崖顶处选一地方坐定,面对晴空碧海,开始观景。
大海,对人们来说,永远是神秘莫测的。
四人于这大海之上要看到更令人神秘莫测的景观来。
师徒四人一字排开,席地打坐,闭目凝神运功。渐渐睁开双目,两手缓缓伸向大海,从下往上慢慢端起,全身在极轻微地颤抖,令人几乎难以看出,就在这些动作之间已把一种奇大无比的力量送向远处水面。
无极道人开始动口诀,又在调动一种超常的力量。
灵龟在王力平身边静伏不动,也在等待海面上的变化。
起初,海面并无异常变化。水波不兴,海气蒸腾,若云似雾,苍苍茫茫。
不久,海上雾气开始膨胀,渐渐形成一道长而宽的雾墙。那雾墙内渐有东西流动,影影绰绰似有景物出现,那景象若明若暗地显现了,有山峰,有楼宇,有车马,有人物,飘飘忽忽,虚虚实实,似梦似幻,变化不定。
四人开始凝神注目,仔细观察这幻景的细节,看它的变化,用心去感,用神去读。
那幻景初似绮丽,如国画山水长卷,突起风云变化,一座险恶山峰峥嵘而出。俄尔山倒立过来,人如潮涌,互相倾轧,也都倒转过来,悬于车马之下。那山渐变成几幢又细又高的楼宇,飘飘摇摇,迅即土崩瓦解,烟消云散。忽而,又有云烟兹生,渐从中驶出一只帆船,船之周围不是水波,却似羊群,又有人以鞭驱赶。帆船生出两翼,其一甚长,其一奇短,似为折断,甚是奇怪。
这一切景象流过,却出一片江南风光,水田畦畦,瓦舍片片,牛走田垄,童戏村前,一派和平安详气象。转眼间,房舍变成汽车形状,腾云远去,不知飘向何方。
师徒四人收法,海上幻景消失得无影无踪。海面依旧安详平静,天空依旧碧透清新。阳光洒下来,只看见海水闪耀着鳞鳞细浪。
三老的表情很严肃,唯有王力平没有看懂幻景传达的真意,他以询问的目光注视着三老的面部表情。
无极道人把灵龟放入手掌,静静地看了一会,又抬头朝海面看去,陷入沉思,又像在回忆,寻找理解的线索。
清静师父说:“是否再观一遍?”
无极道人点头。
四人开始再度作法,海雾升腾,幻景再现。恍恍惚惚,影影绰绰,时隐时显,变幻不定。有山,有水,有树木,有田野,有村舍,有楼阁,有人物,有飞禽走兽。又仿佛有某种场面、情节交织其中。又出现了倒立的人群,倾斜坍塌的楼宇,如云的流水。三老一面观景,一面讨论,这幻景的意义渐渐明晰。王力平听三老讨论,也渐入观景门径。
原来这景所传达的正是一种“天机”,社会未来变化的信息。
现在读者看到的是另一种谜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海市蜃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大道家园|手机版|小黑屋|大道家园系列论坛 ( 备案信息:陕ICP备2022010374号-1 )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398号

GMT+8, 2024-3-29 21:53 , Processed in 0.073406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