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之野 发表于 2022-5-29 09:39:56

刘希彦:用道家思维解读高血压

用道家思维解读高血压

我是研究汉传古中医的,就是汉代之前的中医,汉代之前的古中医是道家思维的。道家思维又是什么呢,说简单些,就是顺应一切天地之间的自然规律。既然用道家思维来看高血压,就要去思考人体为什么会出现高血压。一切疾病其实都是人体为了应对某种特殊情况产生的应急手段,所以用道家思维看待这个问题,就会明白出现高血压是有道理的,人体不是盲目的,人体做的一切处理都是有道理的,那为什么要有高血压呢?先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后才能谈到怎么解决高血压。

说到人体为什么要升高血压,这就要牵扯到人类构造的问题。人类有两个特征,第一,直立行走。带来一些问题,人的海拔与体重比例,相对于其他动物,是最高的。第二,人类还有一个比其它动物容量大很多的大脑,大脑需要消耗很多气血。所以人类就存在一个困境,血压不够的话,供不上大脑,大脑就要死亡。于是天地孕育人的时候,就有了高血压这种模式,来专门应对这种情况。我们顺应人体来思考,高血压既然是人体自我调节的自然模式,那什么原因才会造成高血压呢?


第一个原因——血液清洁度的问题

清水的话,流动起来会很容易,浑水则不易。现在的人营养摄入大大超过了所需,等到岁数增长之后,身体机能走向衰退,对营养的需要只会更少,如果继续过剩,囤积的营养物质便会进入血液,血液变粘稠,流动不再流畅,心脏难以将血液送上大脑,人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升高血压,或者将血管壁变厚、变细,压力便升高,这样血液就更容易升入大脑,所以营养摄入过剩是造成高血压的一大主因。

第二个原因——衰老的问题
我们中医讲,人老先老腿,腿是肾主管,人的元气在肾。肾是代号,指的是人的下焦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肾功能会衰退。肾是人体的压力泵,压力泵的功能降低了,血液压不上大脑,人体也会启动应急模式,将血管壁变细、变厚,就像水管,水压不够我们一捏,水就能喷出来了。


衰老引起的这一类高血压,该如何办呢。通常来讲,就是要保养自己的肾气。肝肾都属阴,所以要保养精气,晚上要早睡,不要过于操劳。还有就是,要常锻炼下肢,老是不走路,血液不走下焦,也是很不好的。所以我们正常作息,锻炼下肢,这些都可以保养肾气。我们经常形容一个老人身体好,就说腰板很硬,腿脚利索,这是因为下焦都属肾管,所以肾气好,高血压一类的老年病,出现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


第三个原因——身体里有淤堵
除了血液粘稠,肾脏功能不好,还有其他原因么。还有第三类原因,就是身体某一层面有淤堵,有淤堵的话,人体就会升高血压,加大压力攻这块淤堵。身体里有淤血,有痰,都属于这一类。还有另一种情况,体表不通畅,我们经常不运动并且思虑,这样容易闭塞,体表不通畅,人体气血送不到肢体的末端,所以人体也会升高血压,送气血到体表。这一类我们统称为人体大循环受限高血压。以上情况,痰湿就从痰湿攻,淤血就攻淤血,大循环问题的话,就让他生活规律,减少思虑,也能让体表大循环通畅。


治疗高血压的千古神方——续命汤
治疗高血压,中医历来有个神方,续命汤。其实我们都知道中医是要辨证的,因人而治,这种所谓的神方,只能说在多种情况下有用,也不是每一次都会有效。我现在来讲一下这个方子的组成。
续命汤里面包含三类药。首先是解表药,麻黄桂枝,发汗,打通体表循环;第二类,当归川芎这一类,去瘀血;第三类,地黄甘草,补肾补脾胃,有的还加炮附子,也是补肾阳补元气;第四类,石膏黄芩,所谓清上热降血压的。大家看传统中医很有趣,后世中医会大量用银杏叶羚羊角这一类降血压的,只治标,传统中医就很全面,都兼顾到了,所以才在高血压临床时,使用率很高,所以大家使用时还是要辨证,不可滥用。

高血压的应对方法

高血压事实上是一个生活习惯病,也是身体正常衰退引起的疾病。用药物,就算一时降下来了,生活习惯不好将来还是会出现,所以我建议大夫首先要将病人不好的生活习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找出来,然后再说药物的事。关于药物的,我就不再说了,按照我前面说的传统处方,辨证加减组合是可以的,至于辨证组方的方法,这是个大课题,在这里就不细讲了。
我在临床上见到最多的高血压病人,实际上还是营养过剩类型的多,中年以后酒肉多,又不运动引起的。其次是情绪问题,长期思虑压抑,一般来讲这两类我见得比较多。
高血压有一个应急措施,假如病人有类似中风前的一些症状,像是晕眩,站立不稳时候,我一般建议高血压患者,家里都放一些尖锐的物品在容易触及的地方,比如针,能够扎破皮肤的,因为假如血管壁破裂,一些血液进入大脑,引起中风,事实上在这时,压力只差一点的,如果差的多,全身的血管岂不是全破了,所以如果只是一点点的话,我们在手心脚心放血,压力放下来,很快就可以缓解。黄帝问于岐伯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营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寒温和则六腑化谷,风痹不作,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矣。此人之常平也。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此人之所以具受于天也,无愚智贤不肖,无以相倚也。然有其独尽天寿,而无邪僻之病,百年不衰,虽犯风雨卒寒大暑,犹有弗能害也;有其不离屏蔽室内,无怵惕之恐,然犹不免于病,何也?愿闻其故。  黄帝问岐伯说:人体的血、气、精神,奉养身体的营养而遍及生命的方方面面。人的经脉,可以通行气血而营养人体内外的脏腑、组织和器官,濡润筋骨,保持关节活动滑利。人的卫气,可以温养肌肉,充养皮肤,滋养腠理,掌管汗孔的正常开合。人的志意,可以统御精神,收摄魂魄,使人体能够适应四时气候的寒温变化,正常调节自身的情志变化。因此,血液调和,就能够在经脉中正常运行,遍布周身而营养身体的内外,从而保持筋骨强劲有力,关节滑利自如。卫气功能正常,就会使肌肉舒展滑润,皮肤和调柔润,腠理致密。志意调和,就会精神集中、思维敏捷、魂魄正常活动而不散乱,没有懊悔、愤怒等过度的情志刺激,五脏的功能正常而免受邪气的侵袭。若人能对气候、饮食的寒温很好地调摄、适应,六腑传化水谷的功能就正常,气血来源充足,经脉运行通利,就不会感受邪气而发生风痹病,肢体关节保持正常活动。以上所述就是人体的健康状态。五脏是贮藏精神、血、气、魂魄的,六腑是传化水谷而运行津液的。五脏和六腑的功能,都是人体禀受于先天的,不论是愚笨或聪明的,好人或坏人,都不会有不同。但是,有的人能够享尽自然所赋予的寿命,不会因邪气侵袭而发生疾病,年纪虽然很大了却少有衰老的表现,即使遇到风雨、骤冷、酷暑等气候异常变化,也不能伤害他的形体。而有的人即使不离开掩蔽严密的居室,也没有惊恐的情志刺激,却不能避免发生疾病,这是为什么呢?我想知道其中的道理。  岐伯对曰:窘乎哉问也!五脏者,所以参天地,副阴阳,而运四时,化五节者也。五脏者,固有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倾者,六腑亦有小大、长短、厚薄、结直、缓急。凡此二十五者,各不同,或善或恶,或吉或凶,请言其方。  岐伯答道:您提的这个问题真难啊!五脏的功能可以与天地相参,与阴阳相配,与四时相合,从而与五行的变化相适应。每个人的五脏生来就有区别,包括:形体的大小、位置的高低、质地的坚脆、形态的端正与偏斜。六腑也有小大、长短、厚薄、曲直、缓急的不同。这二十五种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好、有的坏,有的吉、有的凶,请让我讲解其中的差别。  心小则安,邪弗能伤,易伤以忧;心大则忧不能伤,易伤于邪。心高则满于肺中,悗而善忘,难开以言;心下则藏外,易伤于寒,易恐以言。心坚则藏安守固;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心端正则和利难伤;心偏倾则操持不一,无守司也。  心脏体积小的,神气安定收敛,外邪不易伤害,但容易受到内忧等情志变化的伤害;心脏体积大的,内忧等情志变化不易伤害,却容易被外邪伤害。心脏位置偏高的,就会压迫肺部,使肺窍闭塞,从而感到烦闷,爱忘事,难以用语言来开导;心脏位置偏低的,心的阳气容易外散而易于被寒邪伤害,容易被言语恫吓。心脏坚实的,功能活动正常,神气固守心中;心脏脆弱的,容易患消瘅热中的病。心脏位置端正的,脏气调和通利,邪气难以损伤;心脏位置偏斜的,就会使经神不能內守,因而操持事务不能专一,没有坚持性。  肺小则少饮,不病喘喝;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肺高则上气,肩息咳;肺下则居贲迫肺,善胁下痛。肺坚则不病咳上气;肺脆则苦病消瘅易伤。肺端正则和利难伤;肺偏倾则胸偏痛也。  肺脏体积小的,饮邪很少停留,不易患喘息病;肺脏体积大的,饮邪易于停留,而常患胸痹、喉痹和气逆等病。肺脏位置偏高的,向上压迫缺盆,就会发生气逆向上,两肩耸动而喘息,咳嗽;肺脏位置偏低的,肺体靠近胃上口,致肺的气血不通,所以常发生胁下疼痛。肺脏坚实的,不易患咳嗽、气逆等病症;肺脏脆弱的,气机不宣而化热,容易患消瘅病。肺脏位置端正的,肺气调和通利,邪气难以伤害;肺脏位置偏斜的,就会使偏斜处的胸胁疼痛。  肝小则脏安,无胁下之病;肝大则逼胃迫咽,迫咽则苦膈中,且胁下痛。肝高则上支贲切,胁挽(别本作悗),为息贲;肝下则逼胃胁下空,胁下空则易受邪。肝坚则藏安难伤;肝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肝端正则和利难伤;肝偏倾则胁下痛也。  肝脏体积小的,功能活动正常,不易发生胁下的病痛;肝脏体积大的,逼迫胃脘和食道,若压迫食道便会形成饮食不入的膈中症,并且胁下疼痛。肝脏位置偏高的,向上支撑膈膜,紧贴着胁部,常形成息贲病;肝脏位置偏低的,逼迫胃脘,使胁下空虚,容易感受邪气。肝脏坚实的,功能活动正常而邪气难以伤害;肝脏脆弱的,容易患消瘅病。肝脏位置端正的,肝气调和通利,邪气难以伤害;肝脏位置偏斜的,常胁下疼痛。  脾小则脏安,难伤于邪也;脾大则苦凑䏚而痛,不能疾行。脾高则䏚引季胁而痛;脾下则下加于大肠,下加于大肠,则脏苦受邪。脾坚则脏安难伤;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脾端正则和利难伤;脾偏倾则善满善胀也。  脾脏体积小的,功能活动正常,不容易被邪气损伤;脾脏体积大的,胁下空软处常充塞而疼痛,不能快步行走。脾脏位置偏高的,胁下空软处牵引季胁疼痛;脾脏位置偏低的,向下压于大肠的上面,便容易感受邪气。脾脏坚实的,功能活动正常而邪气难以伤害;脾脏脆弱的,容易患消瘅病。脾脏位置端正的,脾气调和通利,邪气难以伤害;脾脏位置偏斜的,常见胀满病变。  肾小则脏安难伤;肾大则善病腰痛,不可以俛仰,易伤以邪。肾高则苦背膂痛,不可以俛仰;肾下则腰尻痛,不可以俛仰,为狐疝。肾坚则不病腰背痛;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肾端正则和利难伤;肾偏倾则苦腰尻痛也。  肾脏体积小的,功能活动正常,不易被邪气伤害;肾脏体积大的,易于患腰痛病而不能前俯后仰,容易被邪气伤害。肾脏位置偏高,常脊背疼痛而不能前俯后仰;肾脏位置偏低的,腰尻部疼痛而不能俯仰,易形成阴囊的狐疝病。肾脏坚实的,不会发生腰背疼痛之类的疾病;肾脏脆弱的,容易患消瘅病。肾脏位置端正的,肾气调和通利,邪气难以伤害;肾脏位置偏斜的,会发生腰背和臀部疼痛。  凡此二十五变者,人之所苦常病。  以上所谈的二十五种病变,是由于五脏的大小、坚脆、高低、斜正等因素造成的,所以是人体经常发生的病变。  黄帝曰:何以知其然也?  黄帝问:怎样了解五脏的大小、坚脆等情况呢?  岐伯曰:赤色小理者,心小;麤理者,心大。无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刘希彦:用道家思维解读高血压