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楼主: 河北—无为

转载:大道行—王力平先生的修炼经历(连载中)

[复制链接]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0 19: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声明
《大道行》之精选(九十九)
三老交给王力平的一项重大任务,是增补和重编《道藏》。
王力平先生说:《道藏》是中国文化的《史记》。《道藏》又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
本书在大多数场合下使用“道家”一词,而只在少数情况下才用“道教”一词,都不是在严格意义上使用这两个概念的,而是力图站在大文化即人类文明这个角度上,来说明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重要内容。这个重要方面,重要内容,在文字方面的记载,主要地已收入《道藏》。
《道藏》不是一部编年史,它不记述人世间历朝历代的兴衰更替。它关心的是天人之间的关系,宇宙如何形成,如何变化,如何运行,人类又如何发展,人类的源头和归宿,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宇宙和人生的奥秘。它以一种特殊的观念来探讨这些重大问题,形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得到一些独特的结论,以此作为中国人或东方的智慧贡献于全人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道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
《道藏》包罗的范围广博。古代已有人说过“道家之术,杂而多端”。说这话的人不懂道家文化;不懂道家文化的人以后还会这么说。
但是,既然道家关心的问题既博又精,其历史文献就难免“多”而“杂”。又因为《道藏》保存历史文献广博丰富,所以对后来人就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宝库。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1-30 19:4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行》之精选(一百)
用李养正先生的形象说法则是:“如果说道教是在战国时期播种,东汉时期萌芽,魏晋南北朝是成长枝干,而隋唐五代时期则是满树开花了。”
《开元道藏》辑成为唐代开元年间,至天宝七年(公元748年)诏令传写,以广流布。这是道教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道家文化传播史上的一件大事。
但后经安史之乱,两京所藏道书多遭焚毁。以后又经唐末五代之乱,赖杜光庭等人收集重建,才使六朝道书十存四三。
以后宋金元三朝都有《道藏》辑成,又都遭劫毁亡。
丘处机学道有成,金宋之季,俱遣使来召不赴。公元1121年,元太祖命近臣持诏求之,丘处机奉诏西行,至雪山见成吉思汗,以言止杀,救出无数生灵。自是全真道大兴。
丘处机有弟子宋德方,亦为一代宗师。宋曾与丘“语及道经泯灭,宜为兴复之事”。丘嘱宋:“藏经大事,我则不暇,他日汝其任之。”宋德方遵师遗意,于元太宗九年倡刊《道藏》,令其弟子秦志安于平阳玄都观总领其事。经过补充亡缺,搜罗遗逸,历时八载,于元乃马真皇后称制三年(公元1244年)而“藏经胜缘,俱已断手”。(据陈国符《道藏源流考》第161162页)
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编辑《道藏》,是明朝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经四十年编纂始行刊板的《正统道藏》,以及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1年)续补的《万历续道藏》。明代正、续《道藏》,共计五千四百八十五卷,五百十二函。这也是历代刻印《道藏》,到现在有全书保存下来的唯一传本。
明代正、续《道藏》经板传至清代,日有缺损。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遂全部被毁。明清两代,颁赐各宫观的《道藏》虽多,但屡经兵燹,存者甚少。
1923年至1926年,商务印书馆以“涵芬楼”名义借用北京白云观所藏正、续《道藏》影印。1957年至1977年台湾中华道教会发起又以涵芬楼影印本重印。因北京白云观藏本中残缺数页,以上两种版本也都不全。
1988年,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据涵芬楼影印本影印出版,将其中残缺各页补齐,即为明代《道藏》完璧。
现在人们看到的《道藏》全书,就是以明代万历年为下限的道家经典汇集。但明正、续《道藏》有它不足之处。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20:4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声明
《大道行》之精选(一百零一)
肩负起这样的重任,王力平先生和他的师爷师父有这样宏大的气魄和勇气。
他们已开始孜孜不倦地工作了。
云游途中,他们已于名山洞府之中发现了吕洞宾埋藏的秘笈中的一部,这是应该收入《道藏》之中的。
陈国符先生在《道藏源流考》中说:“道士率珍秘其书,不轻传授;虽或广搜异书,仍宗师说。故传授亦为重要。”(见该书第101页)这是封建时代文化特征,也是阻碍文化发展进步的一大障碍。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封建文化专制那样厉害,说焚书一下子就把全部有关的书籍都焚毁了;又有战乱和天灾,许多宝贵书籍难逃湮灭命运,而在此种情况下,秘笈藏之名山,或只在严格约束的条件下于师徒、父子之间传承,又是保护文化的一种迫不得已的方法。
时至现代,文化广为传播的手段已备,毁灭文化的“文化大革命”已经过去,人们已对人类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大力搜集和挖掘深藏于山中、地下、民间、心内的文化瑰宝,其中也包括道家文化宝藏,应该是一件至为重要的事情了。
王力平先生和他的师爷师父,现在正在做这样一件有益于人类的工作。他们要“填补”《道藏》中的空白。
他们的工作已见成效。
王力平先生受师尊之命,已将《女丹经》整理成书。初稿十七万字,几经压缩、精简,定稿十二万字,很快即可面市。
历来功法皆为乾功,即为男性所修,而不顾及女性。古代女性也有修道而成者,但为数甚少,而专述女性修道的著述则在《道藏》中暂付阙如。近年有志炼功的女性遍及海内外,但也没有一本专门为她们所用的女功著作。市面上间或可以看见女丹功古籍,但又讲得模糊,不能依其具体操练。这是王力平先生及其师爷师父看到的问题,也是他们要回答的一个问题。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20: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行》之精选(一百零二)
全真道总结了男女在生理上的不同以及前人修炼女丹功的经验,而创编坤功功法,吕洞宾将此功法授王重阳,王重阳授孙不二,孙不二修炼有成而为北七真之一。
这次王力平先生受师命将《女丹功》整理成书,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写作,将功理功法讲述得清清楚楚,极便于女性修炼。
王力平先生写作《女丹功》,其写作条件是人们难以想象的。王家十分俭朴,除了最简单的几件家具之外,竟连一张桌子也没有。王先生在海内外也是知名人物,若论腹内所藏,又有几人能与之相比?但看一普通工人农民家庭,除极贫困落后地区农户之外,有谁家没有一张普通的可供读书写字的桌子呢?本书执笔人写到此处,当然难免心中感慨万分。而读者读到此处,善良的读者一定会怀同样心情。但也许有人会生疑问:是否本书执笔人在编造当代神话?他们不相信这竟会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的确,事情就是这么真实而简单。
王力平先生就是伏在床上或以书枕在双膝之上一页一页写作《女丹功》的。将来有幸读到《女丹功》而又依其炼功的人们,如果心中存想着《女丹功》的作者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写作的情景,对你们炼功定会大有帮助的。
王力平先生以及他的师爷师父(清虚道人已经遐升,他的肉躯被完好保存)都是在这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做实验,记笔记,积累资料,重编和增补《道藏》的。
在许多情况下,是由师爷师父拟出题目,交王力平先生在社会上去做实验,然后把成功的经验记录下来。比如王力平先生奉命出山,举办人数众多的学习班,面对许多学员做大型思维静功,这在师爷师父都是没有经验的,在《道藏》中也无这方面的资料记载,就靠在实验中积累经验,以求验证。王力平先生每次办班的情况都不相同,目的就是要以此取得不同的资料。他每次讲课,必设计不同的训练内容,而且讲道:这种事情我也没有经验,不知道能不能成功。这并非完全自谦之词,实则另有一番道理在里面。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20: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声明
《大道行》之精选(一百零三)
一次,他在西安碰到一起罕见病例,他向师爷师父都请教过了,两老也都没有碰到过,不能教他具体治疗方法。王力平先生于梦中受一上师指点,以其所授之法医治,病即除去。之后他遍查典籍,始终没有查到这位上师的名字。他将此病例及治法详细记下,成为一宝贵资料。
无极道人与清虚道人皆年事已高,仍坚持修炼,把高龄练功的经验体会记载下来,也是极宝贵的资料,是《道藏》上所没有的。
已有一些大学生、研究生对王力平先生的思想和功法很感兴趣,他们同王先生一起探讨哲学和科技发展中提出的新问题。
王力平先生在与本书执笔人交谈时,深铭不忘的是师尊交给他重编《道藏》的繁重任务。他概叹自己被深陷在日常烦琐的事务之中而不得脱身。加在他身上的是层层枷锁。他被“委以重任”,成为工厂的保卫人员。有许多病人、有这种那种困难的人、有这种那种问题的人,从四面八方、由近而远前来找他,每日人来人往,搅得他不得安宁,躲不胜躲,藏不胜藏。他的宝贵时光被这样占用了。他不无自嘲地说道:山道都是度外之人,还从来没有过这种受人管束的生活经历,我现在的这些体验将来也可以记入《道藏》中吧。
本书执笔人初到沈阳见到王力平先生时,已是该吃午饭的时候了。王先生把我们引入一家普通的饭馆。饭馆临街而设,一间小屋,几张折叠式圆桌,两名服务员,就是近几年新兴的私人饭馆。王先生十分豪爽:“今天我请客,你来点菜。”把菜单推给了本书执笔人之一。点过菜后,他又自点了一个豆腐,要了几瓶啤酒。豆腐是他的主菜,啤酒是为客人用的。他非常高兴今日有远客来访,不谈俗事,专门问道。他说:“到现在我也没学会让菜,请各位自便,不必客气。”他吃得比别人少,比别人快,用完饭就去结账。回来笑着对大家说:“今天杂志社送来一百块钱稿费,兜里有钱了,不必问人借钱,不然又要借钱请你们吃饭。”从那时我们知道,王先生原来经常是身无分文的。这就是王力平先生日常生活的一个侧面。他每年要到崂山去看望师爷师父,每隔三两年要去拜访师叔云游道人和赤脚道人,要赡养父母、岳父母四个老人,还要帮助弟弟妹妹,抚养孩子,他要尽到自己做人的责任。但他对自己则极俭省,他在物欲之外。他心中想着的是,如何完成压在肩上的重任。
许多人有求过王力平先生,今后还会有求于他,王力平先生奉献了。更多的人没有求过王先生,以后也许还没有机会有求于他,他同样为大家奉献了。王先生没有要我们做什么,难道我们不该为他做点什么?
压在王力平先生肩上的重任,应该也是压在我们肩上的重任。我们有能力为大山添一把土。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20: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行》之精选(一百零四)
王力平先生讲,在不远的将来,东方文化包括道家文化会引起世界更大的重视,中国文化有机会再度兴起。这是时代给予中国的为数不多的一次机会,我们应予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
学习道家文化存在一个什么是体、什么是用的问题。在采访王力平先生的过程中,我们也一直试图搞清楚道家智慧最富有生命力的是什么?是人们一般认为的《道德经》中所包含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吗?是集修炼之大成的道家养生术吗?这些无疑是有经久的魅力。但我们认为最主要的还是它致力于最大限度地开拓、利用人脑的潜在思维能力。像宇宙一样博大深邃、苍苍茫茫的脑海,谁能在它的天地里自由遨游,谁就能领导人类智慧的潮流!
三位老道从教授王力平的第一天起,就把彻底解脱思维枷锁,恢复人的原态思维作为入手之功。为把一个十三岁孩童的思维方式从有轨道、有流向的状态拉回到无轨道、无方向的先天状态中去,三位老人殚精竭虑,煞费苦心,而王力平也是逆水行舟,直上源头。
三老育人,拙朴之中,蕴含深意。
少年王力平苦修“收心养性”两个春秋,当时师爷只说是收他野性,其功理是“还原”和“筑基”。可经过长时期的修持,王力平方悟炼功倒是其次,训练思维才是根本。要与道相合,在“湛然常寂”之中“感而遂通”。
《老子》中对此有精辟之论。
                          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复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这两章极其精辟地论述了当人的思维处于原本状态从而能洞察宇宙微妙玄理的道理。“虚极”是混元无极大道之体,是天地万物之根。抱一守笃,湛然常寂,可观天地万物复归。宇宙万物虽然变化万端,但又在寂静虚无之中复归于本初。思维掌握了这个根本,就可以理解由此而产生的万事万物。
这就是古人所讲的“穷理彻源,识心达本。”水有源,木有本。人们思考着天下的一切事,一切理,那么人的思维本源是什么?这个思维本源是一潭死水,还是蕴藏着造化之机枢?仅仅是被动的反映还是具有洞观普照之功能?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和回答,正是东方文明的大智慧之所在。
道家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致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又讲“涤除玄鉴”。佛家讲突破“业障”。就是要把蒙垢在人的心灵和思维上的一切情欲和千百年来蒙在思维上的灰尘清除干净,把挡在人的真本之心与外部世界之间的种种无形障碍统统移去,使人之心灵如明镜高悬,如秋月当空,朗朗地直观宇宙的本来面目,自然地得到万物之真谛。解粘去缚,直接了当,不拐弯抹角,拖泥带水。
与王力平先生相处的时候。我们常常为他犀利敏捷的思维反应而惊叹。有人问事或问病,他几乎是不加思索,不带沉吟地给以明确答复。王力平先生说:道家训练思维,关键是要把灵感训练出来。灵感是思维的一种高级运动形式,但是从经验和知识中学不来,只有在修炼中日渐强化,然后主动地去利用它。道家的学问大都来自人的修炼实践,要入其门就得修炼。有些东西是语言和文字无法传达的,只能去体验和领悟。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20: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行》之精选(一百零五)
直觉、顿悟和灵感几乎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真实体验,没有人否认它们的存在。修道之人十分重视的就是人类的这些思维潜能。静能生慧,许多长年坚持打坐、修炼有素的人都有这种体验。所谓抱一守笃,寂然不动,并不是冥然枯坐,如石头木桩一般。空不是一切都没有,定不是一切都死了。相反,虚极静笃之中蕴含着万物的素材、创造的机势,是心的原态,性的根本。因为它纯净、安详、清湛,高度统一,不迷不忘,不执不著,自然无为,所以它是人的大脑所处的最佳状态,所有的机能都被调动起来。有时一个念头会从平静的脑海里掠过,或是人,或是事,自生自灭,不滞不留。待收功之后,时隔不久,就会惊奇地发现静坐之时闪过的那个念头在现实中出现了。或者果真有人来找,或者有事发生,或者长久思考解决不了的问题得到了答案。当类似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发生,再迟钝的人也会警觉起来,在心中琢磨一番。对于修炼有素的人来说,即使他不是在打坐,而是紧张忙碌地工作,只要他保持超然、安详、宁静的心态,他的脑子里就会不断生出许多灵感。
本书执笔人同跟随王力平先生学道的许多老学员多次交谈,对此都有心照不宣的感觉。目前至少可以有这样的共识。“致虚极,守静笃”是人大脑思维的一种高级状态:人的灵感由此而生;灵感思维不是不可把握,而是可以修炼的。古人讲“湛然常寂,感而遂通”是对灵感思维的高度概括。
    如果引进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意识和无意识学说,我们对思维本源问题的探讨会更深一步。可以这样认为,虚极静笃,返本归真的状态近似于进入了人大脑的无意识状态。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无意识是比意识广阔得多的领域,人所有的经历、感觉、记忆、信息都储藏在这里。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显现出来成为意识,能被人自己所认识。荣格发展了无意识学说,提出了“集体无意识”概念。认为在人的无意识里,不仅包含着个人的信息,而且继承了祖祖辈辈的经历和信息。穷理彻源,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推测,人的无意识里记录了人类生命的历史,浓缩了整个宇宙起源演化的历史,人的大脑本身就是宇宙信息和智慧的天然宝库。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19:24: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行》之精选(一百零六)
龙门派“智能功”中有一法是“回婴忆望”,就是在深层静坐之中记忆向回复归,把一生的经历像放电影一样回忆起来,浮现在眼前。王力平先生在北京八大处香界寺传授此法之时,就有不少人重现了早已遗忘的往事,有的老年人还发出婴儿般的叫声。那么这种回忆究竟到了何时才能打住呢?王力平先生讲,随着修炼水平的提高,入静层次的加深,这种回忆几乎是无止境的。人可以知道自己尚未出生前的一切情景。而且每当修炼水平提高一步,人就要脱一次壳(何谓“脱壳”本书作者尚未完全理解,原话照写),就可以向前看一段时间,然后再脱壳、再往前看。这就可能意味着在人的无意识里也是分作好多层次,每一层次包含着一定数量的内容,各个层次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地排列着。人的潜意识是有序化的。佛家也注重对生前的探究。
王力平先生说,他平时用得最多的还是梦中的思维。有时碰到疑难病症,不知该用什么手法治疗,或者被问到他从未学过和接触过的问题,或要构思写一篇文章,或要安排一下第二天的讲课内容,他从不坐在桌前苦思冥想,而是往床上一躺,在脑中立题之后,就恍恍惚惚睡过去,大脑好像在自动运转。一觉醒来,搓搓脸,把梦中的思维记下来,这就是问题的答案。
有一位科学家说过,阻碍人们认识世界的往往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千百年来,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在思维上也渐渐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模式。这种思维方式能解释得通的东西,就会被容纳、被接受,反之就遭排斥、遭拒绝。思维方式渐渐变成了思维堡垒。把圆圆融融、活活泼泼、灵光四溢、潜能巨大的大脑变成了按一定程序运转的计算机。佛家把这些称为“所知障”。思辨和逻辑有其认识世界的独到之处,但是人的大脑还有更高级、更完美的思维方式。道家就是力图冲破思维的枷锁,使思维获得大自由,大超脱,如行云流水,天马行空,痛快淋漓地放射它的光芒。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19:2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行》之精选(一百零七)
王力平先生说:“我们平常思维,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框子,就是以我为中心,由我这发出去观察思考周围的事物,思维的流向是单向性的。而宇宙是全方位,全流向的,或者可以说根本就没有方向。我的师爷师父为了改变我思维上的方向感,想了好多办法。”
开始,三位老道先让少年王力平学倒立。我们平常是正立着看世界,头朝下看事物会是什么样子呢?王力平靠在墙边、树边,后来什么也不用靠,一倒立就是几个钟头,静静地观察着周围的山、树木、房子、庄稼、电线杆。开始时觉得这些景物都颠倒了,慢慢地这种错觉消失了,一切又恢复了原状。从这个简单的训练中,王力平明白了,外界的事物并未改变,是人的思维改变了。他常说,东西是死的,而人的思维是活的。就是有感而发。
后来,师父把他关在房子里,让他去琢磨这房子有几个角。当时十四、五岁的王力平往房子中间的地上一盘,苦数起来。开始,他把房子看了无数遍,看来看去还是八个角。师父嘲弄他一番,让他再数数看。王力平也极争气,一动不动,继续琢磨。这期间他的思维就是单向性的,只知道从他坐的地方朝四周看。师爷站在窗户外面,捋着胡须笑道:“徒儿呀,咱两个是你在看我,还是我在看你?”说完就走开了。
王力平夙有慧根,一点就通。他马上就悟道,每个屋角的外面还有角,屋角是立体的,他从里面往外看只能看到其中的一个角,他终于从单一流向的思维中跳脱出来,能够反过来从相反方向,从屋子外面朝里看了。
三位老道对王力平思维的培养,最大优点在于摒弃一切说教和灌输,一切都让王力平自己亲身去感受、去体悟,而在适当的时候点化引导一下。可以说宇宙本身是什么样子的,他们就要把思维训练成什么样子。
再往后,三位老道把王力平圈进一个用树条编的的球形笼子里,笼子的外面用泥巴涂得严严实实,里面一团漆黑,不辨上下左右东西南北,再把笼子吊在空中。然后,师父在笼子上戳一个小洞,透进一束光亮,问王力平:“这是什么方向?”王力平依据寻常的观念答:“上”。师父将笼子反转滚动,又于其上戳一个洞,复问:“这是什么方向?”王力平依然按寻常观念答:“下”。就这样,师父每戳一个洞,就让王力平回答一次,最后把王力平滚得晕头转向,回答得糊里糊涂。经过反复滚动,王力平已没有方向之感。最后,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宇宙本无方向,无上无下,无左无右,无里无外,无前无后,后来人们确定的方向只有相对的意义。
王力平的全方位思维形成后,师父才开始传授他《奇门遁甲》,学《奇门遁甲》没有空间意识,许多东西作不出来。

71

主题

531

回帖

1万

积分

阳神

积分
10940

优秀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19: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行》之精选(一百零八)
王力平先生讲:当年师爷常说“玩童是我师”。它体现了道家崇尚自然的精神。道家修炼的全部秘诀,就在于使人的后天返回到先天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返老还童”,老子所说的“能婴儿乎”。这又不是简单地返还或复归,而是在更高层次上再现童真状态。不仅在肉体上是如此,更在精神上是如此。
儿童的思维也就是“自然”的思维,它是最真实的,最自由的,没有掺进人为的杂质,也没有受社会的“污染”。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纯净的自然本色。教育孩子就应设法保护。进一步培养孩子这种不拘一格的思维和对未知事物勇于探索,无所畏惧的精神。不能压抑它,约束它,更不能把自己已经成型的思维模式强加在孩子的思维上,按自己的设想和喜好来培养孩子。相反,倒是我们这些“深明事理”的大人应该从儿童那里学习我们在后天已失去的东西。
王力平先生对于儿子的教育,就是尊重儿子的自然天性,保护其自然本色,启发它自有的智能的健康发展。正因如此,他的儿子思考问题总是与别的孩子不同,常常冒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念头。
上课时,老师讲《常识》课,说每天早上太阳从东边出来,新的一天开始了。别的孩子跟着老师读,博洋却站起来问老师:“太阳为什么不从西面出来?”这问题老师回答不出来,现代最大的科学家也答不出来。这问题难倒了全人类。沿着这“幼稚”的问题深究下去,不知道要引出怎样的事情来。
有一天,博洋撅着嘴,满脸不高兴地回到家里,王先生问儿子出什么事了。博洋说:他个子高,排队排在后面,可老师每天都叫“向右看齐,为什么总向右看齐,不向左看齐?”儿童的天真和憨态把一家人都给逗乐了,王先生深知,正是这样的心灵才埋藏着智慧的种子。
有一次学校开运动会,家长们都去观看,众玩童老远看见父母,一片“爸爸”、“妈妈”的叫声,唯独听见一个孩子大叫“王力平!”“王力平!”王力平先生一眼就辨认出了一群孩子中的儿子。家长和同学们都为此事惊奇。王力平先生在回家途中问儿子:“别人都叫爸爸、妈妈,你怎么就叫我‘王力平’?”儿子回答他:“都穿着一样的衣服,都叫爸爸、妈妈,不是就分不出来了?我叫你名字一下子就分出来了。”王力平先生为此感到非常高兴,儿子保持了自己独特的思维。
王力平先生也不无担忧地说:“这几年他事情繁忙,经常在外,对儿子的教育抓得不紧了,学校教学使孩子的思维渐渐走上有轨道、有方向的道路上去了。可人的生活本身就没有方向,向前走,那边是前,一转身就变成后边了。”
由这里引发开去,王力平先生谈到现代教育的弊端:受教育者思维活动的范围随着学历的提高而变得越来越狭窄。小学中学的时候,天文、地理、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美术、音乐、动物、植物、生理等什么知识都学,都接触。上了高中,就分出文科、理科来,视野变小了,有了方向和局限。到了大学,就有了专业,集中学习某一门类的知识。再往后读硕士、博士就更一头钻在某一枝节,某个小点上。知识的结构,思维的流向像金字塔,越到上面越是尖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大道家园|手机版|小黑屋|大道家园系列论坛 ( 备案信息:陕ICP备2022010374号-1 )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398号

GMT+8, 2024-3-28 22:50 , Processed in 0.08259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