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4587|回复: 5

黄帝外经第四十八章天人一气篇探微

[复制链接]

81

主题

219

回帖

801

积分

金液

积分
801
发表于 2014-12-21 19: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声明
第四十八章:天人一气篇
    大挠(1)问于岐伯曰:天有转移,人气随天而转移,其故何也?岐伯曰:天之转移,阴阳之气也。人之气亦阴阳之气也。安得不随天气为转移乎。大挠曰:天之气分春夏秋冬,人之气恶能分四序(2)哉?天之气配日月支干(3),人之气恶能配两曜(4)一旬(5)十二时(6)哉?岐伯曰:公泥于甲子以论天也。天不可测,而可测。人亦不可测,而可测也。天之气有春、夏、秋、冬,人之气有喜、怒、哀、乐,未尝无四序也。天之气有日、月,人之气有水、火,未尝无两曜也。天之气,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人之气,有阳;跷、阴跷、带、冲、任、督、阳维、阴维、命门、胞络、未尝无一旬也。天之气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人之气,有心、肝、脾、肺、肾、心包、胆、胃、膀胱、三焦、大小肠,未尝无十二时也。天有气,人即有气以应之。天人何殊乎。大挠曰:天之气万古如斯,人之气何故多变动乎?岐伯曰:人气之变动,因乎人,亦因乎天也.春宜温而寒,则春行冬令矣。春宜温而热,则春行夏令矣。春宜温而凉,则春行秋令矣。夏宜热而温,则夏行春令也。夏宜热而凉,则夏行秋令也。夏宜热而寒,则夏行冬令也。秋宜凉而热,非秋行夏令乎?秋宜凉而温,非秋行春令乎?秋宜凉而寒,非秋行冬令乎?冬宜寒而温,是冬行春令矣。冬宜寒而热,是冬行夏令矣。冬宜寒而凉,是冬行秋令矣。倒行逆施,在天既变动若此,欲人脏腑中不随天变动必不得之数矣(7)。大挠曰:天气变动人气随天而转移,宜尽人皆如是矣。何以有变,有不变也?岐伯曰:人气随天而变者,常也。人气不随天而变者,非常也(8)。大挠曰:人气不随天气而变,此正人守其常也。天师谓非常者,予不得其旨,请言其变。岐伯曰:宜变而不变,常也。而余谓非常者,以其异于常人也。斯人也必平日固守元阳,未丧其真阴者也。阴阳不调,随天气之变动,彼自行其阴阳之正令(9),故能不变耳。大挠曰:彼变动者何以治之?岐伯曰: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郁则达之,热则寒之,寒则温之,如此而已。

81

主题

219

回帖

801

积分

金液

积分
80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20: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注 解:
(1)大挠:黄帝的史官,甲子纪日法自他始,以天干地支相配历法。
(2)四序:春夏秋冬四季相递的次序。
(3)支干:支,是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就是(甲、乙、丙、丁、戊、已、庚、壬、癸)十天干。
(4)两矅:曜,星辰,两曜,指太阳和月亮,古人就知道太阳和月亮就是两颗星球。
(5)一旬:十天为一旬。
(6)十二时:古人用十二地支将一昼夜的时间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7)必不得之数矣:天的气候变动是因为阴阳二气的运行达到一定的量以后再产生质的变化,人的气血也受天体阴阳的变化而随之变动,如果不能够随之变动,就是倒行逆施,会导致人体阴阳的数的不足。
(8)非常也:前面说人体气血必随天之阴阳变化为一般的正常情况,但假如真的有能够不随天变而独立存在的人,这相人肯定是那些不同寻常的人,也就是修真得道,将自身小宇宙稳定下来,独立于大宇宙环境而存在的人体小天地。
(9)彼自行其阴阳之正令:这种人的身体和普通没修炼的人不一样。他们元阳未破,真阴未损,阴阳平秘,自成天地,外天地阴阳变动,他们自行随之而变化调节,所以能不变。

81

主题

219

回帖

801

积分

金液

积分
80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20: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声明
微:
这一章又爆一冷门,讲述修真者之异于常人,阴阳不凋,独立守神,不因天地之变而改其辙。所以能如此者,固守元阳,未丧真阴是也。知古人之所谓“天人合一”,非今人之想当然耳,而是实实在在的和天道相对应,天是大宇宙,人体小宇宙。《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所说的“真人、至人”都是能够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人。真人能够“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无有终时。”
至人也能够“和于阴阳,调于四时”,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至于其它什么“支干、两曜,一旬十二时”等不过是数的巧合罢了。
从这一章内容,更可以明白《黄帝外经》的宗旨,望读者留心用意,句负圣祖度人之苦心。
诗云:
(一)
天人合一古今论,寓意玄深几个能?
读罢外经心会了,原来此处是真门。
(二)
一炁混元不换金,天人相合可通灵。
经书奥秘为君指,不负轩辕度世心!

81

主题

219

回帖

801

积分

金液

积分
80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20: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九章:地气合人篇
    大挠问曰:天人同气,不识地气亦同于人乎?岐伯曰:地气之合于人气,《素问》、《灵枢》已详哉言之。何公又问也?大桡曰:《内经》言地气统天气而并论也,未尝分言地气。岐伯曰:三才并立(1),天气即合于地气,地气即合于人气,原不必分言之也,大挠曰:地气有独合于人气之时,请言其所以合也?岐伯曰:言其合则合,言其分则分。大挠曰:请言人之独合于地气。岐伯曰:地有九州(2),人有九窍(3),此人之独合于地也。大挠曰:《内经》言之矣。岐伯曰:虽言之未尝分晰之也。大挠曰:请言其分。岐伯曰:左目合冀,右目合雍,鼻合豫,左耳合扬,右耳合兖,口合徐,脐合荆,前阴合营,后阴合幽也。大挠曰:其病何以应之?岐伯曰:冀之地气逆(4),而人之左目病焉。雍之地气逆,而,人之右目病焉。豫之地气逆,而人之鼻病焉。扬之地气逆,而人之左耳病焉。兖之地气逆,而入之右耳病焉。徐之地气逆,而人之口病焉。荆之地气逆,而人之脐病焉。营之地气逆,而人之前阴病焉。幽之地气逆,而人之后阴病焉。此地气之合病气也。大挠曰:有验,有不验何也?岐伯曰:验者,人气之漓也(5)。不验者,人气之固也(6)。固者多,漓者少,故验者亦少。似地气之不尽合人气也,然而合者理也。大挠曰:既有不验,恐非定理。岐伯曰:医统天地人以言道(7),乌可缺而不全乎。宁言地气听其验不验也。大挠曰:善。

81

主题

219

回帖

801

积分

金液

积分
80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20: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易先生有限收徒声明
注 解:
(1)三才并立:《周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我国古人认为上天下地中间是人,三才并立。
(2)地有九州:传说中大禹治水,将中国内陆版图重新划分,铸九鼎分镇各地,名为九州。九州也有不同的说法,本文的九州是以《诗经·尔雅·释地》的划分法为准的,即冀、豫、雍、扬、兖、徐、幽、营、荆九州。后来泛指中国。
(3)人有九窍:本文中所讲的九窍,是指后天人体眼目可见的九窍,即左右目,鼻,左右耳、口、脐和前后阴。但丹经(修真书籍)上讲,人还有别人不可见的九大真窍,先天九窍。
(4)气逆:只有后天才有疾病,先天是本元,没有疾病可言。这里的气逆,指的是九州各地的后天气运的不调和,对应人体后天九窍的疾患。
(5)漓也:薄弱不浓厚,这里意为真气虚弱。
(6)固也:真气坚固充盈。
(7)医统天地人以言道:道本来是先天之物,难以言表,只有在后天应用上体现。而后天应用上最为详尽者,唯有医术。《黄帝内经》详言人与天地三才相应相合的关系,也是祖国医学整体学说的特色体现。后人所谓“医道同源”,还是说得含糊,道本来就是源头,医是流,医所行的都是从后天应用上来彰显道之本义,道为体,医为用怎么说同源呢?

81

主题

219

回帖

801

积分

金液

积分
80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1 20:0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微:
天与人合,地也与人相合,三才一统,理气一体。《内经》言医,《外经》说养,都是从后天应用上说事,不是如梅老(自强)所说为了隐藏什么,而是因为“道可道,非常道”,语言无法说清道体,只能印证道在后天的用。
如本篇所言“地气合人”,地有九州,人有九窍,九窍者,分明窍与暗窍,明窍人人皆知,不是修真人也可明白,暗窍则非亲身体修者不可知会也。语言能说清楚吗?所以修真传道授法必须口传心授,当面明指,一步一验,一段一诀,而不是后世伪道故矜其法,故作神秘,只为了抬高身价,自售其利。有志者,读经明道,静心炼性之余,仍要虚心寻访真师,以求真诀,与师同修同证,大道可期。
诗云:
      禹圣开疆辟九州,道心慈勇止洪流。
      原来地母生人后,万代儿孙几个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大道家园|手机版|小黑屋|大道家园系列论坛 ( 备案信息:陕ICP备2022010374号-1 )

陕公网安备 61019702000398号

GMT+8, 2024-4-20 03:51 , Processed in 0.07365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