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河北—无为

转载:大道行—王力平先生的修炼经历(连载中)

[复制链接]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1 20: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声明
《大道行》之精选(三十九)
《道藏》收《西岳华山志》一卷,详记华山胜迹。志前冠唐玄宗御制序一篇,其曰:
天有四序,星辰辨其位。地有五方,山岳镇其域。阴阳交畅,则物形焉;精气相射,则神明著焉。西岳太华山者,当太阴用事,万物生花,故曰华山。踞中土西偏,七宫正位,是称西岳。按图以察,削成而四方信焉。立表以算其高,五千纫明焉。石壁杰竖而雄竦,众山奔走而倾附。其气肃,其势威,其行配金,其辰直酉。前列华阳之谷,后压华阴之郡,左抱桃林之塞,右产蓝田之玉。下有方士真人金鼎石室,上有明星玉女仙草琼浆焉。(《道藏》,三家出版社,第5册,第744——745页)
华山素以雄浑险峻著称。山有五峰:东曰朝阳,西曰莲花,南曰落雁,北曰五云,中曰玉女。五峰遥相对峙,蔚为壮观。山峰兀起壁立,似刀削斧劈一般,欲攀极难。“自古华山一条路”,而此路又极险极狭,真个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宋人寇准有咏华山诗一首,曰: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但这华山还另有奇处。它兀立渭水之南,北面就是开阔的渭河平原。万里黄河在黄土高原上绕了大“几”字弯之后,就在华山脚下不远处急转东去,直泻入海。往南,则是秦岭山地,中过汗水,再往南又是大巴山。往东,穿过豫西山地,则是放眼千里的华北大平原,一直抵到大海之滨。沿东北大兴安岭走向斜向西南画一直线,即将中国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西大致形成两个自然经济区。而华山几乎处在这条斜线的中点位置。唐玄宗以传统文化作背景看到的华山的重要性,现在以现代文化作背景指出的华山的重要性,其含义自然不同,但两个点则是重合在一起的。
道家是把华山的这些特征综合在一起的,在这里,他们不仅看到了山的走向,更看到了在这里汇聚和流动的东西,这就是“气”,这就是“风”。
华山历来为道家炼“气”、炼“风”之地。王力平师徒四人云游华山,这是他们的主要目的。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1 20: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行》之精选(四十)
师徒四人沿陡峭山路一步步往上攀登。“文化大革命”的最初势头已经过去,“红卫兵”“横扫”之后留下的痕迹仍历历在目。道上很少看到“游客”。不少名胜古迹已成废墟,荒草掩没了破瓦残砖。师爷师父不止一次来过此山,现在的情景令他们触目惊心。
师徒四人沿千尺潼往上攀登,这就是登华山最险要的路径了。石级几乎是直上直下,有铁链相护,仅容一人攀登。一人在上,一人在下,在下之人可以看得到在上之人的脚心。若回首下视,则犹如置身于凌空一悬梯之上,不禁令人胆战心惊。
正在半途之中,师父叫王力平停下来,回首望那远处山峰上隐隐约约的一个个洞眼。师父告诉他,这就是“北七真”之一的长真子郝大通修真得道之处。长真子云游来到华山,在崖壁上凿洞,以作修炼之用。在他费尽千辛万苦,洞刚凿成之时,即有一道友前来,其人身背蒲团,言无打坐之处,求长真子借洞于他。郝真人随即答应,自己又到一处开始凿洞。这第二洞刚刚凿成,又有一道友过来索要,郝真人也答应与他。如是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也不知磨损了多少铁杆,也不知流下了多少汗水,打成的洞都被道友索要去了。就在第七十二眼石洞凿成之时,郝真人终于得道成真。
在一处残亭四人伫立下来。师爷告诉王力平,这亭名叫“下棋亭”,是当年陈抟老祖和宋太祖对弈之处。宋太祖以华山脚下华阴、华县两地作为赌注,欲赢陈抟,结果宋太祖输了。陈抟一向无意仕途,请太祖免除两县百姓皇粮赋税之苦,太祖欣允。陈抟老祖在华山修炼,以睡功为著。
华山栈道,是最让游人惊心动魄之处。在这万丈断崖半壁之处,竟有人沿石壁凿出一排小洞,洞中插上木杠,又在木杠上架起狭窄的木板,这就是华山栈道了。从远处望去,这栈道宛若系在断崖半腰中的一条细带子。临站到这栈道之上,向上望去,则见青色的峭壁斜着从上压下来,遮天蔽日,令人喘不过气来。若往下看,更叫人倒吸一口凉气。下面看不到底时浓时淡的云雾在脚下涌动、起伏、人犹如置身于波涛之上,跌落下去,就会落入万丈深渊,粉身碎骨。人人到此,都吓得心惊肉跳。
此时正值阳春三月,几个方向的风都到华山汇聚,从华山穿过。是炼“气”炼“风”的好季节。
傍晚时分,师徒四人还未走到栈道,耳畔即听到山风呼啸,脸面上掠过阵阵凉气。待攀过一块参天巨岩,正置风口,一时大风紧急,沙石皆飞。山谷中仿佛有无数游龙盘旋飞舞。山风卷着砂石撞击着崖壁沙沙作响。风的呼啸声,砂石的撞击声又在山谷中回荡,它们汇成巨大的声涛,在空中轰鸣。
这暮春三月之时,正是江南草长之际。秦岭南麓,也已山花烂漫,草绿树翠了。而秦岭以北,则草木刚刚返青,新叶缓缓吐出之时。秦岭犹如一堵天然屏障,将来自南方的暖湿气流挡住,春之气在此滞留盘桓,难度秦巴山。而华山正处两大山脉之尾,这就形成一天然关口,巨大的温湿气流从此关口滚滚涌出夺路北上,滋润北方万物。
天有五运六气八风,春气主长草木,木化为风。南方为火,由南而来的气息火盛气躁,须降其火性,使其温而不燥,阳中含阴。华山“踞中土偏西”,“其气肃,其势威,其行配金,其辰直酉”,南方来之温湿气流在这华山五峰之间蜿蜒流转,其燥热之气已消去大半,待转出山去之时,已变得清清凉凉,湿中含温,以利万物生长。
师徒四人顶着山风爬上栈道,紧贴着峭壁向前运动。此时天已黑下来,天空中悬着月牙儿,四周是黑黝黝的群峰,脚下是黑沉沉的万丈深渊。山风打在断崖上,又反旋回来,直把人往外推。有时又会从脚下窜起一股凉风,仿佛要把人托向虚空。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1 20: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声明
《大道行》之精选(四十一)
师爷走在前面,犹如在空中飘游。只见他动作轻捷,像山猫一样,从一处迅速闪向另一处。王力平则是第一次领略这华山的风“韵”,要化解这四面八方变幻不定的风力,掌握平衡。两位师父走这栈道则如履平地。四人踏过栈道,来到一处平缓之地。此处风力顿减,和煦之风拂面而过,使人心旷神怡。师爷即命于此处打坐。师父教王力平于此打坐需用的呼吸吐纳导引之法。王力平依法做来,顿觉与以前打坐时大不一样,别有一番天地。
师父又教王力平在华山如何炼风,如何“呼风”,传授他秘法秘诀。师爷最后又教王力平坐华山主峰之上以观天下风云变幻的秘法。
南峰落雁峰,是华山主峰。师徒四人爬上峰顶,已是星光灿烂的深夜,月光静静洒在群山之上。空中无一缕云,晶莹碧透。看这脚下山峰,如披上一层轻纱。树木一团一团地罩着暗灰色的光晕,越远则越发朦胧。峰顶有一池泉水,尤“太上泉”。泉水如镜,星月俱沉池底。
师徒四人于池边打坐,与星月、山川、草木、清泉融为一体。四人将自身宇宙之“场”迅速向四周扩展,渐渐覆盖了整座华山。
王力平恍恍惚惚感到群峰在他眼前渐渐隐去。面前是一片白亮亮的水,继而出现一块陆地。现在似乎飘在很高的空中了,向下俯瞰,下面有星罗棋布的一片片水,其形状各异,大小不同。水与水之间是宽大厚黑的条条块块,或明或暗,呈现出不同颜色的光,有金黄色的,有灰白色的,有血红色的,有几种色混杂在一起的。有的地方仿佛是黑乎乎的深洞。
又一幅图景出现了,犹如山下的平原,不十分清晰,但依稀可辨。是古战场。一边是灰茫茫缓缓向前推进的方阵,其势威武雄壮。阵中似有旌旗飘飘,战马萧萧,战车辚辚,刀光闪闪。另一边是潮水般涌动的大军,衣冠不齐,木棍、锄头相杂,其情激越,其势悲壮。两边势力交接上,混战开始了,前面的人马相继倒下去,后面的人马又涌上来。方阵一边开始混乱,阵不成阵。“潮水”一边势不可遏,直压对方。尘土向上扬起,详情已看不分明。惟听人喊马嘶,刀枪撞击之声响成一片,过不多时,方阵一边已溃不成军,“潮水”一边则势如卷席。不一会功夫,这千军万马又似在空中激战,有的竟颠倒过来,游弋过来,飘浮过去,似有似无,影影绰绰,变幻无穷。待一阵轻风吹过,所有这些景象迅即烟消云散。
幽幽冥冥,飘飘忽忽,眼前又现出另一番图景。山青水秀,鸟语花香。竹林掩映之处,泉水潺潺之旁,露出飞檐画栋一角。有袅袅青烟升起,其香气浸人肺腑。半山之上有几株大龙藤,妖娇多节,曲折古拙。藤下有一高士和衣而卧,装束古朴,袒胸敞怀,长发散乱,手持一扇正睡得酣畅淋漓,千年不醒。
约一时辰过后,四人皆将法收住。只见晴空星烂,身旁依旧一池天水平明如镜。

王力平还沉浸在刚才的情景之中,一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情怀油然而生。
师爷问他:“可曾看见陈抟老祖?”
王力平答:“是不是龙藤之下那位睡仙?”
师爷笑而不语。王力平已会其意,心中“唔”了一声。
也许有人会对上述现象作出如下假说,认为这是大地磁场或大气电离层在特殊状态或作用下,保留或记录了过去一些真实事件的信息,这种信息或可名之曰“残留信息”。当有高功夫之人作功时,其作功“频率”正好同这种“残留信息”一致时,就可捕捉或激发这种“残留信息”,而使之显现出原来的情景。
这种假说终于把古老的内功术同现代科学连接起来,使内功术向现代人体科学过度。但是这种假说,是假是真,需要经过验证。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1 20: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行》之精选(四十二)
在这里首先有一点可以提出来质疑的是,按上述假说,地磁和大气电离层只是在一种特殊状态下记录其相应时刻社会上发生的事件,那么,第一,在地磁和大气电离层处于一般状态下的许多社会事件即记录不下来,这会出现许多重要“遗漏”;第二,地磁与大气电离层的特殊状态在空间上还要正好同社会上的事件相重合,否则也不能作出上述记录。用这种假说可以说明某些“特异现象”,但无法说明道家高功夫人在修炼时出现的种种现象,即此地此时地磁与大气电离层均处于一般状态时,却可以看到彼时彼地的社会事件。
看来,假说还需进一步发展,应该有更新的时空观,应该探索更深层次的物质存在形式。
本书执笔人写到此处,正好看到《人民日报》1990年7月15日第八版《每周文摘》上刊登的一则短文,其文如下:
苏联学者魏尼克提出——时间内涵新说
时间是永无始终的长流。它是具有什么性质?有着怎样的外延和内涵?
近来,在探索时间内在本质的奥秘方面,苏联学者魏尼克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关于“时间物质”和“时间场”的假说。该假说认为,宇宙万物都属于时间物质,都具有时间的连续性;时间物质也像电子辐射、电磁波一样,不停地放射着一种称为“克罗农”的时间粒子,它能起信息载体的作用。因此,世界上出现过的一切物体,都能以时间辐射的形式留下自己的痕迹。魏尼克推想,生活中的鸽子、猫、狗等动物,它们能从远处找回自己的家门,可能就是这些动物本身具有感受时间辐射的感官的缘故。
如果魏尼克的“时间物质”说得到证实,那么人们将可通过追踪时间信息留下的痕迹,掌握古今中一切人与事物的秘密。
这又是一种新颖的假说。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人类大脑的记忆机制。我们自己的经验是,凡我们以五官等感觉器官参与其间或统而言之经历过的事情,都会在我们大脑之中留下记忆。这种记忆有深有浅,在大脑中停留的时间有长有短。许多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时间长了,就淡忘了。大脑有记忆有忘却,这是一对矛盾,这表明常人的脑力是有限度的,只容得下一定数量的事件可以记忆。但以现在对人脑的研究,人脑有100亿以上个神经元,如果都用来储存信息,可记忆的事情是很多的。许多科学家都说,人的大脑百分之九十没有开发利用,人类智力的发展有很光辉的前景。
弗洛伊德等人梦说创立之后,大脑“潜意识”的问题引起人们的重视。荣格则进一步提出“个体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的学说,把大脑储存信息、人类精神问题的研究,从横的方面推向纵的方面,即现代人的意识是以往人类意识的积累,这种潜意识或无意识被喻为浮在水面的冰山,它们是隐没在水面以下的部分,这个部分比露出水面的部分还大。潜意识或无意识常以梦等形式表现出来,只是人们不能理解它们而已。
这就是说,以往事件在大脑中留下了信息,看似消失了或被遗忘了,实际情况不然。它们均静静地潜伏在大脑之中,不经提取,或无法提取,不能转变成显在意识。
道家修炼内功,在“精、炁、神”上用力,待功夫到了的时候,就足可以把这些潜藏的信息提取出来。读者在前面已经看到,王力平练“回婴忆望”时,即可追忆到童年时的景象。而在练“辟谷”时,特别是在“握固”死去之时,在很短时间内,一生的情景都重现一遍。这时,遗忘已不存在,记忆则达到从来没有过的活跃的地步。
这是仅以人脑这个小宇宙来看信息的储存、记忆与遗忘。那么以天人合一观来反观大宇宙,情形又将如何呢?可以断言,情形是一样的。宇宙间一种存在形式转变成另一种形式,不管如何转变,它总会留下信息,在一些类似于人类的“信息库”内留下这些信息。而且从有质有形到留下信息,这本身也是一种转变。“信息库”肯定是有的,至于是山、是水、是人等等,现在说不清楚,也许每个自然物都是。这些信息存在那里,常人以五官提不出来,而修炼之人则可以或可能提取出来。
这也是一种“假说”,但这种“假说”有道家修炼的实践所支撑,是最有希望由此而生长出一整套新的理论体系的。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1 20: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声明
《大道行》之精选(四十三)
王力平经过道家一整套严密功法的系统修炼,他现在已上升到这样一个层次,他所看、所感、所思的宇宙已同常人大不一样。常人到一个新地方,他会对周围环境作些表面的观察,最多也不过对周围的生态、气候、水文、地质作一些常规科学的考察,以确定这地方是否利于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建房、办厂、钻井、开矿等等。但王力平要更深入一层,他要他的身体将天上地下“感觉”一番,把更细微的因素捕捉来,以确定这地方对人体及其活动的影响,最后才决定在这地方适合干些什么,不适合干些什么。
这就是上升到“天地人”这层的人不同于仍处在“人事物”这层的人的地方。
师徒四人收功后不多一会儿,天已拂晓,淡淡的晨光已把远山近树的轮廓渐渐描绘得清晰了。群山仍是这般柔美、静谧。站在巅峰之处,竟然感觉不到一丝丝风的影子。
面对这山这景,无极道人不禁想起宋人秦观的一首诗来:
   
        阴风一夜搅青冥,
        风定霏霏雪霰零,
        想见玉清真境上,
        白虚光里诵黄庭。
师徒四人来到中峰玉女峰之上,赶在太阳还未升起之时,又在这里打坐,静静地体察这周围四峰的微妙变化。
王力平凝神谛听,仿佛听到山在呼吸,在微微跳动。四周是一片寂静,但又在默默地运化,没有静止。天和地连接得如此紧密,人和山消融得如此透彻,宇宙间的一切在这静谧中正进行着一种神秘的交流,无声的对话,美好的和丑恶的同时孕育,善良的与恶孽的一起诞生。王力平在感受它,捕捉它,把握它,他要在这宁静之中看到天翻地覆的变化。
他看到四周的山峰上,有一层轻薄似云、似雾、似烟、似光的山气,在缓缓游动、浮升。这山气刚刚蒸腾出来的时候,清清的,淡淡的,给人空明凉爽的感觉。随其飘浮上升,渐渐变得有点混浊模糊,暗淡后沉。再往上升去,即将离开山巅之时,这变得较厚较暗的山气,忽然夹杂着暗红青紫的光。空中没有一丝风,但笼罩在山顶上的这团忽明忽暗的云烟,像被什么驱赶着似的,跳跃着,拥挤着,纠缠着,滚动着,踡曲着,拉长着,纷繁凌乱,姿态万千。
王力平感到心中也有一种忧虑凄然的情愫轻轻震动。
无极道人已观看多时,他将眼帘垂下,眉宇间似有一丝愁云掠过。
“四象不合,山气不祥,天下纷乱,一时难得清平。”清虚道人注解道。
清虚道人问王力平:“读懂了吗?”
王力平知道师父说的什么,点了点头。
这时,一声长笛撕破了黎明的宁静,一列火车喷着白汽从山脚下轰轰驶过。这华山之夜结束了。东方天际红光显露,一切已看得分明了。云海翻腾,苍茫浩渺,一轮血红的朝阳跃上天云交接处,给人一种悲壮的美感。
古老的潼关就在眼底,悠悠不尽的黄河急转东去。黄河还没能把世间的苦难带走。饱经忧患的潼关依然侍立在它的身边。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1 2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行》之精选(四十四)
观过昨夜的风和今晨的气,面对此山此水、此情此景,无极道人概叹人世茫茫、世事兴衰,不禁又想起古人的一首词来,即吟道: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踟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一阕吟罢,师徒四人即下山而去。
四人沿秦岭北麓西行,避过繁华闹市,只走山路,间或也过山村。所见村民皆纯朴豪爽,颇有古代遗风。
无极道人于此地重游,不禁又遥想那祖师昔日在这一带修真传道时的情景,记起了丘祖《磻溪集》中的《旧游》诗,轻轻吟诵起来:
      秦川渭水好行程,
       不问长亭及短亭。
       西岳云开仙掌白,
       南山两过佛头青。
       丹霄仿佛舒晨彩,
       碧岫参差列画屏。
       海上交朋闻我道,
       虚心侧耳尽来听。
不几日,四人已来到终南山上。
终南又名南山,也称地肺山,古名太乙、中南、周南,秦岭主峰之一,为道家福地之一。《西域记》谓其山发迹于阗,终于关中,故曰终南。有南山、金华洞、玉泉洞、日月岩等胜迹。钟离子、吕洞宾、刘海蟾、王重阳均在此修道。
唐代大诗人王维有《终南山》一首以写其幽:
        
        太乙近天都,
          连山到海隅。
          白云四望合,
          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
从终南山再往西行,则到了周至县的楼观,这就是道教著名的胜地了。据《楼观本起传》所记:“楼观者,昔周康王大夫关令尹之故宅也,以结草为楼,观星望气,因以名楼观。”为道教最早的宫观,历代屡有修葺或重建。
《史记》上说: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相传道家鼻祖老子就是在楼观这地方讲经并写下了被誉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的。
《道德经》又名《老子》,由上下两篇组成,上篇叫道经,下篇叫德经,全书分八十一章。
《老子》一书文字洗练简朴,但所阐明的道理却极宏富深奥。从历史文献看,在先秦时期,这本书已广为流传,许多著名思想家已谙熟此书,接受它的思想。在其后的岁月中,《老子》一书的影响更加广大深远,无论是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医学家,上至君王,下至百姓,没有不知道老子其人和《老子》其书的。能看书的人皆读气书,领会一字一句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不识字的人,也从《老子》一书已化为日常语汇中的警句,吸取营养,体悟天地生化运行的道理,明了做人的根本。
《老子》已溶化为中国文化的血液,植根于中国人的心田。
现代思想家鲁迅说过:“中国根柢全在道教。”(《鲁迅选集》第四卷第378页)这话只有深明中国文化的人才说得出。
又有一个叫张默生的人,编著了一本《老子章句新释》的书,1946年由东方书社刊印,1988年成都古籍书店又据此版影印,书的《自序》中写道:
中国有最当注意的两部书:一是儒家的《论语》,一是道家的《老子》。这两部书,凡略通文字的人,都应当一读;并非号称专门的学者,才可配去研究。因为《论语》中所讲的,是做人治世的平实道理;《老子》中所讲的,是做人治世的最高原理。一是事理的当然,一是事理的所以然。我们在世为人,自修身齐家以至于治国平天下,对于一切事理,不但要知其当然,更应该知其所以然。这样,才算是一个明白通达的人。《论语》、《老子》二书,正有此二大功用,所以不能不读。
道家尊崇《老子》,正在于它讲出了宇宙运化、做人治世的最高原理。
战国时代有个号称“河上丈人”的,最早为《老子》作注,即为《老子河上公章句》。《河上公章句》以治身养生为说,为道家养生术要典。
让我们从《老子》中摘引几段: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天,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者,万物之奥。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治大国,若烹小鲜。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
师徒四人在道观内参拜过太上老君灵位,又在说经台将《道德经》默诵一遍。由说经台再往里去,在问仙沟口的山崖下,有一深而阔的石洞。师爷告诉王力平,这就是吕祖洞。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1 20: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行》之精选(四十五)
吕洞宾,名嵒,号纯阳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八仙之一。少习儒墨,举进士不第,遂浪迹天涯。于长安遇钟离子,经十试而受延命之术。后又遇苦竹真君,传日月交拜之法。久之,游终南山,再见钟离子,得金液大丹之功。年五十,道始成。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
吕祖在这楼观山洞中潜心修道,全神炼气,参悟玄理,终得纯阳之体。他在修炼上创编许多新法。这些功法有一部分在龙门派内部秘传,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传授,吕祖将其整理成书,藏于四处洞天福地。
吕祖曾遇火龙真人,传天遁剑法。吕祖改剑术为“一断烦恼,二断色欲,三断贪嗔”。又改丹铅与黄白之术为内功,以慈悲度世为成道路径。常言:“人若能忠于国,孝友于家,信于交友,仁于待下,不慢自心,不欺暗室,以方便济物,以阴骘格天,人爱之,鬼神敬之,即此一念,已与吾同,虽不见吾,犹见吾也。”(转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
作为全真秘法“灵宝通智能内功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自然换气法”,就是吕祖云游万里终南山时所创立。
修炼“自然换气法”,讲求修炼者在心、神、气、意、精几方面密切配合,有规律的运行中,进行自身宇宙的修炼。修炼者行此功时,持松静自然行走之势,意念则心神相合为一,我为宇宙,宇宙万变,万物必动,动而生灵,体为动行,意为收放,动中求静,静中生神,心神相合,气意相依,灵光万变。
“自然换气法”的修炼方法与常人自然行走、散步,有本质上的不同。常人自然行走不加意念,心神归于体外,心、神、意、气、行不相合,即不做“功”,心散神飞,等于虚耗。
人们常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也只有在心境轻松自然,近于做功状态,长期坚持,才能收到效果。
“自然换气法”则强调形体走动同心、神、意、气、精的密切配合,强调小宇宙与大宇宙融为一体,经过有规律、分步骤的修炼,达到更高的成果。
于“自然换气法”修炼有素者,可随时扩大或缩小自身宇宙之“场”和人体信灵,与自然宇宙之场及自然万物之灵相合、相吸、相斥、相分、相离、相对、相承、相侮、相向,心、神、意、气、行并用,人体宇宙与天体宇宙同化。修炼者经此法修炼,可收放万物之灵质为他人诊病治病,传灵指路,布气分局,行炁带功。
脑力劳动者常是神不为我,志不归己,精不从力,体不由心。久而久之,则“精败气衰,神之亡时”。修炼“自然换气法”,则可“心神相合,生神归心,心放神至,神至心归,精满神旺,神旺气归”,而达到调息养神、健脑益智、祛病保健、延年益寿的目的。
“自然换气法”分三乘九法或叫三部九法。
第一部:祛病延年、康健安乐之法。下分三法:行步吐纳法;行步闭气法;行步纳质法。
第二部:万物还本、宇宙长生之法。下分三法:行步吐质法;行步布气法;行步分局法。
第三部:经纬通变、天人同化之法。下分三法:行步闭诀通经法;行步传灵法;行步隐身法。
这又是“天、地、人”三层,由低向高的发展过程。
生与死,死与生,归宿与永恒,历来是道家探索的主要命题。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2 12: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行》之精选(四十六)
作为单个的人,对于他自己的生,是无法选择也无法把握的;对于不可避免的一定要到来的死,他也显得无可奈何;在生与死之间的“活”,他似乎是头脑清醒、有某种自由的,但实际上他们受着许多异己力量的支配,在这些力量面前,他还是那样地渺小、软弱、无能为力,他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天、地、人”,人在天地之中。“生、活、死”、活在生死之间。生与死构成人生的两极,人对于“活”感受最多,知之甚多,但对“活”之两极生与死,感受的时间最短,知之甚少。
道家于人生这“生、活、死”三者均着力探讨,而且探讨的深度和广度都非常人所能想象。
人为什么生?为什么就在那个时空点上生出了“我”?生出的一刹那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它对以后的“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人为什么会死?死的一刹那间人的感受如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死亡以后人是否还以某种形式存在?死亡是不是人的最后归宿?
这是生与死。
人死了,还会再生吗?如果说有人短暂死去,经过抢救又活过来了,这是可能的。那么,人死亡的时间再拉长一些,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他是否还能复活?再进一步,人死了,原来的形体不存在了,他是否还会再以其他形式复活?这样的事情可能吗?
这是死与生。
人是否能够不死?或者虽然会死,但可以活得更长一些。常人认为这有可能。但超过一个时间界限。不如说活上一百年、二百年、三百年,以至更长时间,这有可能吗?另外,超越时空地生活,这能够做到吗?
这是生死活。
这是下三界的困惑。那么上升到中三界来看,人类是从哪里来的?人类会不会灭绝?人类将来的归宿是什么?再往上看,地球、太阳系的生与死又是怎样?宇宙的生与死又是怎样?
把以上这些问题再引申一步,在常人的知识范围内就无法接受,认为是荒诞不经了。但是道家不受这些束缚,他们不仅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而且要以自己的身体去做实验的对象,探讨有没有这种可能。
他们坚信道家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基础没有错,他们坚信《老子》、《易经》揭示的宇宙真理及认识这些真理的方法、路径没有错。
这给了他们以大智慧、大勇气。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在人们看来,天地依旧是这天地,日月依旧是这日月,变化之中存在着永恒。生,像永恒的谜,困扰着我们,也困扰着古人;死,像赶不走的幽灵,游荡在我们心头,也游荡在古人心头。
我们今天是用各种仪器来研究生与死的问题,道家则是用人体研究人体,用自然的办法研究自然。这两种研究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哪一个更切近人体和宇宙的本质呢?
重新回到母体中去,再体验一次生,现在做不到。但是人一被生下来,从胎儿到婴儿的那种感受是每个人都体验过的,它肯定已经存留在记忆中了,但却莫名其妙地被遗忘了。如果能找到一种办法,这种记忆就可以恢复。这可能吗?道家对此问题自有他们的探索和回答。
对于死,预知其必然发生,与真实的经历,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要取得这种体验,只有去死一次。
吕洞宾这样做了,进行了伟大而无畏的死的尝试。
死给他展现了宇宙的大真理。
死赋予了他大智慧。
为了把通过死亡而洞察宇宙变成可以操作的修炼过程,吕洞宾率领他的弟子在这宇宙之秘和人生之秘的探索道路上,进行了极其悲壮的实验。三千弟子死去八百,付出了重大的代价。得到的结果是极为宝贵的。经过整理的功法在全真龙门派内师传口授,秘不外宣,千百年来,续而不绝。
八百先驱,姓甚名谁,已无从可考,后人没有忘记他们的功勋。
但是,至今龙门派没有完全解决死而复生的问题。当王力平修炼到辟谷死亡时,师爷师父对他能否活过来,还没有完全的把握。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2 12:2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行》之精选(四十七)
王力平对此没有一丝犹豫,平静坦然地接受了考验。他心里至今仍执着于一种信念:“只要能搞明白一件事情,就是死了也值得!”
由辟谷死亡,到死而复生,这就开始了从“人事物”下三界向“天地人”中三界的飞升,人开始上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这成功之路就是吕祖创立的内功术,内功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人体内六条内功线的修炼。
古人对于人体的研究,也是从有形有质的东西开始,后来才深入到有形无质的东西,最后才思索无形无质的东西。医源于巫,是古人受梦的启发,而联想到人体内外都存在一个神秘的“世界”,它们无形无质,深不可测。破解人体之秘,成为历代人们的神圣工作。
中医了不起的地方,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基础上,探明了人体经络的存在。但这一探讨和发现的过程,我们现在不得而知。
现代人用科学方法仍然看不到人体经络的存在。道家用两种方法可以看到经络,一是内功修炼到一定程度可以内视,二是在内功基础上吞服外丹,可以在人体表面看到清晰的经纬网络。
王力平在修炼过程中前后三次吞服外丹。第一次前面已作介绍。第二次就是为做观察人体经纬线实验而吞服的。实验做完之后,他就坐到一大水缸中,缸中倒进热水,水面与唇相齐,就于水中打坐。依靠内功功力慢慢将体内丹药排出,直至水面上浮起足够的药物之后,才收功从缸内出来。
而这内功线是比人体经纬线更为玄妙的东西,它于人体的内功修炼有很重要的意义。如下页图六所示,人体内功线主要有六条。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2 12: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行》之精选(四十八)
从头顶天门至前阴这条线,重阳祖师称它为“断线”。一般练内功之人没有明师指导,容易出偏,就出在这条线上,走火入魔也出在这条线上。
从百会到会阴的一条线,叫“反射线”。开始炼它时,它在脊柱内侧,以后渐渐移到脊柱里边。反射线古时又叫“中脉”,修炼者通过它内视。它时隐时现,内功精湛者,用时则显,不用则隐。在脊柱两边还有两条脉,称左右脉。
横贯“天、目、穴”这三点的线在头部,称作“性线”。天目穴原叫天心,又叫天干。人刚出生时两眉间有条缝,后来慢慢长到一起,但留有一孔。此孔因人而异,有的长,有的短。“天、目、穴”实际上应是“穴、目、天”,“穴”在前,“目”在中,“天”在后。“穴”可针灸,“天”可反射,“目”就是泥丸宫。性线后面是玉枕关。
从膻中至夹脊关的一条线叫“壮力线”。
从脐中往后走的一条线叫“保命线”。这条线的左右为两肾,这是命门区。
脐下一寸二至一寸五处往里走,对着尾闾关,修炼时可以拉出一条线来,这条线叫“修命线”。
性线、壮力线、修命线穿过之处各有一丹田,这就是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三线穿三田,三线对三关,修炼拉出三线,气动易闯三关。
这几条线中,两条纵线是内视可见的亮线,四条横线是隐而不显而实际存在的通道。除此之外,在身外人体宇宙的边缘,还有两条空间线。
在“人事物”这个层次上,人有上玄关、中玄关、下玄关。上玄关就是天目穴,又叫祖穴、祖窍,是往来神炁直通的穴位。北五祖称它为“天罡之窍”。因为这个穴位在两眉之中,古时就用三个点来表示,三个点分别代表日、月、天罡。吕祖收弟子三千,死去八百,炼出的就是这个点,天目穴。
吕祖说:“天目穴,玄中之玄,窍中之窍,合内外之道。贤者启之,愚者闭之。启者长生,闭者短折。”又说:“存诚妙用,尚有绝妙之中绝妙,乃万虑放下之时。”
炼到“天地人”这个层次上,玄关处处有。再上到“宇宙、时间、空间”这个层次上,天目穴就既不在身中,又不在身外,用时自然开。吕祖说:“视那么,非那么,非那么,欲那么,才是一开永开,而功法在于存诚二字。”
天目穴是神光出入往来的通道。当人们头脑中无意识地出现幻觉、形象和灵感时,或在有意识地构思某一形象时,他们也许会提出一个问题,是否能把这种无规律的、不可把握的大脑中的形象以某种办法固定下来,把它变成可控制的。道家就是沿着这条思路去探索、去实践的。他们通过修炼,把这条脑中的形象“定格”,进而将其送出脑外,观察清楚之后再收回来。这一送一收的通道,就是天目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大道家园|手机版|小黑屋|大道家园系列论坛 ( 备案信息:陕ICP备2022010374号-1 )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398号

GMT+8, 2024-3-29 01:04 , Processed in 0.079151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